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完成了互拍,但關於月球的故事卻遠遠沒有結束。1 月 15 日,根據中國探月工程的官方消息,嫦娥四號上搭載的棉花種子已經長出了嫩芽,這也標誌著嫦娥四號完成了人類在月面進行的首次生物實驗。

圖丨本次搭載的項目為重慶大學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項目」(來源:重慶大學)

最新傳回的圖片顯示,棉花的嫩芽長勢良好,這是在經歷月球低重力、強輻射、高溫差等嚴峻環境考驗後,在月球上長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實現了人類首次月面的生物生長培育實驗。而除了棉花之外,此次科研人員還將油菜、土豆、擬南芥、酵母和果蠅的種子或蟲卵帶到月球上進行培育。

據了解,此次科普試驗的生物物種篩選有著非常嚴苛的要求。由於載荷大小有限,要求裡面的動植物不能佔用過多空間。因此首要條件就是「個子小」。同時,還要能夠適應月球表面的極端條件,要求動植物能耐高溫、耐凍,並且能抗輻射和抗干擾。後續,這株成功培育出的植物嫩芽還將繼續生長,有望成為月球上的第一片綠葉。

也就在棉花發芽的前一天,在 1 月 14 日下午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國家航天局的負責人還對嫦娥工程的後續項目進行了介紹,其中不乏著手籌備月球基地的規劃。

根據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介紹,中國探月工程到 2020 年前將實現「繞、落、回」三步走目標,最後一步「回」,將以今年年底左右實施的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任務為標準,屆時三步走任務將全部完成,探月工程開始進入新的階段。

圖丨嫦娥五號探測器工作場景模擬(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嫦娥四號本來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嫦娥三號成功以後,經充分論證,把嫦娥四號作為探月四期的首次任務,實現了這次更有意義的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因此,以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為標誌,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測工程全面拉開序幕。

同時,國家航天局正在組織國內專家對後續規划進行論證,目前基本明確在嫦娥五號任務之後的三次任務: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

嫦娥六號計劃在月球南極進行採樣返回,到底是月背還是正面,要根據嫦娥五號的採樣情況來確定;

嫦娥七號是在月球南極一次綜合探測,包括對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質成分、空間環境等進行一次綜合探測;

嫦娥八號除了繼續進行科學探測試驗以外,還計划進行更多關鍵技術的月面試驗,包括要不要在月球建立科研基地或科研站、月面如何進行 3D 列印、能否利用月壤建造房屋等,為各國共同構建月球科研基地做一些前期探索。

嫦娥五號採樣返回演示

而關於月球科研基地的話題,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還做了補充,受限於月球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都是 27.3 天,人類在月球上長期進行科學研究,或者進行長期工作,必然經受月夜-180 度的溫度或者月晝 100 多的溫度,這種環境條件肯定受不了的。

而根據月球和地球以及太陽這三者的關係,黃道面和白道面基本上在一個大平面,因此有可能月球南極或者北極可能存在著連續光照,通過初步推算,在月球南極可能有超過 180 天左右的連續光照,這樣就給人類提供了長期從事科研研究的基礎環境,這是最難得的。因此中國後續的月球探測,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的計劃都瞄準了月球南極或者北極。

圖丨中國火星車概念圖

此外,發布會還介紹,中國計劃在 2030 年前實施火星探測、小行星、木星探測等四次深空探測任務,預計 2020 年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實施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後續還計劃開展火星採樣返回、小行星探測、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測等三次任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