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之際,著名作家、革命家、105歲老人馬識途出現在了川大的校園內,馬老此行是出席今(28)日下午在四川大學望江校區文科樓舉行的“馬識途文學獎學金”捐贈簽約儀式。

  捐贈儀式現場

  今年1月,馬識途105歲書法展的所有作品義賣所得稅後款爲105萬元,此筆款項將全數捐給四川大學教育基金會,併入“馬識途文學獎”中,選拔資助四川大學熱愛文學、有文學才華的優秀寒門學子。

  雖步履蹣跚但依舊精神矍鑠,談吐間,馬識途思維清晰,在簽約儀式結束後,他還主動提出要去文科樓對面的江姐紀念館看看,因爲紀念館內陳列有他的堂妹、川大校友、革命烈士馬秀英的相關照片資料。

  把書法展所得捐給寒門學子作爲獎學金

  “我是一個進入105歲的老人,眼近盲耳近聾,雖然還沒有癡呆,但也難以多作講話了。我今天最想講的一句話就是:我以爲,一個人到這個世界上來,總應該至少做一件好事吧。我把我書法展所得捐給四川大學文新學院作爲優秀寒門學子的獎學金,就是我想做的一件好事。”

  馬識途

  在解釋了自己爲何要做這件事後,馬識途又解釋了爲什麼要把獎學金設在四川大學。“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我曾在川大外文系上過學,雖然只有很短的時間,但也算是四川大學的校友了。而且,我在地下黨川康特委時曾經領導過川大地下黨的工作,我的愛人王放就曾是地下黨川大黨支部的書記。況且,我還曾經接受過川大的聘書,一次是川大學文學院的特聘教授,還有一次就是2014年被聘爲川大的榮譽教授。不敢當,但是欣然接受。”

  建議取消馬識途獎學金中的“馬識途”

  說到這裏,馬識途說自己還聯想到一件事。1958年,他參加籌建中國科學院四川分院時,曾報請四川省委的同意,在川大、重大等幾所大學二年級以上的理工科學生中挑選出了200個學生,他們在學校學習期間的生活費用由分院供給,畢業後由他們統一分配。同時,根據需要,還從這200個學生中抽調一部分人,不等畢業,直接送到中國科學院的著名研究所,由名師指導學習,他們稱之爲“拔青苗”。

  馬識途說,四川人傑地靈。當年他們在川大理工科“拔青苗”,培養出了自己的學者和科學人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現在,他在川大文新學院設立文學獎,就是希望川大除了在理工科方面有大建樹外,也能在文科方面“培植青苗”,鼓勵那些文科學子們追逐和實現自己的夢想。

  最後,馬識途提出一個建議,希望把馬識途獎學金中的“馬識途”三個字取消,另外取一個名字,這個文學獎就不要用他的名字了,既然他當年在川大拔過青苗,現在又在川大培植青苗,不如就叫“青苗文學獎”。

  川大校長:馬老的支持是對師生的鼓舞

  簽約儀式上,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表示,多年來馬老一直關心和支持川大的發展、學子成長,五年前,一百歲的馬老就把書法展義賣所得作爲獎學金捐贈給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用以資助熱愛文學、追逐夢想、品學兼優的大學生。今年又再次將書法義賣所得捐給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四川大學的文科走到國內前列,而又得到馬老這面四川的文化旗幟的大力支持,這對師生都是很大鼓舞。

  隨後,馬識途與川大教育基金會祕書長榮建國簽約,並向四川大學遞交捐贈支票牌,四川大學黨委副書記曹萍、校長辦公室主任李中鋒、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李怡等見證了這一儀式。

  參觀川大江姐紀念館 尋找逝去親人的身影

  簽約結束後,在學校老師和學生陪伴下,馬識途來到了江姐紀念館,他說,自己還記得這裏,以及多年前,院子裏的那棵娑羅樹,如今這棵樹還在。

  參觀川大江姐紀念館

  馬識途的妹妹馬秀英是四川大學經濟系畢業,1949年犧牲於重慶渣滓洞監獄。參觀過程中,馬識途的女兒馬萬梅率先看到了陳列窗內她的姑姑馬秀英,同時,其他的老照片上還有他的母親,她向大家介紹了母親以及母親的同學,都是她認識的阿姨們。而馬識途對這些名字也是記憶猶新。

  最後,在紀念館門口,學生們與馬識途溝通,問他什麼是文學,馬識途說:“有人問我什麼是文學,我回答很簡單,文學就是人學,就是美學。文學有它本身規律性,文學必然是人學,必然是美學,所以我們每一個文學創作,要帶有藝術性、思想性、歷史性,每一個文學作品具有這三個東西。”

  紅星新聞記者 陳謀 攝影報道

  編輯 楊渝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