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氣球之旅  傳統手工地毯中心  凱馬克利地下城市(Kaymakli Underground City) 

葛拉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 Air Museum)  土耳其之夜 

 

 

▍葛拉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 Air Museum)  紅線

 

IMG_8896-1.jpg

 

土耳其珍貴的寶藏─葛拉梅露天博物館。

 

整個葛拉梅露天博物館面積相當大,雖說是博物館,但園區內沒有一座真正的「館」,在荒漠大地中夏日的日照可能使地表溫度高達攝氏40度,除了岩洞外,太陽無處可躲,因此需特別注意防曬及飲水。  

 

葛拉梅(Goreme)這個字最早源自於阿拉伯語,意思是「讓你看不見」,在荒漠大地中,聳立著奇形怪狀的岩丘,千百年來,成為基督徒躲避宗教迫害的避難所,教徒在地底掘出教堂、社區,的確讓當初追趕至此的阿拉伯人什麼也看不見。

 

自西元2世紀末,葛拉梅便形成基督教的聚落;基督教門徒聖保羅認為葛拉梅的環境適合訓練傳教士,在此設立神學院,49世紀間,這裡儼然發展成小亞細亞的信仰中心;到了9世紀後,基督徒在此鑿開硬岩,建造一座座教堂與修道院。

 

遙遙相對的僧侶修道院與修女修道院,保存濕壁畫最完整的黑暗教堂,以美麗拜占庭壁畫文明的鈕扣教堂等,每座教堂,每幅教堂中的壁畫,都訴說著關於虔誠宗教與人類文明的故事。

 

可惜後來回教徒進入土耳其後,因為回教不允許偶像崇拜,所以用石灰破壞了濕壁畫(人臉部分),導致目前殘留的濕壁畫已剩不多了。

 

DSC04870-1.jpg

 

進入園區後,導遊把我們一群人領到這棵「大柳樹」下,這應該是葛拉梅露天博物館中唯一有綠蔭遮蔽的地方了。

在導遊稍稍講解歷史緣由後就直接放風,各自行動。

 

Goreme Open Air Museum-map.jpg

 

葛拉梅露天博物館全區導覽圖。

 

DSC04878-1.jpg

 

一旁的告示板中標示了來葛拉梅露天博物館中必看的溼壁畫。

 

 

 

女修道院

 

IMG_8825-1.jpg

 

博物館入口左側的6-7層岩石被稱為「女修道院」。

 

一樓的餐廳,廚房和一些房間,連同二樓的廢墟教堂,仍然可以參觀。第三層的教堂可以通過隧道到達,有十字形的方案,四柱三頂的圓頂。

 

Goreme的教堂很少見到主後殿的templon。除了直接畫在岩石上的耶穌的壁畫,還可以看到用紅色繪製的圖案。寺院的不同層次由隧道連接,「地石門」(如地下城中的「石門」)在危險的時候用來封閉這些隧道。 

 

(/葛拉梅露天博物館官網)

 

 

 

聖巴西略教堂 (Aziz Basil Şapeli / Chapel of St. Basil)

 

DSC04883-1.jpg

 

進入博物館後遇到的第一個教堂就是聖巴西略教堂(Chapel of St. Basil)

 

教堂約為11世紀時建造,入口處的地底有骷髏,是教堂建造者及其家人的遺骨。教堂雖然是鑿石而建,但還是刻出圓頂,圓頂上有3枚馬爾他十字(Maltese Cross)

 

走進教堂正面為耶穌像,一旁為聖母抱子像,北面是聖喬治(St.George)與聖狄鐸(St.Theodore)像。

聖喬治最有名的畫像是屠龍像,不過壁畫上的龍已經淡去,目前教堂中的壁畫僅剩線條與些許色彩可見。  

 

(/土耳其玩全指南─林穹鷗著)

 

聖巴西略教堂-2.jpg

 

 

    延伸閱讀:

《聖巴西略教堂 (Aziz Basil Şapeli / Chapel of St. Basil) 官網》 

 

 

 

聖芭芭拉教堂(Azize Barbara Şapeli / Chapel of St. Barbara)

 

DSC04888-1.jpg

 

聖芭芭拉教堂2.jpg

 

這座教堂位於Elmali(蘋果)教堂的岩石後面,這個教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1世紀後半葉。

兩側有十字形的設計,十字形的北,南,西兩側是拱形的中心,東側和東角是圓頂形的。兩側的頂端有一個主要的後殿,紅色的圖案直接塗畫在岩石上。

 

(/葛拉梅露天博物館官網)

 

聖芭芭拉教堂6.jpg

 

 

(※內部不能拍照。 /google)

 

牆壁和圓頂裝飾有各種圖案,包括幾何圖案,神話動物和軍事符號,述說著屬於那個年代的故事。

兩側的牆上還有像石雕的圖案裝飾,整個教堂不論雕刻及圖像繪製都相當精緻。

 

可惜後來回教徒進入土耳其後,因為回教不允許偶像崇拜,所以用石灰破壞了濕壁畫(人臉部分)

整個葛拉梅露天博物館區域的教堂,只要有人像的部份全都被破壞了(相當可惜)

 

至於為什麼只塗了人臉?   

導遊說:這一區的教堂數量眾多,回教徒無法將所有的溼壁畫全部塗抹,所以只能塗抹人像面孔。

還有一些教堂的人像壁畫只有塗抹掉眼睛,模糊的五官,便沒了偶像崇拜。

 

 

  延伸閱讀:

《聖芭芭拉教堂 (Azize Barbara Şapeli) 官網》

 

 

IMG_0356-1.jpg  IMG_8838-1.jpg

 

整個教堂區都建在斜坡岩壁中,攀上爬下,確實需要一點體力。     

 

IMG_0353-1.jpg

 

IMG_0362-1.jpg

 

遠看一片荒漠中,一個個岩洞渾然天成。

 

IMG_0363-1.jpg

 

進看每一個岩窟都別有洞天,不得不佩服當年的基督徒善用地形躲藏的智慧及忍受嚴刻生活條件的能耐。

 

 

 

蘋果教堂(Elmali Kilise / Apple Church)

 

IMG_8822-1.jpg

 

蘋果教堂-1.jpg

 

(※內部不能拍照。 /google)

 

蘋果教堂是該地區最著名的建築物之一,這座建築源自很久以前倒塌的蘋果園,教堂內部的壁畫,其色澤鮮豔柔美,在教堂的入口處原始的壁畫為紅赭石顏料,直接在岩壁上勾勒出幾何圖形。

 

整個教堂是一個具有橫跨平面圖的腹股溝拱形結構,有四個柱子和一個中央圓頂,全部繪滿繽紛的圖像,這些美麗的壁畫可以追溯到西元11世紀和12世紀。

 

在西元8~9世紀的拜占庭時期,禁止偶像崇拜,726年東羅馬皇帝利奧三世,更是直接下令禁止基督教繪製人像崇拜,因此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鮮豔壁畫都是後期畫上去的。

 

教堂中間的大圓頂繪有大天使加百利,其餘壁畫則是繪製耶穌受釘像及東正教聖人像等。

在這些已經脫落的地方壁畫中,依稀可以看見敘述聖經故事和基督的生活場景。

 

 

 

教徒生活區

 

生活區.jpg

 

葛拉梅在早期也是「傳教士的訓練場所」,福音的傳道使者在此修練,在瞭解真締後,走向世界各地傳道。

因此這裡除了教堂外還有前人生活的遺跡,焦黑的廚房、長形的石桌、休息區等等。

 

 

 

黑暗教堂(Karanlik Kilise / Dark Church)

 

IMG_8845-1.jpg

 

IMG_8851-1.jpg  IMG_8848-1.jpg

 

位於半山腰2樓的黑暗教堂,建於11世紀,因窗戶小光源少,內部總是陰陰暗暗的故得名黑暗教堂,

且因為地處隱僻,是唯一沒有被回教徒發現毀壞的教堂。

 

教堂內的溼壁畫保存良好,入內需另外付費10TL,左邊守衛室繳錢。

 

黑暗教堂-1.jpg

 

(※內部不能拍照。 /google)

 

黑暗教堂的濕壁畫是所有葛拉梅教堂區內保存最完好的,除了人像沒有被塗抹外,因教堂中少有陽光進入,因此濕壁畫的顏色依然濃烈鮮豔,相較之下其他教堂的濕壁畫則退色嚴重。 

 

教堂的主結構為拱形十字架形式,牆上繪製的場景則是聖經中的故事,有天使報喜,伯利恆之旅,耶穌誕生、洗禮,拉撒路的升起,變形,進入耶路撒冷,最後的晚餐,猶大的背叛,耶穌被釘十字架等等。

 

非常值得入內一看,10TL沒白花。

 

 

 

拖鞋教堂(Çarikli Kilise / Sandal Church)

 

IMG_8862-1.jpg

 

拖鞋教堂-1.jpg

 

(※內部不能拍照。 /google)

 

這座教堂的名字來源有些有趣,傳說在耶穌升天的壁畫旁留有2枚腳印,正是這座教堂名字的由來。

(耶穌遺留下來的拖鞋 / 腳印) ??!!!)   

 

教堂的歷史可追溯到十二世紀末和十三世紀初,內部壁畫雖然已斑駁,但依然可以辨別出其繪製的內容有耶穌的生平、亞伯拉罕的接待、最後的晚餐及耶穌升天圖等等。

 

IMG_9101-1.jpg

 

荒蕪地表下堅定的信仰,先人鑿空岩山;在堅硬的岩石上用盡力氣建造、雕刻出瑰麗的隱匿教堂,用濃郁的色彩及想像力將聖經中的金句繪成一幅幅生動的溼壁畫。

 

經過了一千多年,這些宗教壁畫對後人來說極為珍貴,尤其是基督徒,雖然基督教徒從這裡消失了,但基督教的建築卻在這裡大量遺留下來,屬於基督教的文明在這裡一直延續了下去,也讓葛拉梅露天博物館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IMG_0354-1.jpg  IMG_8852-2.jpg

IMG_8883.JPG  IMG_8886.JPG

 

 

 

土耳其咖啡(Kahves)

 

葛拉梅露天博物館-土耳其咖啡.jpg

 

來到土耳其這麼多天,還沒有機會喝到「真正」的土耳其咖啡,飯店及商店中的咖啡(可能)是為了觀光客的需求,都只提供一般美式咖啡。

沒想到在這有賣土耳其咖啡,說什麼也要來嘗嘗阿…….

 

土耳其咖啡其實做工繁雜,烹煮時要把咖啡粉磨到最細,直接用小鍋子加水小火慢煮,如果喜歡甜一點,在煮的時後就要放糖,並在微滾時離火。

 

在點咖啡時,服務生會問要不要加糖或牛奶來調整味道,分為無糖、微糖、半糖、多糖,咖啡上桌後就不能再加糖或牛奶會破壞風味。

 

土耳其咖啡也不能一口喝完,底部留下的咖啡渣,可以拿來算命,這也是當地人的一種娛樂。    

 

我們點了一杯土耳其咖啡(3分糖)3塊美金,說真的並不便宜。

(用里拉買會便宜些,誰叫我們身上沒里拉…)   

 

 

店內的座位非常簡單,用張毯子鋪地加幾個墊子就完成了,感覺很像吉普賽人。

看著店員認真的煮咖啡,瞬間濃郁的咖啡香飄散在空間中…… 

 

咖啡上桌,有點一愣,為什麼是用紙杯? 不應該是用銅杯嗎?

而且咖啡好小一杯,就是大賣場試喝杯再大一點點……..

附上水? 用途不明,可能怕我們覺得太苦吧~!!!??   

 

土耳其咖啡聞起來香氣十足,喝的第一口有些不習慣,沙沙的咖啡渣混著咖啡,很特別的口感,咖啡本身並不會苦澀,可能跟我喝慣了黑咖啡有關吧~!!

 

喝了2口後,我們轉戰到室外區,坐在小凳子上,望著葛拉梅的景色,再配上咖啡,才有悠閒愜意的情趣。   

 

 

 

 

景點1.jpg  葛拉梅露天博物館

※時間:夏季:8:00~19:00 / 冬季:8:00~17:00

Muze Yolu, Goreme, Turkey

+90-384-271-2167

 


 

▍卡帕多奇亞經典峽谷一日遊     紅線

 

數億年前卡帕多西亞地區的艾爾吉耶斯火山噴發,火山噴吐而出的熔岩改變了周圍的地形,幾百米的火山灰和熔岩堆積起來形成了凝灰岩和熔岩層,這是相對又軟又輕的多孔石材,在經年累月的磨損及卡帕多奇亞極端的氣候(白天炎熱,夜晚冰冷)相互摧殘下,熱漲冷縮下導致石塊崩解,最終造就了這個奇特的外星地貌。

 

 

精靈的煙囪─帕夏貝 (Pasabag)

 

藍色小精靈.jpg

 

(/藍色小精靈)

卡通藍色小精靈,這些精靈們所居住的「蘑菇屋」,身形圓胖,屋頂尖立,跟卡帕多奇亞的「精靈煙囪」真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DSC04840-1.jpg

 

卡帕多奇亞的精靈煙囪林林總總,沖天而立,形成獨特的石林景觀。有的像一根纖細的電線桿,有的則像一座巨大的碉堡。

有的呈淺紅色、赭色或棕色,有的則呈灰色、土黃色或乳白色。岩石表面甚為光潔,隨著陽光和雲影的變幻不斷改變自己的色調。

精靈煙囪-1.jpg

 

 

正當我在這裡跟這些「精靈煙囪」拍的正高興時,突然有個土耳其人叫住我,叫我去拍照?  

我想說,喔~要幫你拍照是吧~!!

伸手過去說: ok~!!  (相機給我吧!!)

對方說: No~~!! No~~!! (比了手勢要我站在旁邊)   

我才意會過來,原來對方是想跟我拍照阿~~~!!!!!  (真有趣)   

 

 

我猜想或許這裡是土耳其的鄉村地區,外國人偏少(亞洲人),覺得生面孔有趣吧~!!!

(………….這裡不是觀光區嗎?????)   

 

IMG_8819-1.jpg

 

白色岩柱豎立,頂端是黑色磨菇狀的岩錐,也像尖帽、煙囪,當地人傳說裡頭住著精靈,給了「精靈的煙囪」這樣的可愛封號。

 

IMG_0349-1.jpg

 

IMG_0350-1.jpg

 

再往高處爬,高矮不一的煙囪豎立成群,奇特景象讓精靈的煙囪在1985年被評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自然雙遺產。

 

若要看最高的精靈煙囪,還可往策爾維附近的帕夏貝去,高聳的煙囪下,還有住居與教堂,甚至5世紀時隱士的隱修所,至今依舊保留完整。

 

(/維基百科)

 

IMG_0346-1.jpg

 

IMG_0342-1.jpg

 

這些肥肥胖胖的石林,乍看之下,像極了好吃的醬燒杏鮑菇~~~!!!!!!   

 

IMG_0344-1.jpg

 

山腳下還養了一群駱駝,可以騎駱駝繞「精靈的煙囪」一圈,應該是個不錯的體驗。

(Ps印象中費用不便宜,正確價格忘記了。)

 

 

 

德武連特谷 (Devrent Vadisi / Devrent Valley)

 

DSC04804-1.jpg

 

造型逼真的駱駝石,用圍籬圈起來彷彿真的養了一隻駱駝在裡面。   

 

德伍連特谷又有「幻想峽谷」之稱,因為地形成淡淡的玫瑰色,也有人稱它為「粉紅谷」,這邊的岩石比較低矮,不像鄰近區域有許多教堂與壁畫。

 

峽谷內沒有人類居住過的痕跡,倒是有許多動物造形的岩石,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這顆駱駝石。

 

山谷還有許多動物形狀的岩石,這是一座充滿想像力的雕塑動物園,最容易看到的動物形狀是駱駝,蛇,海豹和海豚,奇岩怪石任憑想像。   

 

IMG_0335-1.jpg

 

 

 

獵人谷 (Hunting Valley)

 

IMG_8906-1.jpg

 

離開雕塑動物園後來到了獵人谷(Hunting Valley),和其他地方都是光禿禿的岩石比起來,可以發現這裡的綠樹明顯比較多,代表谷底有較為豐沛的水源可以吸引動物來喝水,所以獵人就來這裡打獵。

 

IMG_8916-1.jpg

 

IMG_8920-1.jpg

 

IMG_8910-1.jpg

 

現在已經沒有獵人在此打獵,美麗的風景依舊,居高臨下,從高處俯瞰,一望無際,十分壯觀。

 

IMG_8904-1.jpg

 

一旁還有一顆掛滿「藍眼睛」的藍眼睛之樹,在陽光下更顯耀眼奪目。

 

 

土耳其藍眼睛(Nazar Boncuğu),俗稱避邪之眼(Evil eye)是土耳其獨有的幸運象徵,和東方的平安符類似,用於趨吉避凶、招好運。

在土耳其及鄰近區域常見的一種防止嫉妒力量(即邪眼本意)的護身符。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與區域廣泛有著「由嫉妒而生的邪眼會產生詛咒,帶來惡運、疾病與死亡」的民間信仰,土耳其也是其中之一。許多人會將許多匪夷所思的災厄歸咎於邪視的詛咒,並相信對抗邪視的方法就是掛上「邪眼」以毒攻毒。

 

在每個土耳其人的家中都可以見到「藍眼睛」,用於門廊、牆上裝飾、生活器物上的裝飾…..等等,可以說是完完全全的融入土耳其人的生活之中。

 

在觀光上,做成鑰匙圈、磁鐵、杯器組、手環等等….除了實用外更有趨吉避凶、招好運之意,有別於一般的紀念品,也難怪「藍眼睛」成為土耳其十大伴手禮之一。

 

 

「藍眼睛使用方式」

藍眼睛不是帶了就一直永久保平安的,每個藍眼睛都有一個大概的配戴時間,就是半年到一年之間。

因為藍眼睛(邪眼)會吸收邪氣但是它卻無法排除,跟中國「護身符」原理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就需淨化(過香爐),只是藍眼睛只能投入大海或是埋入深山裡。

 

(/維基百科)

 

 

 

鴿子谷 (Güvercinlik Vadisi / Pigeon Valley)

 

IMG_8942-1.jpg

 

鴿子谷顧名思義就是有很多鴿子的峽谷,因為烏希薩爾城堡裡養了許多鴿子,而鴿糞又是種植葡萄的好肥料,沿著鴿子谷的岩壁,人工鑿出了許多鴿子洞,供鴿子棲息。

 

平時這些鴿子都是飼養在籠子內,我們到的時後是傍晚時分,正好碰上鴿子「放風時間」,滿坑滿谷的鴿子,非常壯觀。 

 

IMG_8953-1.jpg

 

鴿子谷是一個很優美的山谷,到處都是石頭,石頭上有許多密密麻麻的洞眼,全部都是鴿子洞,可以想像這裡的鴿群數量龐大,想要看到群鴿飛舞,需要在傍晚時分,這時候鴿子放風回巢,場面甚是壯觀。

 

IMG_8950-1.jpg

 

IMG_8937-1.jpg

 

滿坑滿谷的鴿子在路上走來走去,一不小心就會踩到牠們。

 

在卡帕多奇亞地區以洞穴穴居的居民來講鴿子並不少見,因為對這樣一片區域來講,鴿子不僅是信使,也為他們帶來了充足的肥料(葡萄園的肥料),但對於像鴿子谷這樣規模的鴿子洞穴集中地卻是卡帕多奇亞地區絕無僅有的。

 

IMG_8938-1.jpg  IMG_8940-1.jpg

 

在鴿子谷旁也有一顆「藍眼睛之樹」,雖然是人工製品,但湛藍色的光彩將這單調的峽谷襯托的更加美麗,吸引許多人在此佇足拍照。

 


 

 ▍土耳其之夜 (岩窟餐廳綜合表演) 

 

昨日經過孔亞時,導遊提到了孔亞的「迴旋舞」,這個由梅夫拉納發明出來的特殊「祈禱舞」,若能親眼看到該有多好阿

因為土耳其之夜並未包含在團費中,完全是團員們自由參加,可偏偏本團的團員對這類的表演興趣缺缺,要10人才能開團,東湊西湊也只有7人報名參加,原本想……………..是不是就要就此放棄了???

還好當地導遊想盡辦法幫我們找到一台小巴及一位司機開車載我們去,才完成了這個旅途中的「願望」阿~!!!!!!!  

 

土耳其之夜-1.jpg

 

進入岩洞餐廳,只見樂師們早以就緒,正練習著待會要表演的曲目,桌上的餐點也換成了水酒飲料,這間岩洞餐廳飲料「無限暢飲」,連酒也是,愛喝多少就喝多少。

 

導遊很厲害的幫我們訂到了正對舞台的第一桌。(拍手

越接近表演時間人越來越多,我沒想到最後居然是全場客滿,超熱鬧的。

隨後,服務生來介紹今天的飲料,其中有一樣是「土耳其國酒-Rakı」。

 

 

土耳其國酒-Rakı

 

拉克酒(Rakı) 或稱:茴香酒,人稱獅子奶,因為喝了它以後會有如獅子般的勇氣!!!  

這款烈酒酒精濃度高達45%,名副其實的烈酒(很適合以後去非洲獵獅子時喝😂) 

 

IMG_8960-1.jpg  IMG_8958-1.jpg

 

拉克酒(Rakı)是透明無色,加水後會變成乳白色,加冰塊更好喝,入口後有濃郁的香氣,跟台灣的八角很像,喜歡八角香味的人應該會很愛這款酒。

 

入口後刺刺辣辣的酒混著濃郁的八角香,真的是非常特別的體驗,連我這種平日不能喝酒的人都喝了3大口,還好沒醉,不然後面的表演也都不用看了。

 

IMG_8966-1.jpg

 

這一款SKOL啤酒也相當好喝,嗯……Corona啤酒的口感很像,也是非常順滑好入口。

 

天阿)))如果台灣的酒都這麼好喝,我不就會變成酒鬼了嗎???   

 

 

土耳其國酒-Rakı

 

Rakı是一款土耳其和巴爾幹地區暢銷的茴香味開胃酒,通常與海鮮或稱為Meze的地中海小食一起飲用。

 

在鄂圖曼帝國,直到19世紀,受限於各位蘇丹的嚴格法令,希臘人和阿爾巴尼亞人經營的稱作Meyhane的酒館還僅僅提供葡萄酒。

雖然酒館的服務員大多是穆斯林,但是伊斯蘭當局還是時不時的對他們提出訴訟。

直到氛圍相對寬鬆的坦志麥特的改革運動時期(1839年至1876年),大量穆斯林出入這些酒館,而拉克酒逐漸取代葡萄酒,成為酒客們的最愛。

20世紀末,拉克酒正式成為酒館中的必備酒款。

 

 

 

 如何生產Rakı

 

拉克酒傳統的釀造過程包括使用葡萄皮渣進行兩次蒸餾,蒸餾通常使用5000公升的銅製器皿,最後使用茴香籽進行調味。

 

標準的拉克酒是葡萄的產品,儘管可能也使用無花果生產。 使用無花果生產的拉克酒被稱作「boğması」或「incir rakısı」通常在土耳其南部省份比較流行。

 

拉克酒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只使用葡萄乾釀造,另外一類使用葡萄乾和新鮮葡萄釀造。

Yeni Rakı」就是使用葡萄乾釀造的葡萄酒。「Tekirdağ Rakısı」則是另外一類拉克酒的代表。

傳統拉克酒的釀造都是使用葡萄乾的,然而,一些葡萄酒釀造的酒廠傾向同時使用新鮮葡萄進行釀造以實現更高的質量。

近年來,新鮮葡萄釀造的拉克酒逐漸成為主流。

Efe Rakı」是第一個只使用新鮮葡萄釀造拉克酒的公司,他們的拉克酒稱作「Efe Yaş Üzüm Rakısı」。

 

 

 如何飲用Rakı

 

 

在土耳其,作為全民酒飲,拉克酒傳統上是直接飲用的,也可以伴一杯冰水飲用,或者和冰水混合飲用。

偶爾直接加冰塊飲用。和苦艾酒等茴香酒類似,拉克酒混合水之後會發生烏佐效應,變成乳白色不透明的液體。

因為這種現象,這種飲料被稱之為「aslan sütü」,意思是阿斯蘭獅子奶。阿斯蘭在土耳其通常被認為是一個堅強,強壯的人,稱拉克酒為阿斯蘭獅子奶,也寓意這種酒是賜予強者的牛奶。

 

拉克酒通常就著稱為「Meze」的地中海小食一起飲用(Meze是多種冷碟或熱碟的開胃小菜),通常在正餐前享用。海鮮、芝麻菜、羊酪和甜瓜在當地最受歡迎。同樣受歡迎的還包括各種紅肉類食物,如羊肉串,這時除了拉克酒,還會選擇伴白蘿蔔汁一起飲用。

 

(/維基百科)

 

 

IMG_E0394-1.jpg

 

等了好久,期待的表演終於要開始了。   

首先登場的是孔亞的迴旋舞,隨著表演者低聲的吟誦及旋轉的舞蹈,拉開了今晚的序幕。

大家都聚精會神的欣賞著這個屬於蘇菲教派特有的祈禱儀式。

 

IMG_0395-1.jpg

 

蘇菲派的祈禱儀式Sema (又稱迴旋舞) 其實並非是舞蹈,而是修行者與真神阿拉神秘結合的宗教儀式,在2005年登記為「人類無形文化遺產」被加以保存。

 

整個宗教儀式分為兩大部份,一開始樂手會先唱祈禱文,之後修行者(Dervish)出場,身披象徵塵土的黑斗蓬,頭戴象徵墓碑的高帽,坐在迴旋舞的序曲中禱告,接著一聲鼓響,逐一起身並行禮,修行者繞場一圈後,便脫去黑斗篷開始旋轉,雙臂先交叉於胸前,然後慢慢張開雙手,右手掌心朝上接受神恩 (阿拉的賜福),左手朝下將恩典回饋給大地(將阿拉的賜福給予每個人),然後沿著場中繞行7圈。

 

詩人魯米曾在詩中寫道:「我們從神那邊獲得,我們也施予他人,從未據為己有;我們飛向天空,我們也奔向大地,我們的靈魂邁向真主的慈悲。」

 

(文參照/伊斯蘭世界音樂文化-蔡宗德著)

 

IMG_9260.JPG

 

(/google)

 

是說,我原本以為我們會去「梅夫拉納文化中心」看表演的,沒想到是回到昨天吃飯的岩洞餐廳阿……

一來「梅夫拉納文化中心」表演是免費入場,二來「梅夫拉納文化中心」表演「迴旋舞」的人數眾多,看一群人「迴旋」啟不是更壯觀!!!!

 

岩洞餐廳-2.jpg

 

這個感覺起來像是「迴旋舞」的另一種演變舞蹈。

一名女子優雅的神秘的旋轉起舞,當裙子翻起時有時像陀螺、有時像蚌殼,當燈光一暗,飛舞的裙擺瞬間發光,好似在夜間舞動的精靈。

 

岩洞餐廳-3.jpg

 

 

接下來是土耳其當地的民俗舞蹈。           

這時我發現,這間餐廳的服務生好忙阿~~~!!!

又要送餐點,又要變裝來跳舞,人手不足時連樂師都下場來表演………(多功能耶~~))  

 

岩洞餐廳-5.jpg

 

土耳其求婚舞蹈。

這是土耳其傳統的求婚舞,加上與現場觀眾的互動,更顯得有趣。

先從觀眾中選出「新郎」、「新娘」,「新郎」看似有些緊張….. 

 

求婚當然要乾淨體面,所以先進行「刮鬍子」。(是真的刮掉鬍子,當然有先徵求對方的同意啦~!!)

 

為了娶得美嬌娘,當然免不了要展現體能及精湛的舞蹈,看著「新郎」單手做伏地挺身有些吃力ㄚ~!!   

此時,「新娘」的閨蜜就會給點「建議」,這個不好,我們就換下一個嘍~!!!  

且看「新郎2」及「新郎3」的表現如何!!! 直到「新娘」滿意為止。

全場互動氣氛活潑相當有趣。

 

岩洞餐廳-6.jpg

 

接下來的表演是我最喜歡的部份,搭配著音樂,彷彿看見一位美麗的小仙子,揮舞著如薄翼般的翅膀在夜間飛行。

 

IMG_8988.JPG

 

最後當然是不忘全場互動拉~!!!

先叫男士們上台表演「肚皮舞」,看著他們僵硬的肢體硬是要模仿「肚皮舞」身形的柔軟,真的非常有趣,說真的「肚皮舞」並不好跳阿~!!!

 

完男士們後,表演也漸漸進入尾聲,舞者開始將在場的觀眾拉下舞池大家同歡,沒想到我跟同桌的妹妹也被拉下場了。。。。

天阿~我真的不會跳舞阿~~~!!!這下糗了~!!!!   

跟旁邊靈活的「阿豆仔」相比,我只能用僵硬的四肢胡亂跳舞。(哈哈哈))))  

 

 

今天雖然沒看到期待的迴旋舞,但能看到這麼精彩的表演也足夠了。

 

 

 

 

景點1.jpg    土耳其之夜-卡帕多奇亞岩洞餐廳 (Evranos Restaurant)

※表演時間:19:30~10:00

Orta Mah. No: 88 | Tas Kopru Karsisi, Avanos 50500, Turkey

+90 384 511 37 50

 


 

Ramada Cappadocia

 

Ramada Cappadocia -1.jpg

 

Ramada Cappadocia -2.jpg

 

Ramada Cappadocia酒店位於古普(Ürgüp),提供spa、康體中心、點菜餐廳、免費Wi-Fi以及免費內部停車場,距離格雷梅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 Air Museum)有不到2公里。

 

客房內空間很大,電視、mini bar依應具全,浴室寬敞只是沒有浴缸有點可惜。

 

酒店距離各大景點都很近,可以步行至距離紅谷(Red Valley)的日落點(Sun Set Point)。

酒店距離瑪茲地下城(Mazı Underground City)有4.8公里,距離尼古拉斯修道院(Nikolos Monastery)有4.8公里,距離蘋果教堂(Apple Church)有15.3公里,距離內夫謝希爾機場(Nevsehir Airport)有33公里。

 

前方有一個小鎮,便利商店、小餐館都在那,有團友散步到小鎮上逛逛,聽說蠻熱鬧的,而我們礙於人生地不熟的,也不敢在夜晚亂跑,只有在房間中休息。(其實也很累了,完全不想動阿~)))  

 

 

 

 

住4.jpgRamada Cappadocia ★★★★★

※時間:入住登記開始時間: 14:00

             退房時間: 12:00

 Karatas Mevkii Ortahisar, Urgup, 50650 Ortahisar, Turkey

90-38-4343-3470

 

 

使用心得:

土耳其知名連鎖飯店

有會中文的接待人員

免費自助早餐和免費停車

房間乾淨

Free WIFI (房間訊號也很好) ~!!

交通(離各景點很近)

熱開水(有電煮壺,房間內的礦泉水免費)

整體環境清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