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告訴你,關注 「番茄IT」 公眾號,可以免費觀看全網VIP視頻)

影片背景:

電影發生在北洋年間的中國南部,可以從字幕中看出是在1920年(北洋政府是在1912年至1928年)。這一年的中國資本由於一戰的結束開始了有了一段「春天」的時期,而在政治上,雖然有了資產階級階級共和國,但是軍閥割據混戰,中國仍處於黑暗時期,電影就設置在這樣一個背景下。

影片賞析:

火車翻車,張麻子上任鵝城

《讓子彈飛》這部電影可以近似看成一部中國的近代史了。電影一開頭便有馬拉火車的景象,我個人認為這代表了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了,人們雖然開始使用西方工具但內心仍未接受西方工具,而在這輛前進的火車上有著一個稱呼「鐵血十八星」,這一稱呼應該是源於辛亥革命時勝利的標誌「鐵血十八星旗」,代表國家進入民國時期,隨後火車便翻了。革命人物——張麻子(姜文飾)出場了。進過一番談判後,張麻子上任鵝城,真縣長馬邦德(葛優飾)變成了師爺。

麻匪進城,張麻子大展拳腳

張麻子進城時,引出了電影的兩條線,其一是張麻子想與黃四郎(周潤髮飾)進行較量,故意用護衛隊的屍體假冒麻匪,將他們處死。估計是在警告黃四郎一件事情:我不好惹。其二是黃四郎的替身登場。在此之後,黃四郎設計殺死麻匪中的老六,張麻子與黃四郎徹底決裂。老六(張默飾)死後,黃四郎邀請張麻子與師爺赴宴,在這場對話中,開始的一系列對話鏡頭都是旋轉的,一個人說完後鏡頭轉到下一個人身上,表明這時候的對話與他們三人都有關,而在之後的鏡頭中,大多數鏡頭給了張麻子與黃四郎,表明這時的對話與他們二人關係更大。這種方式讓觀眾下意識的明白了談話的重點所在。而在這場宴會中,被綁起來的三人(武舉人(姜武飾)、賣涼粉的(孫守義,胡明飾)、胡萬)藏身幕後,不知生死。影片中明確表明了賣涼粉的已經死去,但剩餘兩人的生死觀眾卻無法知道,只見到了噴出的血液,猜測究竟怎麼回事。而在下一幕中,胡萬(陳坤飾)便被派去襲擊張麻子,卻意外殺死了縣長夫人(劉嘉玲飾),但胡萬卻也因此死亡,此時武舉人不知所蹤。

春風得意,黃四郎佔盡優勢

在縣長夫人的葬禮上,張麻子本打算抓走黃四郎,逼迫城中三大家族出錢剿匪,但卻只抓走了黃四郎的替身。在此之後,黃四郎更派人假冒麻匪,張麻子他們第一天發錢他們就第二天收錢。與此同時,馬邦德的前一任夫人(苗圃飾)也來向馬邦德討要錢財,經過一番打鬧後,張麻子給了她們兩顆鑽石,並讓人護送他們出城,卻不知這一走便是生死兩隔。至於真假麻匪,他們最終雙方在一個夜晚相遇,一頓激戰後,黃四郎誤認為已將張麻子帶來的人全部剿滅,開心不已,並要求馬邦德親自掀開面罩,但在馬邦德掀開面罩後,黃四郎卻發現死去的全是黃家的人,其中領頭的人物還是自己早已不知蹤影的胡萬,不禁怒從心起。就在此時,等待多時的張麻子帶人出現,並聲稱黃四郎家的胡萬就是麻匪,要求出城剿匪,而黃四郎也不愧是一方霸主,不僅立刻平緩情緒,更表明了態度,似乎自己完全被蒙在鼓裡一般,隨後表面答應花費巨資幫忙出城繳費,而在暗地裡,黃四郎並不允許這些錢被張麻子等人拿走,決心讓假張麻子(胡軍飾)用地雷炸死出城的張麻子等人。

悲傷不已,馬邦德命喪黃泉

張麻子終於從黃四郎手裡得到一大筆剿匪費用,他認為自己以勝券在握。而就在這時,馬邦德拿出一張任命證書:茲委任馬邦德為康城縣長!馬邦德得意洋洋的說到:「騙你去鵝城,你若贏了,我便跟著你,但你若是輸了,我便上任康城。」「這有什麼區別嗎?」「怎能沒有,康城富饒,鵝城兇險!」正在馬邦德炫耀自己的計劃時,假麻匪襲擊了隊伍,就在交戰過程中,假麻匪拿出了老二(邵兵飾)的屍體,激烈交戰後,眾人從假麻匪口中得知了馬邦德的前任妻子與孩子以被殺害,馬邦德驟然聽到這個消息不敢置信,駕著馬車向前方奔去,結果踩中地雷,不幸死去。在死前,馬邦德告訴張麻子:自己有兩個秘密沒告訴他。

略輸一籌,黃四郎滿盤皆輸

就在張麻子返回鵝城後,他開始給城中的百姓發錢、發槍、發子彈,而他發什麼,黃四郎就收什麼。就在張麻子認為他已挑起百姓的怒火時,帶領百姓想要衝進黃四郎家的碉堡時,待走到發現只有一群鵝時,終於明白「誰贏他們就幫誰」,於是心出一計,讓大家用盡所有彈藥攻擊大門,定要做出他們經過了激烈對決。就在第二天,張麻子帶出黃四郎的替身,在舞台正中間殺死了他的替身,群眾立刻暴動了,衝進了黃四郎的家,領頭的便是消失已久的武舉人。「糟了,我被當成替身了。」精明如黃四郎,立刻明白了張麻子動了什麼手腳。最終,黃四郎與張麻子的交手,還是張麻子略勝一籌黃四郎最後以失敗告終。

電影分析:

電影介紹完了,來問幾個問題:1.馬邦德到底有什麼秘密?我猜測第一個秘密就是自己撒謊騙張麻子上任鵝城,而第二個秘密估計就是自己曾打算出賣他以保平安。但張麻子並未追究,並認為定要剷除黃四郎。2.張麻子到底死了沒有?有人認為死了,有人認為沒死我個人認為:沒死。為什麼呢?在黃四郎失敗後,他身穿褐色衣物,但就在他死之前,衣物卻變成了藍色的;而且在結尾,火車後面卻還有一人影,他與張麻子經過後,摘下禮帽,似乎是在於張麻子打招呼。3.張麻子最後所說的「沒有你對我很重要是什麼意思?」。我個人認為,黃四郎不是沒有想過自己會輸,但他認為即使自己輸了,張麻子也捨不得殺他。影片中說過全國的煙土自己可有大半的份,張麻子打敗自己也只是為了錢財,但出乎他意料,張麻子並不在乎自己的錢財,張麻子只想給大家一個公平,正如張麻子來鵝城時一樣:只為公平!

PS:這是本人第一次作品,若有不足敬請原諒QAQ


玉龍兄覺得,《讓子彈飛》很可能是姜文自己都無法超越的一部巔峰作品。

首先,在此之前姜文被認作「藝術片導演」。

從《陽光燦爛的日子》到《鬼子來了》再到《太陽照常升起》,姜文展示了他在藝術領域能達到的程度。但是藝術片明顯不如商業片賺錢啊!《讓子彈飛》橫空出世,一下讓觀眾看到了姜文在中國電影界的商業和娛樂地位。也就是說,投資姜文拍攝的電影,是可以賺錢噠!

其次,《讓子彈飛》故事講得餘音繞梁。

商業片賺錢不難,難的是賺錢的同時還能保證口碑良好,票房大賣的爛片觀眾見多了。而《讓子彈飛》非常可貴的一點是:把故事講好了。

講一個好故事,和講好一個故事,哪個更重要?很多人會選擇前者,但多少好故事愣是被編劇和導演講得七零八碎的?而《讓子彈飛》做的事情就一個:把一個簡單的故事講得環環相扣、引人入勝。故事情節可簡單了:張麻子和偽裝成湯師爺的馬縣長與惡霸黃四郎鬥智斗勇。但在講故事的時候,台詞和劇情在嬉笑怒罵間潛藏著一股狠兒,好看,有趣,過癮,還帶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隱喻。

再者,《讓子彈飛》裡面帶有現實主義關照。

整個故事儘管非常熱鬧好玩,但仔細琢磨一下的話,你能讀出一股蒼涼味兒:比如說酒席上關於剿匪分錢的方法,又比如張麻子鼓動庶民對付黃四郎,再比如黃四郎替身被砍頭,再比如全城人到黃四郎家裡面搬東西……按照姜文一貫的精英主義思維,不可能不在電影裡面表達點什麼。

最後,《讓子彈飛》的技巧非常難複製。

《讓子彈飛》證明了講故事要講究技巧,這種技巧能夠帶來極大的成功。但即使時姜文自己,也未必能穩定發揮這種技巧。在《一步之遙》裡面,他就玩過火了。電影技巧用得太多,炫技的鏡頭太多,反而讓觀眾沒法流暢看完一個故事了……希望他下次發揮穩定一點。畢竟在電影界,最不缺的就是故事,最缺的是講故事的能力、技巧和方法。

至於師爺死沒死,黃四郎死沒死,取決於姜文以後還想不想拍攝續集,畢竟電影結尾給了一個非常神秘的鏡頭。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同意的點個贊,讓我看到你們~


要鑒賞或者說評價《讓子彈飛》這部電影,在悟空問答上是看不到合適有深度的回答的。

一方面,這部電影隱喻既明顯又有深度,他的原著小說作者幾乎經歷了上世紀所有大事件,對人生的理解和文學的隱喻手段都非常高明,要看懂,不難,要完全看懂,難。

另一方面主要的原因在於,這部電影的隱喻,一旦在這裡寫出來,這答案就跪了。

簡單評價的話,這部電影,是神作。它用隱喻的手段揭示了由人性決定的規律,這個規律之強大,不是一兩個人可以扭轉的,主角都不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