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娘子第一次遠行,去的就是雲南大理,全因着迷金庸書中所描繪的古時大理的景象。因爲去得早,那時的大理還沒怎麼商業化,古城裏還住着當地人,石板路上也沒有摩肩接踵,白族老奶奶坐在街角邊炸着大大的土豆塊,五毛錢一串,沾上點紅色的辣椒麪,那味道我現在依然能想起來。

如今的大理古城早已是人頭攢動,家家賣着差不多的貨品。雖然我依舊還是愛着大理,但後面幾次再去,已經不是流連在古城裏,而是去環抱給予大理靈氣的洱海,也是白族人民的“母親湖”,白族先民稱之爲“金月亮”。

自古以來,洱海一直被稱作“羣山間的無瑕美玉”,如今圍繞着“美玉”的公路被旅行愛好者們稱爲中國最美的環湖公路之一,無論自駕、騎行,還是徒步,都能感受到處處皆風景,人在畫中行的美妙。最主要的,沿路很多景色美到爆的地方都是免費的,還不用和人羣擠在一起。

從雙廊鎮到挖色鎮這一段路,被稱作“中國最美騎行路線”。冬季挖色的小普陀也是小娘子認爲環海路上最美的風景之一,因爲這個時候海鷗都會遷徙過來,景象很是壯觀。挖色自古就是洱海東岸的一個魚米之鄉,也是洱海地區歷史淵源久遠的白族外鄉文化發源地之一。

藍天白雲下,一座唯美孤寂的袖珍島漂浮在煙波無際的水面上,島上的庭閣中似有仙人,成羣的海鷗漫天飛舞,一艘小船像是載着尋夢的人們駛向小島。

這座礁石小島上是一座兩層的小觀音閣,傳說是觀音拋入洱海中的一枚鎮海大印,這也是小普陀名字的由來。這裏完全不用考慮構圖,怎麼拍都美翻了!

素有“銀蒼玉洱”之稱的洱海,西面有點蒼山橫列如屏,東面有玉案山環繞襯托,北面與雄偉的橫斷山脈相連,南面與一望無際的哀牢山脈想通,她就像一顆“高原的明珠”。

不過洱海並非真的海,而是雲南省的第二大淡水湖。南北長42.58公里,但東西最大寬度卻只有9公里,形狀猶如一隻耳朵,深居內陸的白族人民渴望着大海,因而將此湖泊命名爲“洱海”。

岸邊有當地人賣着洱海里的特產,小魚、小蝦之類,做法都是炸,這讓我又回憶起第一次在大理古城裏吃的老奶奶的炸土豆。

在環海東路與環海西路交匯的南端,有一處如油畫般美麗的洱海月溼地公園,也是免費的。“水光萬頃開天鏡,山色四時環翠屏”。自古及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爲洱海寫下了讚美的詩文。

這裏風略大,因爲再往南就是下關,下關“風”,也是大理有名的風、花、雪、月四景之一。

最近幾年去大理,我都沒有再進過商業化很重的古城,但在田野間或六羅山上遙望蒼山、一攬阡陌縱橫的鎮子是一次都不能少的。“大理風光在蒼洱”,蒼洱風光關不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