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芥末堆3月28日訊 今年1月,教育部發文規範自主招生,提出嚴格制定錄取標準、適度壓縮招生名額、進一步降低優惠分值等要求,被稱爲“史上最嚴規定”。

各高校隨後陸續發佈的2019 年自主招生簡章顯示,今年自主招生報考門檻普遍提高,大部分高校在學生獎項認定時,放棄了論文、專利及其他獎項,僅鎖定五大競賽,五大學科競賽的認可度進一步提高。

爲梳理目前五大學科競賽現狀,近日,愛培優聯合騰訊教育,發佈《2019年高中生五大學科競賽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包括相關政策梳理、學生學習情況分析、獲獎情況分析等。

競賽學習漸成剛性需求

五大學科競賽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五門學科,主辦單位爲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下屬相關學會,是國內影響力最廣、認可度最高的中學生學科類賽事。

也正因如此,五大學科競賽獎項成爲爲數不多被高校當作招生參考的獎項。《報告》顯示,學習五大學科競賽的學生,成爲國家集訓隊隊員,可與清北等高校簽約保送;獲得國家級一二三等獎,可獲得高校大幅降分;獲得省級一等獎,基本可獲得 20 分降分

多重因素影響下, 學科競賽一向參與者衆多。《報告》顯示,參與本次調查的同學中,有96%的學生已學過/正在學習或準備學習競賽, 其中正在學習競賽的同學比例高達72%。另外4%的受訪者表示將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學競賽,只有2%受訪者明確表示沒學過也不準備學。

在競賽選科上,物理、數學受到普遍歡迎,佔比分別達到33%和32%。究其原因,物理、數學屬於基礎類理學學科,在專業選擇上有比較大的空間。尤其在新高考選科、 選專業背景下,高校對具有物理基礎學生的需求進一步提升。選擇化學、生物、信息學的學生分別佔比16%、14%、5%。信息學所選人數最少,或與高中缺乏信息學相關課程有關。

高校方面,數學、物理的認可度同樣最高。90所自主招生高校中,有89所明確提出認可數學、物理學科競賽,與化學、生物、信息學相比,優勢明顯。

省級一等獎獲獎人數逐漸遞增

從獲獎情況來看,《報告》顯示:

2018年,全國共有 9616人獲得五大學科競賽省級一等獎,1581人次獲得全國決賽獎項

2017年,全國共有8748人獲得五大學科競賽省級一等獎,1542人次獲得全國決賽獎項

2016年,全國共有7621人獲得五大學科競賽省級一等獎,1560人次獲得全國決賽獎項

從圖中可以看出,省一獲獎人數每年以1000人左右的數量遞增,國獎獲獎人數總體數量變化不大。

從去向來看,以2018屆省一學生爲例,2018年省一學生共9616人,其中共有4096位省一學生,通過自主招生及保送進入了985、211院校(少部分省一學生進入國家集訓隊)。

具體到省份,從近三年五大學科競賽金牌數據來看,湖南省以163枚金牌總數佔據第一位,金牌數佔三年金牌總數的12%,其中,2016年金牌數全國第一,2017年排名第二,2018年與浙江省並列第一;浙江省以157枚金牌總數排名第二,2016年,浙江省排名第二,2017年、2018年均排名第一。緊隨其後的則是湖北省、四川省、北京市。

遼寧省、吉林省則成績下滑明顯,遼寧省2016年排名第六,2017年 排名第十五,2018年排名第十七位;吉林省2016年排名第八,2017年排名第十四,2018年排名與遼寧省一同並列第十七。

具體到學校。從近三年的總金牌數來看,四川省成都七中以總計56枚金牌名列第一,在2018年的總金牌數上,成都七中亦以 21 枚金牌排名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在第32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中,成都七中6人蔘加決賽,獲得6枚金牌,其中4人進入國家集訓隊,成績相當出色。

此外,河北衡水中學(含衡水一中)以總金牌數46枚排名第六,值得注意的是,衡水中學的金牌數連續三年呈上升趨勢,2016 年排名第七,2017年排名第五,到2018年已名列第二。

競賽課程缺口大,家長付費意願強烈

具體到學生學習,學習途徑方面,《報告》顯示,學習競賽的高中生學習途徑多元,學校學習和網絡學習各佔三分之一。

數據顯示,傳統的以學校課程爲主的學習方式,仍然佔比很重,達 34%。不過,由於學科競賽相關師資及課程門檻較高,加之在線教育的興起,許多學生開始依靠校外資源,通過網絡學習競賽,比例達到 33%,與傳統學校課程學習比例相當。此外還有23%的學生買書自學,10%的學生選擇線下報班學習。以上數據不難看出,競賽課程資源相對學生需求,缺口較大。

調查還顯示,付費意願方面,有87%的家長願意爲學生學習競賽報補習班。有51%的家長願花費1萬元以上投入到孩子的競賽學習中,其中願意投入3 萬到6萬元的佔比12%,願意投入6萬元以上的佔比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