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波波夫

當你在谷歌搜索白癡(idiot)一詞時,得到的搜索結果是你自己的照片,這事擱誰身上大概都是無法接受的,更何況是宣稱要「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美國總統特朗普。

從今年初開始,在谷歌上,白癡與特朗普就差不多給劃上了等號。然後,谷歌的麻煩就來了。日前,美國衆議院專門爲此組織了一場聽證會,谷歌CEO劈柴哥(Sundar Pichai )要求爲此作出解釋,面對共和黨國會議員Zoe Lofgren 的質詢:「所以你確定谷歌的搜索結果,不是一些小人們在幕後操控所爲?」

劈柴哥作出瞭如下解釋:

「每當你輸入一個關鍵詞時,谷歌就已經抓取並儲存來幾十億網頁的副本。然後,我們會把這些頁面與你搜索的關鍵詞進行匹配並排名,排名結果主要是按照200多個指標來決定——包括相關性、新鮮度、流行度等,特別是其他用戶在搜索這個關鍵詞時最想要到的結果。基於此,在任何給定時間,我們都會嘗試對該查詢進行排名並找到最佳搜索結果。然後我們用外部評估者評估它們,並將其評估作爲客觀性指導。這就是谷歌搜索結果如何產生的流程。」

估計很多人讀完這段話後依然一頭霧水。說實話,這段充滿專業術語的解釋,顯然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的理解力,更不足以打消議員們的腹非心謗,以至於劈柴哥只能進一步同義反復重申谷歌搜索的客觀性:「這是大規模的運算結果,我們從來不對特定搜素結果進行干預。」

不過在更早時候,2013年,Google收購Deep Mind時也曾反思:「在硅谷,人們對技術變革的速度非常着迷,但是否技術就應用到正確的部分呢?但是要把事情做對,卻很難。有時候我們不斷往前推進,但對一個普通人來說,這些進步很可能造成反效果。身爲人類,我不知道我們是否真的希望如此快速的變化。我不認爲是這樣。」

一如槍支本身不辨善惡,搜索算法天生也沒有黨派之別,更不存在一位谷歌搜索主編爲之粉飾潤色,但總有人可以找到漏洞加以利用。

技術人員可以惡意地、不誠地修改頁面,以提升某個頁面在搜索引擎的搜索結果,使其儘可能位於搜索結果的較靠前的位置,或者影響頁面實際的分類,所謂的「谷歌炸彈」正是這樣被製造出來的。從技術上說,「谷歌炸彈」的本質是一種鏈接炸彈,谷歌自身很可能並沒有干預搜索結果。

谷歌炸彈並不總是落在廟堂之上。最早有據可查的類似案例發生在1999年,當時有人偶然地發現當用戶查詢“more evil than Satan”(比撒但還邪惡)時,返回的是微軟公司主頁。爲此,谷歌還在Google Blog 作出瞭解釋,並改進了排序算法,許多「炸彈」遂成啞炮。

那麼,谷歌是如何排雷的呢?一種推測認爲,google防止「炸彈」的方式可能是判斷目標網頁中是否含有鏈入鏈接所包含的關鍵字。此外,如果在短期內監測到大量包含同樣關鍵詞的鏈接鏈向某一網頁,google的排序算法就會判斷此網頁受到「炸彈」攻擊,繼而將在計算網頁PR數值的時候忽略這些鏈接的影響。

很快,谷歌炸彈開始成爲公衆抗議的新工具,比起Facebook、Twitter,其影響堪稱核彈級,政治人物常常成爲諷刺和惡搞的對象。

特朗普並非第一個遭遇「谷歌炸彈」的美國總統。2003年10月,爲了反對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喬治?約翰遜成功號召人們用“miserable failure”(慘敗)這個關鍵詞做爲鏈接文字,鏈接向美國白宮網站布什總統的個人介紹頁。兩個月後,在Google搜索“miserable failure”的時候,布什的這個個人介紹頁升到第一,搜failure的時候也是第一。在Yahoo和MSN的搜索引擎上也出現了一模一樣的情況。

2005年,因爲抗議政府介入伊拉克戰爭,當人們在谷歌輸入騙子一詞時,就會導向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在英國政府的個人介紹網頁;2006年,意大利人惡搞了一把他們的總統,在谷歌輸入buffone(意大利語,意爲小丑)時,搜索結果指向的是時任意大利總統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的官方網頁。

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可能是遭遇谷歌炸彈襲擊次數最多的總統之一。2010年9月,一羣法國網友就將炸彈投向了他們的總統,併成功的將「trou du cul du web」(網絡臀部)鏈接到了薩科齊facebook主頁。但這是一顆短命的炸彈,原因是在此行爲曝光不久,薩科齊的facebook主頁即被關閉。不過法國人似乎尤爲鍾愛戲弄薩科齊,在後來的一兩年,薩科奇又被惡搞過好幾次。

此外,在谷歌搜索引擎上,巴西總統盧拉也曾享受「酒醉的暴君」的關鍵詞待遇,輸入「人民的敵人」則會指向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傳記。谷歌曾經在2007年宣佈取消近百個「谷歌炸彈」搜索結果,其理由是,「因爲它們假借查詢的幌子鏈接於一些不相干的網站。」但從技術上看,「谷歌炸彈」難以從根本上杜絕。

看到這,好奇的你也許已經忍不住在百度裏輸入「白癡」。結果,你會看到一堆表情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