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機(261——303),字士衡,吳郡吳人,曾任平原內史,世稱「陸平原」。他的祖父陸遜是東吳丞相,父親陸抗是東吳大司馬,伯父陸喜和陸凱一個是吏部尚書,另一個是左丞相,一門皆是重臣名將。陸機早年有異才,文章出眾,為人優膺儒術,非禮不動。十四歲那年,陸抗去世,陸機與弟兄們分領父兵,為牙門將。二十歲時,東吳覆滅,他的兩個哥哥在戰爭中喪生。陸機與弟弟陸雲回到華亭故居,閉門讀書。

陸機才華橫溢。入洛之後,在很短的時間裡,他就享譽京都,以致有「二陸入洛,三張(張載,張亢,張協)減價」的說法。張華也曾經讚歎說:「伐吳之役,利獲二俊」——平定東吳之役,其收益在於得到了陸機,陸雲這兩個才華出眾的年輕人。陸機的才華在文學創作方面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成為西晉太康,元康時期最為著名的文學家。

陸機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諸體皆善。就詩歌而言,陸機的詩歌以樂府詩和擬古詩為主,其中不少是敷衍舊題,模擬前人之作,這部分詩缺少個人情懷的抒寫,被後人譏為「束身奉古,亦步亦趨」。不過,還是有一些作品不乏興寄,比如《君子行》,《長歌行》等,都隱隱透露出作者強烈的政治追求和壯志難遂的苦悶心情。陸機的詩歌講求形式的華美整飭,以其深厚的學力,繁縟的辭藻,純熟的技巧,表現出一種雍容華貴之美。這種藝術追求極大地影響了西晉詩壇的藝術傾向。

真正能表現陸機的創作個性和文學成就的是辭賦和散文。他的賦大多篇幅短小,文筆清靈。其中《文賦》是一篇很有創意的文學理論名作,其中既總結了前人的經驗,也融和了作者本人的創作體會和感受,不少見解頗有價值。

陸機是六朝駢文的奠基者,他的文章大多寫得句式整飭,聲律諧美,用典繁密,具有濃厚的駢儷氣息。其中不少作品與現實政治有關,表露了作者對現實政治的關注,其中《辯亡論》,《豪士賦序》,《謝平原內史表》,《吊魏武帝文》皆為名篇。

總之,陸機的文學創作影響了東晉南朝近三百年的文風,開一代風氣之先,不論後世評論家對他或褒或貶,或抑或揚,他都是擔得起「一代之絕」的這個稱號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