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眾來說,擁有一支萬寶龍的鋼筆儼然成為事業與品味成功的標竿,而在製表這個舞台上,萬寶龍又將如何長袖善舞,又有多少人在觀看萬寶龍的製表實力究竟如何?

1997年萬寶龍第一次推出機械腕錶那年,萬寶龍買下了位於Le Locle的錶廠,就像萬寶龍制筆與皮件作品一樣,萬寶龍在製作工藝上一旦做了決定,就認真嚴肅對待。Le Locle錶廠一開始創作基礎的經典腕錶,而到了2005年開始秘密進行以書寫記錄時間的概念計劃,於2008年正式推出Star系列Nicolas Rieussec計時碼錶,這款外型獨特的計時碼錶在當時不僅驚艷鐘錶世界,更大的意義在於提醒大眾計時裝置的起源與開始。

(萬寶龍的第一個專業製表廠:Le Locle錶廠)

Nicolas Rieussec計時碼錶融合Nicolas Rieussec所設計的墨水式計時器上兩個醒目的大面盤結構,創立了屬於萬寶龍自己的表款經典。然而在成就經典的背後,需要一枚既能符合此設計結構,又性能穩定的計時機芯。萬寶龍選擇了最困難的一條路:自製計時碼錶機芯。2008年MB R100手動上鏈計時碼錶的誕生為爾後萬寶龍在專業製表之路,也是Nicolas Rieussec計時碼錶最有力的基礎。計時碼錶的開發對錶廠來說是耗時且耗能的事情,特別是當計時碼錶需要進入到量產階段,一枚設計可靠的機芯以及經驗豐富精良的製表團隊與規模,更是成功關鍵。

(2008年萬寶龍推出的第一隻Nicolas Rieussec計時碼錶)

(Nicolas Rieussec計時碼錶所搭載的MB R100碼錶機芯由萬寶龍自廠研發設計)

就當萬寶龍Le Locle錶廠全心投入創新之際,2006年萬寶龍還做出了重大的併購決策:買下創廠於1858年位於Villeret、以製作計時碼錶機芯聞名的Minerva美耐華錶廠。萬寶龍旗下的美耐華機芯廠是少數瑞士錶廠中,能夠自製擺輪遊絲以及碼錶關鍵零件的錶廠,而創作複雜功能表款上,美耐華更擅長絕妙且特徵性豐富的手工高檔機芯,特別是其優美的Villeret系列的陀飛輪有幾個特徵:較大的擺輪尺寸、優美且線條立體的框架設計,每一枚陀飛輪的框架手工裝飾打磨都耗時極長。

(萬寶龍購入了擁有超過150年歷史,以計時碼錶製造見長的Minerva專業機芯製造廠,壯大品牌製表實力)

兩個錶廠正式合併之後,經過數年的整合,兩個錶廠不但合而為一,並且將Minerva手工碼錶的技術發揚光大,並借用其豐富經驗,融入Le Locle錶廠的研發與量產能力,一路走高級精緻手工機械腕錶,另一路則量產優秀的自製機芯表款。

(歷史悠久的美耐華錶廠保留了許多傳統手工個打造碼錶機芯的文化與技術)

如前文所說,錶廠自製機芯絕非低廉的事業,這不但需要數百萬瑞郎錶廠機器設備的投入,還包括外殼製作、表款組裝、錶帶選用、以及一切外在部件的購買與製作,因此可以說越完整的製表規模,就越能確保製作品質。如果你對看中的產品足夠了解,並且知道這一產品設計的來源和細節,你就更容易判斷其工藝的價值。只要是有價值意義的東西,經過了歲月的洗禮,都一定會留下些什麼。



人家為何不會製表,旗下的自產機芯還是不錯的,並且把原來的美耐華機芯廠也收購了,做手錶對人家來說太簡單了。只不過入門級的萬寶龍相對來說性價比偏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