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0日,英國,攝政街。

此時的英國,寒風肆虐,但有一大群人,自帶小板凳、睡袋、乾糧,在一家商店門口排起了長龍...

這不是什麼行為藝術,而是粉絲的狂歡,因為這天,iPhone 5S上市了!

有的人在這裡等了18個小時,還有更瘋癲的,已經排了15天!

有人問這些人:你為什麼想買5s?

最多的回答是:顏色不同、速度更快、指紋解鎖功能、不想落伍…

很少有人去想:我們為之瘋狂的商品,真的是需要的嗎?

在2018年雙十一到來前,我們摩拳擦掌、準備瘋狂剁手前,有必要先看看這部由BBC拍攝的三集紀錄片:《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壹 ? 計劃報廢

1989年,有人在東柏林一家廢舊燈泡廠里,發現了一份機密文件,披露了一個驚人的秘密:計劃報廢。

原來,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幾家全球壟斷公司就在有計劃的縮短商品的壽命...

1924年,幾家全球最大的電氣公司,在日內瓦簽署協議:縮短燈泡使用壽命,從2500小時,縮短到1000小時。以此增加全球燈泡的銷量。

iPod,曾經是蘋果最受歡迎的產品。

但在2004年,紐約的幾個年輕人發現,他們的iPod電池壽命,均不超過18個月,這些電池不能更換,只能維修。

他們撥打了蘋果售後,對方卻告知:已過保修期,維修需支付255美元。

全新iPod,400美元,維修一個老舊iPod,225美元。正常人都會這樣想:還不如買一個新的。

最終,這幫年輕人拍了一個紀錄片:《iPod里的骯髒秘密》,引起巨大反響...

蘋果公司道歉,解決了電池問題。

另外,洗衣機中的加熱元件、電動牙刷無法更換的電池、印表機的墨盒等等,都屬於「計劃報廢」的範疇...

史蒂芬,是專門研究商品報廢屬性的學者,他說:計劃報廢,是公開的秘密。

其實,計劃報廢,並不只靠技術,也能用改變消費意識的方式,達到同樣的目的。

有人做過統計:上世紀90年代至今,平均每個美國人購買的衣服數量,從每年34件,上升到67件,平均5.4天就會購買一件新衣服。

我們購買新衣服,是因為衣服不能穿了嗎?實際上更可能的是,廣告不斷告訴你:你的衣服過時了;你的衣櫥里,永遠少一件衣服。

貳 ? 販賣焦慮

著名的美國企業家,約拿·薩克斯說:給公眾製造一種焦慮,講述一些他們不了解的可怕的事,然後再介紹一種神奇的解決方法。

比如,主持人做了個實驗:用普通肥皂清洗左手,再用抗菌肥皂清洗右手,然後將雙手放在紫外線下觀察。

結果是:普通肥皂和抗菌肥皂,殺菌功能是一樣的。

約拿·薩克斯說:要傳達一種信息,就是你沒有這款產品,就會陷入危險當中。

叄 ? 衝動消費

有一項研究發現,當人們支付現金時,會感到一種不適感。通俗一點說,就是:花自己的錢,心疼。

所以,當我們從錢包里掏出一張張鈔票時,會三思三思再三思。

如何把成年人變得像小孩一樣缺乏理性呢?

答案很簡單:不讓他有思考和疼痛的機會。

信用卡,就能輕鬆完成推動超前消費的使命。

行為經濟學教授德拉贊·普雷勒,曾做過一次實驗,讓學生競拍一場籃球比賽門票。

他將拍賣會分為兩場:一場只能用現金支付,一場可以用信用卡支付。

結果是:用現金付款的拍賣會上,沒人出價高於100美元,而用信用卡支付的拍賣會上,有人出到400美元。

德拉贊教授說:當使用信用卡時,購物慾被莫名其妙地釋放了。

使用信用卡時,商品價格,只是一串數字,刷卡時,沒有疼痛感,只有慾望滿足的快感。

信用卡把購物的快感,與花錢的疼痛感,分割開。

如今,互聯網把商場搬進手機,網上支付,只需點點屏幕,錢一眨眼就花出去了!

每次衝動消費時,我們都像是一個急需滿足的孩子,不再理性,也不再掂量,我們的經濟能力是否可以支付這件商品。

英國BBC拍攝的三集紀錄片《無節制消費的元兇》(豆瓣8.8分),分別從計劃報廢、製造焦慮、小孩型消費三方面,揭示了何為無節制的消費。

我們為什麼這麼熱衷於消費?

在紀錄片中,有一位研究人員說:當我們消費時,人的身體會產生多巴胺,使人感到快樂。

有一位擁有七張信用卡的消費者,做了一個誇張的描述:購物時,就像來到了糖果屋,商場就像神奇的宮殿,充滿了各種美輪美奐的東西,而我就像個小孩,總想把這些東西佔為己有。

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說:消費主義告訴我們,想要快樂,就要去買更多的產品,更多的服務。

不僅如此,經過營銷大師、品牌大師們的不懈努力下,購物消費已經與階級、品味、愛情掛鉤。

廣告說:戴名牌手錶,挎名牌包,坐頭等艙,是成功人士的標配。

廣告說:精緻的生活,就是你坐在昂貴沙發上,品味著價格不菲的紅酒。

廣告說:送她一顆鑽石吧,象徵你們堅固的愛情。

這些廣告給我們製造了一個假象:消費什麼商品,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部《無節制消費的元兇》最後一集,解釋了無節制消費的原因:商人們製造出無法滿足的慾望,無論我們擁有什麼,市場上永遠有更多更好的選擇,這就是我們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所以,當我們無節制消費時,我們只是敗給了失控的慾望。

只要社會發展,商品必然越來越多樣化,售賣與消費是正常的商業交易行為...

但是,如果我們能成為一個懂得控制自己慾望的人,成為一個理性消費的人,生活質量並不會降低,很可能會提高。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