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中,知道自己去日無多的張哲凱,非常中意一盆仙人球,而這盆綠植的花語是:"永恆不變的愛,孤獨的堅強",這句話可以說是很能代表他在影片中的真意了。

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之前,已經因爲這個極度悲傷的片名而進行過自我免疫,告訴自己不要哭,但如此之虐的劇情,卻讓在下這個彪形大漢哭到抽抽,劉以豪與陳意涵帶來的這段絕戀實在夠暖心又扎心,成了無可逃避的催淚神器。看過影片之後,真的不會再祈求所謂天長地久,反倒是那短暫的曾經擁有,因爲付出過真心,擁有過真情,會顯得更加珍貴。

片中由劉以豪飾演的張哲凱,是某唱片公司的製作人,與有着相似坎坷身世的同學宋媛媛,從中學時代相識之後,便相依爲命,但他們"同居不交往",雖然有愛在彼此心中劃過,卻從未做過出格的事情,而是更多的以朋友甚至親人的關係,維繫着彼此的關愛。當然,這個設定其實有點太柳下惠了,畢竟,兩情相悅的男女,從青春期到青年期同居一室,說沒擦出過火花,真的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但好在,劉以豪用他人畜無害的臉,和深藏心底的暗戀,給這段關係予以有說服力的解釋,畢竟,同爲失去了父母雙親的孤單"棄兒",互爲依靠、相扶成長才能走得更遠。

張哲凱在影片中的年齡跨度頗大,從2002年到2015年,跨越了中學、大學到社會的十餘年人生進階,劉以豪的扮相,也經歷了從青澀叛逆,到陽光帥氣,再到知性儒雅的多個階段,但並不違和。給人印象最深的,還是當張哲凱發現自己絕症開始加速發作之後,凌亂的頭髮,消瘦的臉龐,迷離的眼神,以及時不時突然襲來的劇痛,讓人禁不住擔心起他走下去的每一步。看過影片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他如此深愛着與自己情同手足的宋媛媛,以至於當自己得知即將告別這個世界之後,最擔心牽掛的,仍舊是宋媛媛,無奈之下,開始"託孤",使用各種方法,讓她有了一段新的情感。或許這世界最偉大的愛,莫過於此,愛一個人至深,只希望她永遠都幸福,卻從不曾考慮自己的處境與感受……

我們常說:"生離大於死別之痛",很明顯,張哲凱爲了避免死別的一刻太錐心,便將生離留給了自己,開始漸漸用冷漠來拒宋媛媛的熱情,用疏離來逃避宋媛媛的愛意,但這種表面的冷若冰霜,卻無法熄滅眼中的火,內心的光。不得不讚嘆,劉以豪在詮釋張哲凱這個人物的時候,情感尺度把握的極其精準,將他內心的糾結與矛盾,不動聲色的從眼神中投射出來,浮腫的眼眶,發紅的眼睛,魂不守舍的神情,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滿懷期待又相當決絕的堅強的男人。

確實如那仙人球的花語所說:"永恆不變的愛,孤獨的堅強"。他對宋媛媛是永恆不變的愛,留給自己的,卻是孤獨的堅強。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他配宋媛媛去試婚紗,中途悄悄逃出婚紗店,在街頭奔走,恍惚之間,彷彿看到自己最愛的那個她,穿着潔白的婚紗,向自己款款走來……伸手過去,卻只是幻想,喜悅與失落,希望與絕望,就這樣在他憔悴的臉上交錯輝映,何其的殘忍。還有一個瞬間,是他在宋媛媛的婚禮上,將她的手,交於新郎楊佑賢之手,微笑着轉身,向教堂外走去,如雨下的淚珠,沖刷了臉龐,是心滿意足,還是心有不甘,又或者是悲喜交加?真的是百味雜陳的一刻。

總的來說,《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因爲有悲傷的張哲凱而更加悲傷,劉以豪用細膩又自然的表演,爲我們帶來了這段難忘的銀幕時光。他不能算是特別帥的那種男人,卻勝在,站起來就是妥妥的安全感,笑起來可以溫暖整所有人,落寞時又可以讓全世界結冰……那是一種由內及外所洋溢而出的生存的力量,觀影之後久久,依然讓人回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