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國綜藝節目主題定位,偏小眾且趨向專業化,例如奇葩說(辯論主題)這就是鐵甲(機器人主題),這就是灌籃主題(籃球主題),中國有嘻哈(說唱領域)等等,

主題都是曾經非常小眾的領域,而且都是在該領域有深入研究和一定成績出的人參加的。節目中存在大量的專業術語和內容

怎樣保證小眾主題的綜藝節目收視和口碑,國外也有這種趨勢嗎?怎樣看待這個現象?這種專業化趨勢會持續嗎?


如果自己做創新,買版權少一點,抄襲別國綜藝少一點的話


專業化嗎,並不覺得。

就目前來說,中國藝人走在綜藝節目的前面。

綜藝節目做的好的如日本、韓國,都是有很專業的製作團隊和金牌製作人的。比如日本的超級變變變,韓國的姜虎東和劉在石,這些名字就代表了專業。

在歐美,綜藝節目也各有特色,即便我看的少,也還知道艾倫秀、吉米秀,更不用說各種限制級的綜藝節目。

客觀講,我們的綜藝節目起步發展晚,模仿抄襲多,創新創意少,幾乎每一款爆火的綜藝節目總是能從日韓歐美找到原版,更遺憾的是,無論是視頻網站,還是央視衛視,總是覺得綜藝節目很簡單,照搬照抄就好了,所以很多很好的節目引入以後讓人覺得不倫不類。比如中國好聲音,第一季走上了中國好故事的歧路,讓人在聽到好聲音的同時總會有一絲反感,最終只能靠導師延續話題度,到現在似乎沒有什麼水花了。看看奔跑吧兄弟,第一季的成功並不是幾位mc的成功,基本上可以說是韓國範本的成功,往後一屆不如一屆,正是脫離了韓國綜藝節目的設計,變得過分煽情,顯得過於做作。看到這,可能有人會罵說你怎麼這麼推崇韓國,請不要誤會,我只是反感做作的綜藝節目。相比之下,極限挑戰就做的很好,雖然也是脫胎於韓國。但在內容上進行精心的設計,本土的幾位mc綜藝感爆棚,三傻三精的人設,真的看的很爽,這是好的綜藝節目,在專業化上,與其說是嚴敏的功勞,不如說是6位mc的功勞。因為黃渤去上別的節目,自然輕鬆自如,黃磊在嚮往的生活,依然掌控全局,小豬不說了,顏王王迅張藝興也都放得開。而嚴敏在東方衛視的一檔新節目《下一站傳奇》擔綱導演,節目似乎撲街了。由此可見,嚴敏還是更依靠老幾位的發揮,並不能算是真正金牌製作人。

看起來,能夠稱得上是真正優秀製作人的,在我這裡,有3個半。頭一位,何炅。如果從97年首播算起,已經22年了,除了快本,何炅的其他優秀綜藝節目也不少,而且兼職主mc和製作人,既有江湖地位又有綜藝效果,也行成了自己溫潤如玉的風格。第二位,馬東。對比何炅,馬東認可度可能會低些,但如果你從央視挑戰主持人算起,馬東綜藝節目的資歷也是十分驚人了。而且馬東是較早從體制內出走,重新開始創業,而且成績斐然。第三位,孟非。孟非也是在綜藝領域具有較強話語權的男人,除了非誠勿擾,也有多檔優秀節目,可惜因為其他原因,被砍掉了。剩下的半位,就是芳心縱火犯撒貝南了。其實撒貝南從能力來說,完全不輸前面幾位,只是身份限制了發揮,而且現在的節目,還是更偏正式一些。其實其他也還有很多優秀的綜藝創作者,但不是身份原因(客串居多,比如郭德綱),就是臨門一腳差點事(華少)。

而其實有很多藝人,綜藝感是真的不錯,像前面說的三傻三精,像沈騰賈玲,還有最近的楊超越,他們的參與,提升了綜藝節目的吸引力。不過可惜的是,在演藝圈,演員參與綜藝節目似乎會被當做不務正業,這也是黃渤和孫紅雷缺席最新一季極挑的原因。

提升中國綜藝節目的專業水平,首先還是從創新創意和大眾認可度做起吧,就內容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ps:很早的節目像正大綜藝、綜藝大觀、曲苑雜壇等等就沒有提,畢竟那個時候還沒有綜藝節目的概念。說起來,快樂大本營早期也還沒有綜藝節目的概念,先這麼著吧。


感覺是一種求生本能

在綜藝泛濫的時代,要繼續做出一檔吸引眼球的綜藝已經很難了。於是只能把目標投向一些沒那麼「出圈」或還暫時沒有進入大眾視野的東西來創造靈感或吸引目光。某種程度也是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

還有說一句:這就是XX本身就是優酷自己做的系列,句式限制只能小而專了啊,也算他們自己的野路子了吧。爆款綜藝未必都是小而專的。

或者再問題主一個問題好了:國家寶藏符合題目中的定義嗎?


比如青你,加入老藝術家曉得很正式,符合社會主義,很正能量,經常延遲播放,為了修改...真是求生欲滿滿啊!


說一個角度吧,內容的專業化離不開技術的專業化。現在很多技術環節還是太糙,包括技術工種在內。同時決策者的反覆,資金的不確定性,也極大的束縛了國內綜藝的專業化之路和創造力。


聲入人心也算吧,不管它是嘩眾取寵,消費男色。至少也是形式新穎,選角優良。也讓人們重新界定了對音樂劇和美聲唱法的認識。

這樣的綜藝出現,說明中國綜藝界也開始反省,不再一窩蜂製作或者抄襲,引進大熱節目,而是開始製作自己的IP。不管它的受眾有多少,至少在中國市場也能分一杯羹。我覺得這是個好現象,有自己的靈魂,自己的創意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