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都挺好》爛尾了,但我覺得還好,通過某種和解,說明了中國社會的家庭變化:核心家庭成爲主體,無緣社會正在呈現。

蘇大強的無所依傍

只能說倪大紅演的太好了,一個賊眼滴溜亂轉的北方款的老頭在蘇州街頭徜徉,裝模做樣地聽着評彈,居然一點也不違和,還順利地激發了全民厭憎。

《都挺好》劇照

第一次看倪大紅的戲,是他演蕭紅的《生死場》。舞臺上的東北農民二里半,滿載着狡猾和傲慢,身體佝僂着地,靈魂卻吊在舞臺半空;後來又看他演的《趙氏孤兒》裏的程嬰,悲愴,決然,完全是古希臘的靈魂,很少在中國舞臺上能看到這樣的形象,你感覺不到他的身體,更多是一種精神。

這些經典的表演,倒不像《都挺好》裏面這麼腳踏實地,時下流行的說法是接地氣。感覺只祭出了老人家一半的表演功力,也好,姚晨他們正好能接得上戲。

倪大紅與韓童生在《生死場》排練場

倪大紅演出了蘇大強的討厭,大家基本沒有注意到蘇的可悲:其實想想,他和一般的父親區別不大。退休後本想頤養天年,可多年欺負自己的妻子突然去世,一下子有了新生活的可能性,他急於脫離老宅,舊傢俱,也不是全無道理——那些意味着妻子還在管束着他。

蘇大強卑微地過了半輩子,家裏有強勢的妻族和背後勢力,單位裏有壓制自己的領導,沒有揚眉吐氣的機會,眼下終於走向自由,但凡找到了機會就要耀武揚威一下子:比如在飯桌上讓昔日領導難堪,比如和子女吹鬍子瞪眼,但骨子裏的“小”還是要作怪,何況現在真的是“無家可歸”,寄居在子女家裏的他始終是“無家的人”。就連最爽氣的蘇明玉也會說:“在我的家裏,鎖我的門”——在一個物主權明確的時代,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哪裏有那麼親密不分?

蘇大強的“小”,也是一種求生技能:不時偷聽下子女背後的話,以及利用幾個子女之間的矛盾,不斷提出自我的要求,背後未必沒有他的特有的心酸。

《都挺好》劇照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倒過來也成立:可恨之人也有可憐的地方。

往好裏說蘇大強,是內心虛弱,往壞裏說,當然是自私。

極度的自私。中國的老人過去一直拘泥在“長輩”這個詞藻中,含混而心虛地充當着道德上的勝利者,家庭地位的控制者,一旦暴露了本相,則覆水難收,一切都在青天白日下攤開,有種“原來不過如此”的難堪——這也是電視劇裏好的地方。

儘管如此,可悲還是更實在的:蘇大強是一個對於社會“無用”的人,他沒有大的財產,沒有家族事務管理,也沒有任何可以發揮餘熱的地方,基本上延續了自己的廢物的一生。

《都挺好》劇照

這纔是真正的殘酷:子女對他沒有利益所求,全部是義務,在我們這個功利主義的社會裏,要求他的是乖,要求他的聽話,他不再是一個主體性的人,而是順應子女的要求,成爲一個社會規範認可的老人,不興妖作怪,不給子女添麻煩,最好能幫子女再做點事,比如帶帶孩子什麼的,切身完成自己的社會使命。

誰敢對蒙總提這種要求?社會的勢利眼,也在對蘇大強的各種評論中展露無遺。

《都挺好》劇照

蘇明玉的家長地位

明玉的後來的表現,真的是步入了她母親的後塵,表面是用錢來支撐這個家,實際上是用錢做基礎,作爲新一代的家長,充分控制了這個家。

母親當年作爲家長,運用的管理手段有:財富分配,天然的家長地位,以及中國最傳統家庭倫理,她掌控這個家很多年,應該是成功的。這種掌控手段未必公平,但是有效,正是在她的控制下,這個家過的比一般人家體面,大兒子在美國,小兒子有房有車,是小城市的殷實中產,女兒更是成功的企業老總。

《都挺好》劇照

蘇母的強勢,導致這個家只有一個家長,蘇大強淪爲了配角,都不需要被徵求意見。

母親去世後,父親並沒有順理成章的接任家長,一方面是出於無能,另一方面,家庭並沒有更多的財富掌控在手裏,子女也並不稀罕他們,所以蘇大強反而淪爲了家庭中最需要幫助的角色。

大哥幻想替補,可是大哥的無能並不弱於父親,而且口頭上的行動主義,實際的弱勢,更造成了他的失敗;二哥本來就是巨嬰,不想擔負起責任,被動承擔了幫助父親的義務,但種種表現,讓他只能作爲被管理者存在;蘇明玉的社會地位,社會關係,外加上她天然的豪爽感,讓她對所有的家庭難題都能迎刃而解,並且重新梳理了新的家庭關係:旁支的不再存在。

《都挺好》劇照

在傳統家庭關係裏,家庭的親友羣是越龐大越好,大家族開枝散葉,但不離開主體的血脈,我們最愛強調的,是“都是兄弟姐妹”,“都是親戚”,“低頭不見擡頭見”,大家聚集在一起,是某個時代典型的家庭特徵,但蘇明玉的心目中,顯然這是過時的——確實如此,家庭的原子化,已經導致了我們的多數親戚只是名義,缺乏任何實質意義。

所以明玉開始對所有的家族外成員大開殺戒,對不斷索取的舅舅,她三下五除二,提了幾句律師,就把他們踢了出門,讓他們抱頭鼠竄;對覬覦財產的保姆,她也是小試牛刀,幾句話讓她從此不再惦記這個家族的財產,這一切是如此成功,以至於我們都對她的橫刀立馬的打法產生了期待,這不就是現代家庭裏的魏瓔珞?

《都挺好》劇照

編劇的製造正好迎合了現代人的觀念:任何親族,外戚,包括有所圖謀的人,他們都不屬於自己人,是不折不扣的外人,當代家庭除了父母和兄弟姐妹之外,不應該還有任何人的入侵。

這和傳統斷裂的何其乾淨?衆多面目模糊的親友團被明晰地割裂,傳統的倫理讓位於赤裸裸的金錢,親兄弟還要明確算賬,更何況舅舅叔叔保姆等外來者?小家庭的利益是第一位的。

這不僅僅是蘇家的狀況,實際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狀況,模糊性讓位給了以金錢爲主導的新關係——明玉不想做這個家長,可是現實由不得她不做——至少她做起來也是遊刃有餘,不用麻煩兩位兄長。

《都挺好》劇照

沒什麼不好,只是我們現代人喪失了傳統社會的大家族,必然會越來越孤獨,想起了去年讀的描寫日本社會現狀的“無緣社會“,很多城市青年在父母親去世後,變成了沒有家鄉,沒有親屬的人,尤其是沒有結婚的中年人,如果再沒有工作,就是徹底與社會失聯的人。

一個在東京去世的五十多歲的中年人,死亡後找不到任何親屬,因爲他已經辭職很久,也漸漸沒有了社會關係,社會民政部門只能去到他的老家,結果發現,他的父母親多年前已經去世,家庭的老宅正在變成垃圾堆,而鄰居們,只是依稀記得他——徹底的“無緣”,徹底的失聯。

《都挺好》劇照

我們反抗了一箇舊的枷鎖,去掉了那些無聊而繁雜的社會關係,但與此同時,也在走入了全新的孤獨領地。

如果沒有編劇強加給蘇明玉的獎品,英俊的青年廚師,也沒有那些額外的,閃爍的財富,我們就可以撥開重重迷霧,看到《都挺好》結尾處,明玉和父親相依爲命的淒涼感。

那纔是真實的世界,我們不得不去面對的新世界。

《都挺好》劇照

圖片:部分來自網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