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一個三有青年

有空就來一起說說話

有什麼事情是你一想起就會遺憾,但也無能爲力的嗎?

朋友跟我分享了一個這樣的瞬間。

她說微信上有一個置頂好友,已經很久沒有聊天了,但還是捨不得取消置頂。

從以前的滿屏的聊天到停留在一個表情包,到換手機後聊天記錄一直空白,這樣的置頂好友還挺奇妙的。

不知道怎麼走散的,反正都是一些很小的事累積起來。

學生時期的她們幾乎形影不離,都覺得對方是最好的朋友,是跟那些“塑料姐妹花”不一樣的。高考後還因爲沒有考上同個大學而大哭一場。

約定好就算不在同個地方也要保持聯繫,不能斷了這份友誼。那時去異鄉上學,只要和朋友吐槽幾句就能把身上的疲勞抖落。

分歧是在哪一天開始的,不清楚,可能是在某次不經意的談話中。

有段時間,她準備校園裏的辯論賽,又要忙班裏的作業,一度忙得不可開交。本來她不敢參賽,但關係較好的同學拉着她一起參賽,腦袋一熱就答應了。

雖然過程很累,但這個嘗試還算有收穫。

以爲會得到支持,想不到她朋友不以爲然地說:

“你以前不是不在意這種討好別人的社交嗎?”

她愣住了,感覺被澆了一桶冷水:“我只是想改變一下。怎麼說的這麼難聽?”

她朋友回了句“開玩笑而已”,誰不知道開玩笑帶着認真的成分,只是較真又顯得很小氣。

經常待在一起時,難聽的話都不會放在心上,但兩人長時間不見面,那些話隔着屏幕發送出去,經過再次解讀消化就變了味。

類似這樣的小事也不少,當發現不能像以前那樣隨心所欲,講一件事還要再解釋半天時,才發現這樣的聊天早已變成一種負擔。

友誼的變淡就是在期待得到什麼,卻沒有得到什麼的時候。

愛情裏得不到迴應,人們可能會很直白的說:你爲什麼這麼對我。但在友情裏說這些,未免顯得太矯情。所以纔會在關係出現破裂時,任由那些裂痕繼續擴大。

小時候以爲告別一定要儀式感,要說出“我們絕交吧”。

長大後才發現,其實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翻了一下自己的朋友圈,有些以前關係很好的人,都漸漸沉在了微信置底,換了兩次手機後就再也沒有出現在聊天界面。

上次搬家時收拾東西,看到以前收到的一沓厚厚的明信片和信封,裏面寫了不少熱切的話,當時的落款大多變成了現在微信上冰冷的名字。

時間久了也明白,微信不聊天,默契地不提出見面,不點贊不評論,就已經是一種告別。

身邊的人來來去去,朋友不會永遠是最初的那些,可是總有那麼一個人在心裏是特別的存在。

最好的朋友,他們的意義絕不止是那個陪你聊天,聽你訴苦,和你一起玩的人。是在某個特寫階段有過心靈相通、讓你相信“朋友比戀人更高分”的人。

雖然不常想念,但總會在生活的某個瞬間無意識想起。

哦,這件小事我也有和某某說起過,這首歌是TA曾經推薦給我的,這部電影是TA的心頭好。我們去過這個地方,打過球,跑過步。

偶爾想起來有些悵然若失,但又覺得不必去改變現狀。

其實我們一直都明白,好朋友的疏遠不全是因爲距離。

不是所有關係都能長久不變,哪怕是經常待在一起的人。

我們寧願把一段關係的疏遠歸咎於時間、距離,也不願意相信,有些人只能在特定階段陪你走一程而已。

曾經以爲再久也不會變,後來偶遇竟然只剩下hi.以前不理解這種事,現在接受了世事如此。

就像黑暗裏照亮夜路的光,它支撐着自己穿過黑暗,現在亮不亮已經不重要了。

因爲我始終記得的,是那時候的溫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