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外科風雲》嗎?

  在這部熱播劇中,

  演員靳東扮演的外科醫生莊恕

  憑藉精湛的醫術、帥氣的外表

  收穫了一衆迷妹

  你是不是也在幻想

  能夠遇上這麼一位“男神級”的醫生

  或許,你的幻想已經成爲現實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就有這樣一位“男神醫生”——馬量

  話不多說,先上照片

  左爲靳東在劇中扮演的莊恕,右爲馬量

  帥氣的外表,燦爛的笑容

  作爲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心胸外科心臟病區的的主任醫生

  馬量不僅有顏值,更有精湛的醫術

  一次次驚心動魄的生死時速

  一個個令人驚歎的醫療奇蹟

  上演在電視劇裏

  也上演在馬量的生活裏

  生死之間:

  在心尖跳舞的靈魂使者

  2019年3月14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第33間手術室,一場歷時5小時的生命接力扣人心絃。這是時隔17年,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再次啓動“心肺聯合移植”,而馬量正是這場手術的兩名主刀醫生之一。

  馬量

  接受手術的是患有複雜性先天性心臟病的30歲小夥阿華。一場突如其來的感冒使得阿華肺部感染、心臟衰竭,心臟提供的血液根本不夠身體使用,導致全身器官“報警”,1米75的他僅剩51公斤……

  在這危急時刻,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醫生們伸出援手。經詳細檢查後,醫生髮現阿華的心功能評級爲最嚴重的4級,更爲“棘手”的是阿華不僅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而且還是矯正型大動脈轉位——衆所周知,正常人的主動脈連接左心室,肺動脈連接右心室,但阿華的左右心室和主動脈、肺動脈是完全錯亂的,還有一個先天形成的5.2釐米左右的巨大室缺,由此引發了肺動脈高壓,如果再不治療,隨時可能因心臟衰竭而死亡。

  “心肺聯合移植成爲阿華活下去的唯一方式。”在幸運地找到適合的心肺器官配型後,馬量和肺移植科主任韓威力聯合主刀,開啓了一場與死神搏鬥的“硬仗”。

  雖預想到情況的複雜,但開胸後,實際情況還是讓醫生們感到緊張。“阿華先天主動脈、肺動脈錯位,保留哪個拿掉哪個,稍有不慎就會釀成不可挽回的錯誤。”小心謹慎、步步攻破,終於在完成了縫合、止血等一系列“闖關”後,阿華的心臟復跳、肺部起伏,馬量和身邊的醫護人員都鬆了一口氣,露出他標誌性的燦爛笑容。

  其實,這樣與死神“掰手腕”的硬仗,幾乎天天都在馬量的生活中上演。每天連軸轉的瓣膜手術、微創手術、冠脈搭橋以及普胸手術……平均兩三天一次的急診大血管手術,作爲科室的頂樑柱和業務中堅,馬量每年的手術量超過了500臺。

  前排右四爲馬量

  醫者,生死攸關,性命所託。精湛的手術技藝,驚人的手術數量背後,是馬量在學術上的潛心鑽研、業務上的精益求精。

  1992年從浙江大學(浙江醫科大學)畢業後,馬量一直從事心胸外科的臨牀、科研和教學工作,曾參與設計領先國內的胸肌保留微創開胸術,大大降低開胸病人的創傷和術後疼痛,這一技術當時被國內同行競相效仿;成功開展心胸外科難中之難、險中之險的手術——主動脈全弓置換加支架象鼻術。

  2003年馬量赴歐洲心血管外科聖地-瑞士洛桑大學深造一年並被授予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雙皇冠狀帶瓣支架在二尖瓣位置植入的研究”,是國際上對介入瓣膜技術的最早探索,也是時下國際心血管疾病領域最炙手可熱的TAVI技術的先驅和原型。

  先後主持自然科學基金兩項、省級課題多項,發表多篇SCI論文,研究團隊拿下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如今的馬量,已成爲國家臨牀重點專科-心臟大血管外科學科帶頭人之一,也成爲近年來脫穎而出的浙江省大血管外科和微創心臟外科的領軍人物。

  胸懷大愛:

  奔赴救災一線的無悔青年

  2018年5月12日,馬量的朋友圈更新了一條狀態,上面寫道:“汶川十年紀念活動打開了塵封的相冊,曾經的熱血無怨無悔,留下一生的記憶,爲能親自參與感到自豪。”在公路邊臨時搭建的帳篷裏席地而睡,坐在公交車裏吃方便麪充飢,將啤酒瓶倒立在椅子上預知餘震……一張張照片在還原當年抗震救災的現場,也將馬量帶回那段災難的記憶裏。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一場8級的強烈地震突然襲擊了四川省汶川縣,數萬名同胞在這場災難中失去生命,數百萬人失去家園。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當時並沒有多想,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慘劇,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我應該到一線去。”地震發生後的第二天,馬量顧不上家人的反對,毅然報名參加了浙江省抗震救災隊,作爲第一批抗震救災隊員奔赴災區。這一去,就是足足兩個禮拜,而這也是最最危險與緊張的兩個禮拜。

  在災區,由於房屋被摧毀,馬量必須在帳篷裏給患者做手術,這意味着原有的很多醫療設備都不能用,給手術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能救一個是一個”,在惡劣的環境中,馬量憑藉着平日裏積累的經驗和過硬的基本功,於危難之中挽救了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如果說醫療環境的惡劣是擺在馬量面前的一道難關,那麼一次次的餘震則是他需要面臨的更大挑戰。“快!快撤離!餘震來了!”在災區,馬量時常剛睡下就被緊張的撤離聲叫醒。而最直接讓馬量感受到生死一線的是,一次他跟隨救護車去另一個救災醫治點,車子開過大概5-10米,身後的馬路突然發生嚴重塌陷。“還算幸運,否則後果真的不敢想象。”

  “災區餘震不斷,通話信號時有時無。”回想起那一幕幕驚險時刻,馬量依舊無悔,“唯一虧欠的還是家人,災區信號差,家人常常因爲聯繫不到我而擔驚受怕。”直至今日,馬量的母親還時常說起自己當時因爲擔心睡不着覺,又不敢打開電視看有關災區的報道的情形。

  右二爲馬量

  利用節假日參加“名醫巴士”去基層醫院義診、查房、講課;作爲心胸外科的黨支部書記,帶領科室黨員赴蕭山等地義診……重回崗位的馬量,如今依舊身體力行着心中的那份大愛。

  溫暖人間:

  心懷他人的暖心“馬叔”

  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行醫數十年,馬量一直把這句話放在心上。去年9月份,一位被擴張性心機病折磨了5年的女孩牽動了無數人的心絃,女孩名叫欣欣,13歲的她,身高1米46,體重卻只有59斤。

  從連續多日不見好的感冒到上樓吃力甚至只能靜躺,5年來欣欣的病情不斷惡化。2018年伊始,欣欣的病情再度惡化,咳嗽、發燒、嘔吐……檢查結果顯示,欣欣的左心室直徑已達7.5釐米,將近正常人的兩倍,左胸也向外“頂”出去,隆起一個小山丘。

  拯救欣欣的唯一方法,必須心臟移植!在經歷了一段近於絕望的等待後,欣欣幸運地等到了匹配的心臟。但是高昂的手術費用讓欣欣一家犯了難。作爲這場手術的主刀醫生馬量得知了欣欣家裏的經濟情況後,立即建議他們申請“浙大一院器官移植基金”的醫療資助,並親自向院領導說明情況,經過馬量的熱心牽線,欣欣拿到了10萬元移植基金,“這對於我們來說,真的是雪中送炭!”欣欣的父母激動地說。

  開胸、取心、換心、吻合……馬量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手術,“心臟跳了!”伴隨着一陣強有力的心跳聲,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年齡最小的“換心”女孩獲得重生。手術後,馬量常到病區探望欣欣,像個暖心的叔叔時不時逗逗她開心。馬量的關心也讓年幼的欣欣記在心裏,出院時,喜愛畫畫的欣欣送給了馬量一幅她在康復期間畫的畫——身穿白大褂,戴着聽診器的醫生。欣欣說,這是她眼中的“馬叔叔”。

  醫術精湛、關心病人、爲病人排憂……馬量真正做到了德業雙馨。“馬主任組的用藥太規範了”,很多來輪轉的醫生、實習生都感觸良深。在馬量的帶領下,心胸外科心臟病區的藥品比例一直以來保持較低水平,而這也意味着可以替病人省下了不少的醫藥負擔。據中國心血管數據庫權威統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心臟手術費用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一萬左右。

  平日裏,馬量是同事們口中親切的 “馬叔”,“平易近人、關心同事、沒有領導的架子…”“總會想法設法爲年輕醫生創造機會”……碰到棘手的問題,第一時間找“馬叔”;不管多晚向“馬叔”請教問題,總會很快得到解答。作爲心臟病區主任的馬量,同樣收穫了同事們滿滿的好評。

  馬量和同事們在一起

  2018年獲心血管外科醫師最高榮譽—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金刀獎,提名浙江大學好醫生,獲評浙江大學先進工作者……多年來,馬量憑藉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得到了病人和同事發自內心的認可。

  始終堅持病人第一的馬量,如今依舊堅持每天7:30前到崗,24小時開機,隨時準備着迎接下一臺手術……

  文字記者:李靈

  部分內容參考自:錢江晚報 《一場感冒讓30歲男子命懸一線!母親擔憂:醫生曾說他活不過10歲》 作者 張苗 王蕊 胡梟峯 | 浙江在線《被心肌病折磨5年 浙江13歲女孩“換心”重生》作者 樑婧嫺 王蕊 胡梟峯 | 浙大官微《2017年浙江大學“好醫護”候選人風采:醫生馬量》

  圖片來源於馬量本人

  今日編輯:李紫月

  責任編輯:李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