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的表現多種多樣,好像一個能變形的怪獸,威脅着我們的健康,擾亂着我們的心情。其實,結節是一個醫學上的統稱,指的是體積相對較小的腫物。

結節可以生長在身體的不同部位。體表結節易於自行發現,如頸部、腋下、乳腺或各處皮下結節等。此外,實質臟器結節,比如肺結節、肝臟結節、前列腺結節等,大多沒有明顯症狀,可以通過影像學手段檢出。產生結節的原因很多,比如炎症、癌症、代謝異常和免疫反應等。

患者最關心的話題是“結節到底有害嗎?”其實,結節可直接分爲良性結節和惡性結節。

有人說:“癌性結節都不疼,疼的結節都是良性的。”有些腫瘤,如淋巴瘤可能出現無痛性淋巴結增大。但不能以偏概全,用疼與不疼區分良惡。我們熟知的乳腺癌,既存在無痛性結節,又可能表現出炎性乳癌時的紅腫、疼痛。有人發現結節後,認爲是經絡淤堵,進行拔罐按摩就好了。臨牀上,有的患者腫瘤症狀隱匿,但出現了皮膚軟組織轉移,天天按摩,最後越按越疼,最終才發現腫瘤已經侵蝕了骨骼、肌肉。

患者發現結節後,不要慌張。辨清結節良惡性只需認清四點。

生長速度

一般惡性結節的生長速度較快,這是由癌症侵襲性強的生物學特性決定的。因此,如果患者體內有個30年大小不變的結節,那多半可以高枕無憂了。同時需要提醒的是,一般的惡性疾病如果未經治療,發展都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說,如果結節一週內從有到無,或從大到小,惡性可能性很小。

觸診差別

位於體表,較硬且不易活動的結節,惡性的機率更大。而柔軟、可活動的結節多爲良性。這裏要提醒大家,腫瘤自查很關鍵,但這只是發現腫物的第一步!即使經驗豐富的醫生,也不可能單靠觸診判斷結節良惡性。

影像學檢查

醫學影像學包括超聲、X線、CT、磁共振、PET-CT等檢查。腫瘤科專業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體徵及結節部位等情況,制定個體化的檢測方案。惡性結節的影像學表現繁多,但直徑越大、生長速度越快的結節,惡性可能性越高。因此,醫生通常讓患者在幾周或幾個月後複查,就是在觀察結節的動態改變。

病理學檢查

病理學檢查是辨別結節良惡性的“黃金標準”。如果臨牀上高度懷疑結節爲癌症,往往會通過穿刺或內鏡、手術等方式,進行病理學檢查。但這畢竟是“有創的檢查”,可能帶給患者創傷、風險、併發症,醫生會綜合評估患者結節性質,慎重決定是否進行此項檢查。所以,當醫生不建議或建議做某項檢查時,要遵醫囑。

《健康之友》 安廣宇 于丹文

編輯:樑 婧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