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初,全球第二大暗網交易平台「華爾街市場」被德國警方摧毀,這一話題當時登上了微博熱搜。該平台使用比特幣和門羅幣等數字貨幣交易,對每筆交易收取2%至6%的傭金,賣家超5400個,客戶超115萬。在被關閉前,毒品、竊取數據、偽造證件和惡意軟體等交易項目超過6.3萬個。

不過,這不是暗網第一次登上「熱搜」了,去年8月28日,華住集團旗下連鎖酒店用戶信息被曝疑似泄露,有賣家以8個比特幣或520個門羅幣的標價在「暗網」打包售賣1.3億名入住用戶數據包。

這一系列事件讓「暗網」這個散發神秘氣息的事物一次次進入大眾視線,勾起了大家的關注與好奇。今天圓圓就為大家揭開暗網的神秘面紗,講講比特幣暗網的歷史。

首先我們得先搞清楚「暗網」是什麼,它是怎麼來的。

不為人知的黑暗世界——暗網

在維基百科上,暗網,被通稱為只能用特殊軟體、特殊授權或對電腦做特殊設置才能連上的網路,暗網的伺服器地址和數據傳輸通常是匿名和匿蹤的。

起初,暗網的概念和技術是由美國研究出來的。出於保護美國情報通信的目的,1996年5月,三位受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資助的科學家在英國劍橋展示了一份名為《隱藏路徑信息》的論文,介紹了一個新的系統,這個系統最初被命名為 Tor,是「洋蔥路由」英文首字母縮寫。洋蔥路由加密網路的主要原理是該傳輸協議使用了大量的代理伺服器和嚴格的加密方式,從而導致他人無法追蹤到用戶的具體位置,並且讓用戶在互聯網上有著絕對的匿名性。

2003年10月,他們將這些想法和概念變成現實,並在後來將Tor做成了一個開源項目,讓用戶通過Tor在互聯網上進行匿名交流,並在後來改名為「深網」。但誰知,深網建構後不久,其發展方向便與美國政府的美好願望背道而馳。網路上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違法活動和違禁商品交易,形成了互聯網中最隱私最不為人知的部分——暗網。

暗網和深網都是相對於「明網」而存在,如果把網路世界比作一座冰山,我們平時所能接觸到的網路基本屬於明網範圍,是露出海平面的1/8那部分,而深網和暗網是剩下的7/8隱藏在海平面下。

(PS:對暗網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自己做些功課,或者看看這部電影——《解除好友2:暗網》,會對暗網有所了解。)

暗網中的主要交易市場就是黑市,2011年,一個名為「絲綢之路(Silk Road)」的網站的建立,標誌著暗網第一個黑市的出現。「絲綢之路」類似於暗網中的「淘寶」,它的運營模式和淘寶等商城的運營模式很像,賣家如果要在裡面賣東西需要交一定的保證金。為了保證買家交易的安全性,比較大的黑市都是第三方收款。用戶付費購買某商品,隨後貨幣轉到網站管理員的賬戶里。如果買家確定貨物沒問題,那麼這筆款又打向商家手裡面。如果有問題,那麼管理員會撤銷商家的購物籃,並且把貨幣退回到買家賬戶內。

平台上交易的大部分都是各國的違禁品,毒品、槍支武器、人口、性奴、器官、兒童色情、暗殺服務……一切違禁品都明碼標價,而且只支持比特幣支付。

不只是「絲綢之路」,包括後面出現的其它暗網黑市在早期都只接受比特幣購買商品,很多人早期關注到比特幣也是因為其在暗網的大量使用,這是為什麼?比特幣和暗網是怎麼樣產生聯繫的?

比特幣和暗網的結緣

通過前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暗網具有很強的隱蔽性,許多不能見光的交易都能在上面進行。但在實際操作中,交易產生的金錢往來會暴露買賣雙方的信息,再結合比特幣的特點你可能就會恍然大悟,比特幣天然具備的匿名性不正好解決了這一「痛點」嘛。

比特幣基於區塊鏈技術,而區塊鏈天然去中心化,或者說去銀行化、去金融機構化,沒有中間人、不受政府干擾、交易地址與IP沒有關係,交易雙方的身份和位置信息都無法被追蹤,這些都與暗網的高匿名需求和安全需求不謀而和。

簡單地說,在早期,比特幣和暗網是相互「扶持」的關係。比特幣誕生之初,並沒有受到廣泛的關注,其使用價值也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同,因此才會出現用2萬個比特幣購買披薩券的先例,而「絲綢之路」為剛比特幣提供了絕佳的使用場景。根據FBI的調查顯示,在2013年絲綢之路被查封時,兩年時間內,絲綢之路大約交易了950 萬枚比特幣,其流通數量佔據了當時比特幣總量的80%以上。可以說,比特幣已經成為了暗網上的通用貨幣。

所以,很多人說比特幣是區塊鏈的第一個「殺手級應用」,而暗網則可被當作比特幣的第一個「殺手級應用」。因為比特幣在早期的價格支撐大部分來源於暗網交易,暗網提供了匿名的信息交互平台,而比特幣等數字貨幣提供了匿名的資產流動方式。

比特幣和暗網兩者結合,一個遊離在世界法律之外,不受束縛的慾望和資本積累的需求,成為暗網存在邏輯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成為暗網長盛的關鍵。這麼看來,比特幣與暗網的搭配是那麼的順理成章。

在「絲綢之路」發展的早期階段,當時比特幣價值較小,所以平台上的商品主要以毒品、槍支彈藥和假鈔等小額度的商品為主。

但在 2012 年下半年,伴隨第一個比特幣基金的創立,以及倫敦比特幣會議的召開,比特幣的價格開始步入上升期。在 2012 年 12 月時,價格一度達到 14 美元。隨著比特幣價格提高帶來的購買力提升,「絲綢之路」上面也開始出現一些大額交易商品,其中就包括了奴隸和以奴隸產業為核心的人口販賣。但 1.0 時代的「絲綢之路」在高峰時期,其商品最多也只有 300 多種,人口販賣更是少數現象。

「絲綢之路」網站截圖

2013 年 4 月,塞普勒斯發生債務危機,比特幣作為去中心化和超主權的網路貨幣開始得到人們的青睞,不少塞普勒斯居民將自己的存款用來購買比特幣,一時間市場需求旺盛,在短短几天內比特幣價格從 30 多美元飆漲到 265 美元。這是比特幣第一次實現暗網之外的大量需求,作為避險產品而受到外界關注。

但是好景不長,2013 年 10 月 1 日「絲綢之路」被強制下線,而其創始人因違反美國法律的七項指控而在舊金山被捕,並被判處終身監禁。受到這次事件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比特幣價格一路走低到 100 美元上下。

但不得不說,在 2013 年比特幣只有不到 1000 萬枚的情況下,「絲綢之路」的創建是比特幣最初價值來源的支撐之一。有了比特幣的加持,暗網的的發展也頗為順利,在「絲綢之路」以後,暗網黑市的發展先後經歷了2014年「絲綢之路」2.0,2015年的Evolution和Agora,以及2016年到2017年的AlphaBay(阿爾法灣)等交易市場。

除了比特幣之外,門羅幣、達世幣、Zcash等匿名屬性強的數字貨幣誕生後也一度被暗網青睞。到目前為止,暗網這艘巨輪已經航行了數年,數字貨幣貨幣成功扮演了燃料的角色。

比特幣等數字貨幣與暗網仍在不眠不休地攜手前行,比特幣暗網的發展給數字貨幣市場帶來的既有繁榮也有罪惡。

比特幣暗網的繁榮與罪惡

前面提到,暗網是比特幣誕生初期的溫床,其10年暴漲數百萬倍的背後離不開暗網交易。除此之外,在暗網中佔據主流地位的達世幣2017年增幅8000%,最高時其增幅是比特幣的六倍;動蕩的門羅幣受暗網影響最為明顯,2016年阿爾法灣和OASIS兩大暗網宣布接受門羅幣,使其價格增長50%,2018年4月,當門羅幣身處硬分叉風波時,阿爾法灣的替代網路Empire添加門羅幣支付選項,使其價格逆轉跌勢,掉頭向上。

故有人戲稱:「毒品販子所使用的數字貨幣最終都將成為主流幣」。當然,不可全然當真,但不可否認,得到暗網黑市支付支持的數字貨幣在某段時期內都獲得了穩定的價值和成長空間。

儘管暗網並不是數字貨幣市值支撐的核心,但暗網在早期大大地促進了數字貨幣行業的繁榮發展。至少在那些公鏈真正具備價值和公鏈上的DApp真正落地之前,暗網確實是目前數字貨幣產業的唯一實現了商業場景落地的地方。

不過話說回來,暗網畢竟不是什麼好地方,也沒什麼值得稱讚的。這個黑暗的交易市場不知道讓多少人誤入歧途,也讓很多人的權益甚至人身受到危害。之前中國女生章穎瑩在美失蹤事件曾經轟動一時,據說就是「綁架」嫌疑人曾在暗網上瀏覽網站裡面關於完美綁架幻想、綁架計劃入門等內容的帖子「綁架101」( abduction 101)。

想想也是毛骨悚然,暗網聽起來離我們很遠,但實際卻就在我們生活之中。這個「人性陰暗」的產物,我們了解了就好,還是建議大家敬而遠之,千萬別挑戰人性。

短期來看,無規則、無法律和黑暗人性下的暗網,在一定時間內仍然會是區塊鏈和去中心化夢想下的最忠實用戶。而這些每天通過人性黑暗及財富貪婪所支撐起的有限流動性,便成為了數字貨幣產業對中心化諷刺的最大自嘲。

技術無罪,被利用和扭曲的是人性。凱文·凱利曾在《科技想要什麼》一書中寫道,「人性——需求、慾望、恐懼、原始本能和最崇高的理想——不斷地被我們自己和我們的發明所改造。」技術的發明最開始都只是為了解決問題,而這問題中就包含了人性的善惡美醜。人類和自己發現或者發明的事物之間,一直在馴化與反向馴化之間往複著。

比特幣作為暗網這個黑暗世界自我進化的一個見證人,我們無法用道德去評判它的本質,但即便沒有比特幣,即便我們不曾參與,在這個本就扭曲的規則下,暗網一樣會按照一個「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去生長,只是我們選擇看與不看而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