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鐵道兵四師家屬院時,五七工廠的廠長阿姨參加過抗美援朝,因為她的膽子比較大,所以負責給烈士穿衣服的環節,因為人手有限,她用繃帶把烈士掛在自己的脖子上給烈士穿上衣,有個小戰士淘氣,不相信她什麼都不害怕,就藏在床底下,當阿姨又一次把烈士掛在自己脖子上為烈士穿衣服的時候,小戰士扛動了床板,當時阿姨的嘴被嚇歪了,複員後到四師家屬院組織家屬給戰士們縫被子做棉服。這是我知道的真實故事。一位女兵把烈士套在自己的脖子上,為他們穿好衣服,解放軍是不會隨便放棄自己的戰友的,哪怕是遺體!


根據幾年前採訪一個抗戰老兵,這位老兵抗戰時期屬於八路軍游擊隊。據他回憶,他們伏擊鬼子偽軍後,打掃戰場基本都打掃的很乾凈。只要時間允許敵人屍體從來都是拔的乾乾淨淨,頂多給他留個褲衩兜襠布。畢竟土八路窮啊。頂多指揮官能有個八路軍帽。想要不光著屁股打仗。只要是布片就往身上裹,鬼子軍裝改改就穿著了。至於屍體能埋就埋,沒時間就赤條條的棄之荒野。因為他們總是打伏擊,絕不跟鬼子正面交戰。所以總是佔據主動權,自己人出現陣亡,烈士遺體基本都是能帶走的。後來他參加解放戰爭,跟國軍打仗,一般打死的少,俘虜的多。這會解放軍沒那麼窮了,至少不用扒衣服了。讓戰俘自己挖坑掩埋同伴屍體。

曾經看過莫大的中越戰爭秘聞,裡面就詳細說過關於兩軍士兵屍體處理問題,中越兩軍都有不放棄戰友屍體的傳統,越軍甚至能為了搶一具屍體再死好幾個人。那會我軍就經常圍屍打援。

有時兩軍陣前會有我軍烈士遺體無法回收的情況,敵人炮火將那片地區封鎖的死死的。我軍烈士遺體暴屍荒野,雲南天氣炎熱,很快就腐敗發臭。這不僅對陣地衛生防疫不利,還對戰士們的士氣有影響。所以當時就下組織突擊隊去搶烈士遺體。

有個老兵冒著炮火衝過去。發現同一個地點有兩具烈士遺體。但是高度腐敗,一抓就是一把爛肉,根本沒法拖動。於是這個老兵一邊跟烈士道歉,一邊哭著從爛肉里把烈士的骨頭給扒拉出來帶走。這一次這個老兵用一個編織袋裝著兩具烈士遺骨回來了。

84年的712松毛嶺戰鬥,越軍在我軍陣前遺屍上千具。屍體腐敗讓我軍陣前臭氣熏天,熏得我軍士兵都不敢摘防毒面具,買來大桶大桶的香水潑在陣地上掩蓋臭味。臭的沒辦法了,也考慮人道主義,打宣傳彈,規定越軍不準攜帶武器,要求服飾,標誌,人數允許他們來收屍。

我父親曾經是老山前線的一名汽車兵,給炮兵陣地拉過炮彈,給步兵陣地送兵員,送彈藥補給。回程拉過傷員和烈士遺體。不過他那時已經是輪戰後期了,已經沒有那麼多烈士了。傷員送醫院,烈士遺體就送遺體收斂處,烈士送到那進行清洗,縫合,整形,化妝,換上新軍裝,做到讓烈士乾乾淨淨完完整整的體面離開。然後拍攝烈士遺照,送去火化。然後骨灰會在開過追悼會後送烈士陵園安葬或者交給烈士親屬。


老山前線取得空前大捷後,解放軍打通告讓越軍來收屍

1984年7月12日,14軍步兵在16個炮兵營的支援下,激戰14個小時,徹底粉碎了越軍對我老山地區一個加強師規模的進攻,殲敵3000餘人,我炮兵共消耗炮彈1261噸,取得了十年對越作戰的最大勝利。

由於我陣地前沿越軍屍橫遍野,既為了體現我軍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也為了抓住時機對越軍開展政治攻勢,昆明軍區政治部聯絡部印製了一批通告,允許其按照我方提出的條件前來收屍。這篇通告用宣傳彈打到越軍陣地上,並通過高音喇叭反覆播放。此舉立即在越軍官兵中引起了極大的震動,數以百計的士兵開了小差。

雖然我軍允許越軍上來收屍,但越軍無力運完。對此,我軍採取了兩個辦法。靠近塹壕的屍體予以深埋,對臭源地定時噴洒除臭劑;比較集中的屍體用火焰噴射器焚燒,堅守前沿人員佩戴酒精口罩防臭。

用行話來說,這叫加強陣地衛生管理,防止疾病發生與流行,減少非戰鬥減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專註中越戰爭史,兼習解放軍其他歷史時期戰史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


認識個美國佬,他參過軍,家裡也有參軍傳統,其爺爺輩的參加過二戰,死了一個,活下來三個,其中有一個是海軍,一直在太平洋戰場作戰。(注意是海軍,不是海軍陸戰隊)

和這個美國佬侃大山,聊到過「不拋棄不放棄」,他說這根本是當年海軍陸戰隊的無奈之舉。

當年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經常發動萬歲衝鋒,結果就是給大地鋪上了厚厚的屍毯。而太平洋戰場氣候條件是高溫濕熱,屍體基本上一個白天就開始有液化跡象,美軍還在防備日軍,根本沒工夫收,前線指揮官為了清理射界,一開始是安排人手搬到一邊,條件好點的派推土機推一邊,但是無論如何陣地都太臭了,熏得眼睛都睜不開,沒法守,只能後退一段距離。

日軍一般不怎麼跟美軍協商「以文明的方式處理屍體」這件事,一方面是日軍看到了美軍嬌生慣養,希望利用屍臭隔離出安全通道,同時日軍屍體組成的屍毯可以成為下次出擊時,進一步接近美軍的偽裝出發地。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美軍佔據空中優勢,日軍為了避免暴漏部署和藏身地,更是不管了。這就造成美軍稍微推進一些之後,後方需要處理面積更大的屍毯。

美軍先是大規模地用推土機推坑裡掩埋,然後操作的小隊經常被日軍小規模部隊甚至單兵偷襲,美軍怒了,乾脆不挖坑了,改為利用地勢,有天然坑的就推坑裡埋,沒坑就推海里餵魚,再到後來一般也不推了,因為海軍後勤部門統計了一下,發現用推土機推屍體耗費的油料,比直接焚燒的油料耗費的要多的多——儘管美軍物資充足,但是太平洋戰場的條件導致運力不夠,節省下運油料的運力可以運別的啊。

於是,後期美軍除非全面佔領,否則一般都是就地焚燒,噴火兵的工作內容,就是不管活人死人,都燒了。

美軍這種處理日軍屍體的方法,對下層士兵的心理打擊是非常大的,士兵在經歷了戰場的震驚到習慣再到麻木的過程後,看著處處焚燒日軍屍體的濃煙,部隊的士氣衰落的非常快。

而且太平洋上的陸地戰場,運輸條件真的非常差,把活人和物資運上岸本就很麻煩,而從岸上運出「物資」和傷員更麻煩。

於是!海軍陸戰隊那些坐辦公室的參謀們,想出了一個絕妙的口號:不拋棄!不放棄!

然後就在戰場上多處當著活著的士兵的面,舉辦陣亡士兵的蓋國旗儀式。

從那以後,這個口號就成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核心精神之一,同時這個核心精神也被美軍其他軍種認可,成了整個美軍的核心精神之一。

「他們是要通過這個口號告訴士兵,你們死後的屍體,是不會像敵人的屍體這樣被隨意處置的,我們一定幫你蓋星條旗,你們就放心的死在戰場上吧。」(這是美國佬說他那個參加過海軍的爺爺說的)

只要信的人多了,不信的人就會被打成異類,必須跟著信才行,尤其是在軍隊里更是這樣,被戰友排擠的精神壓力和現實壓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這是美國佬說的)

至於那些充滿人文關懷味道的『不拋棄不放棄』,只不過是文人和記者的演繹罷了,但他們其實是在美化戰爭,美化死亡。」(這也是這個參過軍的美國佬說的)

最後再說一下:戰場上陣亡士兵的屍體的處理方式,都是有條件就好好收,沒條件就隨便收甚至不收,當然過後如果有條件,還是會好好收。


在戰場上盡量不讓戰友的屍體落在敵人手裡是世界上大多數軍隊的精神執念之一,任由敵人侮辱戰友的屍體是非常打擊士氣的事情。即便在古典小說里,我們也看到古代軍隊對這種事非常重視,一定要儘可能的把戰友屍體搶回來。(《封神演義》里土行孫盜黃天化的屍體,《水滸傳》時遷盜張順屍體)

現代戰爭中,同理,美國在摩加迪沙的失敗以及在班加西被攻陷大使館,由於屍體落入敵人手中,讓整個美國蒙羞,甚至影響了美國的區域策略。

(美國駐班加西大使以及僱傭兵的屍體被當地武裝分子拍照羞辱)

而我國,在兩山輪戰期間,也發生過戰士因為不堪同籍貫戰友屍體被越軍侮辱,認為上級瞎指揮,憤怒的向指揮戰鬥的軍長,軍參謀長(粟戎生,粟裕大將之子,越級指揮導致戰場失利)開槍報復的事件。

在此次事件發生後,67軍吸取教訓,更換指揮,改換思路,用偷襲的方式順利拔點並且回收了戰友屍體,從此也在老山留下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任何作戰行動,哪怕會死更多人,也儘可能的把戰友屍體帶回來。

而且從古代開始,無論中外都廣泛認識到戰場上的屍體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處理,會引發大規模瘟疫的道理,像荷馬史詩里就有雙方約定休戰為了焚化戰場上的屍體的情節,也有特洛伊城主去贖回赫克墨托屍體的故事。

當然一般處理屍體都是在激烈的戰事結束後,能帶回的帶回,如果戰事不允許,就地掩埋,留下標誌物,以便日後設法發掘或者紀念。《拯救大兵瑞恩》里,小分隊的醫生陣亡後,因為當時戰線錯綜複雜,遊騎兵們就強迫被俘虜的德軍就地挖坑掩埋屍體。

《雪白血紅》里曾經講過1947年冬季攻勢,圍殲新五軍,冰天雪地,仗打完屍體就全凍上了,看衣服分人,自己人就硬扒拉著帶走回去裝棺材,國民黨就丟大坑裡,凍硬了的只好扔到那,第二年開春,哎喲,那片兒野狗那個肥哦。

在朝鮮戰場上,我軍在戰鬥激烈時曾經迫不得已以陣亡士兵的遺體堆防禦工事,當時的參戰老兵回憶,黑燈瞎火,冰天雪地,美國人的火力打的人抬不起頭,沒有辦法,都是趴在地上靠手摸,鼻子大的屍體都拽過來,堆在身前當掩體。

在第五次戰役時,由於部分部隊突破到37線給養耗盡被割斷在敵後,至今還有不少烈士遺骨遺留在韓國境內,在前幾年兩國關係緊密期間,韓國曾經分批次向我國交還了部分烈士遺骸,而這些英勇的戰士,也得到了共和國最高禮遇的接待

六十年前,你們冒著敵機沒日沒夜的轟炸彈盡糧絕埋骨他鄉,今天祖國的戰鷹的護送你們回家,讓你們看看,你們的犧牲,換來了怎樣一個不容輕視的國家,也為我們每一個後人昭示著,帶戰士的屍體回家,有著怎樣的意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