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已經越來越成為家長、老師、社會的關注焦點,在教育部2015年公布的首批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名單中,上海有八所學校入選,這八所學校分別是上海市風華中學、上海市松江區倉橋學校、上海市第一中學、上海市寶山區大楊鎮小學、上海市七寶中學、上海市盧灣高級中學、上海市崇明中學、上海市閘北區第一中心小學。針對當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發展,東方網特邀這八所學校的校長、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以及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專家學者做客東方網,暢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日前,上海市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主任吳增強做客東方網嘉賓聊天室,就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新發展進行深入探討。

  上海市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主任吳增強做客東方網

  四類心理健康輔導 教會學生做人和生活

  據吳增強主任介紹,目前上海各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程度已經越來越高,其課程面向每一個學生,具體包括學習心理輔導、人格心理輔導、生活輔導、生涯輔導四大類。

  學習心理輔導,主要是幫助中小學生面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比如在學習中會有學習困難,碰到考試可能會有考試焦慮,以及學習動機、學習方法等方面都屬於學習心理的輔導。人格心理輔導,包括情緒管理的輔導,中小學生因為處於發育過程中,情緒容易波動,遇到挫折容易情緒化。到了青春期,又會有青春期異性關係的變化、人際交往等問題。生活輔導則是讓學生學會休閑、學會消費,吳增強主任說,「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們零花錢也多了,過生日盲目攀比的現象也比較突出。」生涯輔導現在開始在高中開始,其內容並不僅僅是說讓學生選什麼專業,而是讓他對自己的人生有個規劃,這樣對學生來說在學習上也有了動力。

  在吳增強主任看來,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發展來說,可以用八個字概括:健全人格、開發潛能。「在中小學階段,學生的心智還在發展階段,人格還沒有定型,在這個人格可塑的過程中,學校的老師和家長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能夠為孩子的人格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教育第一是要學會學習,第二則是要學會做人。而這個『做人』除了學習道德規範之外,還包括形成一個心智健全的人格。」

  以體驗式課程取代說教 心理健康教育是自我教育

  新媒體時代下,信息海量,有大量正面信息也有負面信息,價值觀多元,學生們接受的信息遠遠超過了課堂和學校的信息提供,這種背景下學校教育該怎麼做?吳增強主任表示,「培養孩子獨立判斷、理性思維的能力更加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多樣的,目前上海各學校里根據四大主題、小學初中的年齡特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這種課程不像語數外是教師的傳授,而是一種體驗式課程。」

  當一個學生進入小學,從低年級開始就有了入學適應課程;小學中年級有合群交往課程;中學有青春期的煩惱課程。「青春期的孩子有了自我意識的覺醒,家長如果沒有看著孩子的這種變化,那麼親子衝突就會增加。孩子的成人感與日俱增,心理既有閉鎖又有開放。還有性意識也開始覺醒。這些問題通過說教很難解決,這樣的話題讓孩子們自己探討,老師再從中引導,就效果很好。」到了高中階段,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就變成生涯輔導和情感學堂,吳增強主任說,「高中時期,學生的三觀在逐漸形成,情感學堂不是鼓勵他去戀愛,而是學習親密關係的處理。說到底,體驗式課程幫助孩子解決成長過程中的煩惱。是一種自我教育的活動。」

  面臨開學季 提醒家長注意「開學綜合征」

  其實,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只包括學生,還涵蓋了家長的學習與成長。吳增強主任說,「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經常會問父母,我從哪裡來的?對於家長來說,普及一些生命教育的常識,告訴孩子生命的誕生和孕育的過程也是一種感恩教育。」

  處理好親子之間衝突,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也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面對即將結束的寒假,吳增強主任也提醒家長,要合理應對孩子的「開學綜合征」。「家長千萬不要逼著孩子考第一名。到了中學,要讓孩子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家長要動動腦筋,有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藝術值得學習。親子溝通不是單向的,要多和孩子交流在學校的生活、而不是光問成績。」

  學習心理是吳增強主任長期研究的問題,在他看來東方文化本身就很重視學業,這和西方文化是不一樣的。「現在其實很多重點學校里也存在學習動機不足,厭學心理普現的問題,學生整體壓力還是非常大,和國際上相比,中小學教學還是一個高難度的課程體系、高密度的教學進度。因此我們的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就顯得更有必要了。」據吳增強主任介紹,目前上海的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形成體系,每個區都有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家庭教育指導中心2015年的上海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達標校的評估中,60%的學校已經達標,「2015年,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名單中,上海有八所學校入選,希望這些學校的先進經驗能夠推廣到更多的學校。」

  

  吳增強,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現任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主任,上海市中小學心理輔導協會理事長,上海市心理衛生學會副理事長,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

  長期從事學校心理輔導與青少年心理的研究,著作眾多。其中《學習困難學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獲得全國第二屆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當代青少年心理輔導》獲全國第三屆教育科研優秀成果獎,《現代學校心理輔導》獲上海市第六屆教育科研成果著作二等獎。2011年12月作為「睡眠對兒童生長發育影響的研究」課題組主要成員參與研究,該成果獲得國家科學進步二等獎。

  曾經承擔教育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委託多項重點課題。近年來,在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學習困難的綜合干預、生命教育、個案督導、教師壓力管理與心理健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與規劃,以及學校心理輔導教師專業成長等方面進行了探索。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