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文發表於《西部皮革》2017年第一期

近幾個月非常的忙。前兩天出差回到公司,打開電腦,剛好看到「2016中國鞋業盛典」視頻直播的壓軸嘉賓對中國鞋業的現狀分析。

個人對其中的一個新穎的觀點非常感興趣,我相信很多小夥伴也會很想知道是什麼。

本來受主辦方邀請,可實在抽不開身,所以沒去現場。在這裡,還是要再說一次sorry。

好了,說回正題。首先要說明一點,這個壓軸嘉賓是鞋業界的一個重量級的大咖人物,而且演講也非常的接地氣。

 ●正規軍幹不過遊擊隊?

他在談到電商對鞋業的影響時,認為:

「現在中國的鞋業電商,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國內的幾家女鞋老大們也在做,但基本上都是虧損。

雖然現在鞋子不好做,但我們與國外的同行溝通,大家都說了每個國家的鞋業情況,世界上鞋子總量變化不大,總的來講,還是在比較平和地發展,中國去年產值是38億雙鞋子,鞋業還是有一個大蛋糕的。很多人都說鞋業是夕陽產業,但我認為是朝陽產業。因為中國有14億人口,無論經濟好壞,每個人都還是要穿鞋的,所以是剛需。

現在的電商訂單非常的碎片化,所以,你知道這些小賣家都在哪裡拿貨嗎?不是正規工廠,而是一些小作坊或小工廠。因為訂單太小,幾雙,幾十雙,正規工廠只要一開工肯定是虧錢。但這個總量級又非常大。百麗跟我講,最高峯時市值是一千多億,現在市值最多也就四五百億,因為受到電商的影響,他們最討厭的就是網上的仿版,我們的鞋子剛上市,網上就開始賣我們的鞋子了。達芙妮也是優秀的品牌,而優秀的正規軍被土匪打得一塌糊塗,特別是山寨廠,電商要慎重考慮,研究出方法來,因此,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在此,我也大概說說我的看法:

放眼到前十年吧,這比較好說事。

當時國內的幾家知名鞋業品牌獨霸天下,中國的鞋類消費,除知名國際品牌外,基本被他們把持。特別是三四線城市。因為一般工廠都有代工可以做啊,也懶得去做自己的品牌。所以這些大品牌們活得很是滋潤,業績也節節高升。

舉個簡單的例子:上個月,我認識的一個95後的湖北小姑娘就說到:「我還以為國內的某某鞋比耐克、阿迪還厲害呢……我這麼多年穿的就是某某,現在想起來……」這裡沒有貶低某某鞋的意思。但這說明什麼?說明國內一線品牌們在國內市場的佔有量還是非常大的。

而近幾年,受鞋業向東南亞、非洲等地轉移的影響,國內鞋業界冒出了不計其數的小品牌,而它們,毫無疑問搶奪的是大品牌的份額。而且它們利用電商平臺(某寶們),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渠道,也分得了一杯不小的羹。這讓一些大品牌們很是難受。我靠,現在怎麼賣不動了?

●為什麼會冒出這麼多中小品牌?

製鞋業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亞洲「四小龍」等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而自90年代開始,中國逐漸成為第三次世界產業轉移的最大承接地和受益者。

由於大量的國外代工品牌蜂湧而至,訂單充足,製鞋企業基本上不用做自己的品牌,就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由此造就了「東莞塞車,全球缺貨」的奇蹟。

而在目前面臨製造業向東南亞轉移的情況下,訂單分流,而在國內製鞋企業不變的情況下,很多中小鞋企搶不到足夠的訂單。一部分倒閉,而另一部分為了生存,怎麼辦?當然是打造自己的品牌。所以,現在不計其數的中小鞋類品牌集中湧現,也就沒什麼奇怪的了。

記得去年《中國商報》採訪我的時候,打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鞋博士』王勇均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正如盛百椒所說(結構性調整),從前只有幾個大品牌一統江湖,現在殺出了很多『草莽英雄』,行業結構發生了變化。他所說的『草莽英雄』是目前正在崛起中的中小鞋企,眾多的中小企業如千萬隻螞蟻,正在蠶食幾大巨頭的市場份額……」

2016年10月份,某商標代理機構給我送「鞋界教授」商標的授權書時就說到:「現在鞋子的品牌好多,我們每個月都會代理幾十上百個,某某鞋城的一個檔口就分幾次註冊了30多個鞋類商標」。

你說能少嗎?而且,這些小品牌絕大多數都不是自己做鞋,一般都是找微型工廠代工,然後在自己的檔口零售批發,或提供給淘寶賣家,或在自己的網上店鋪銷售。

其實,我個人覺得挺正常的,而且還是好事。但這裡要特彆強調的是,我們不支持仿冒、高仿。仿冒品牌也只是這個生態的一部分。而更多的國內中小鞋業品牌們正在借鑒的路上,逐步打造自己的特色賣點,當然,這需要過程。大家可以回想一下,目前國內知名的一線品牌們,有幾個當年不是「借鑒」別人的?就算目前幾大國際一線品牌們,還不是經常為「借鑒」打嘴仗?

●鞋業國際巨頭們在幹什麼?

這裡,我還要提醒一下:我們的很多製鞋企業還在癡迷於大訂單。

2016年的11月15日,Nike、Puma、Skechers等國際知名運動品牌和臺灣鞋業供應鏈的高層們,在臺灣舉行了一場謝絕所有媒體採訪的隱密聚會。

其中就有嘉賓描繪出一個未來場景:

十年之內,你走進一間市中心的咖啡廳,到店內附設的鞋子生產機前挑選喜愛的款式、配色與圖案,下訂單付款,再回到座位前,享用一杯香醇的咖啡。二十分鐘後,你的客製化鞋子就出爐了,「可能摸起來還很溫暖,像新鮮的麵包一樣。」

供應鏈大洗牌不是最令人咋舌的部分。真正將對鞋業帶來決定影響的,是跨產業的競爭──都會製造業興起,會有遊樂園、百貨公司與咖啡廳,都能跑來搶生意。

也就是說,連國際大牌們都在做小量化,個性化,定製化的訂單。你為什麼還在夢想幾十萬,幾百萬的同質化大訂單?這個話題以後找時間詳細來聊聊。

現在國家正在進行結構性改革,鞋業界一樣。在轉移發生之前,大部份國內鞋類的消費被幾大品牌佔據,而現在,這種格局正在被打破。許多的中小品牌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把整個中國鞋業拉入混戰,結構性調整正在加劇。它將給中國鞋業帶來全新的活力。所以,我認為,這是好事。

在這裡,我想說,無論正規軍也好,「土匪」也罷。讓整個鞋業界重新充滿勃勃生機,無限的變數和希望,纔是一個我們想要的行業。

一個行業,沒有永遠的春天,也沒有永遠的寒冬。就如鬥轉星移,寒來暑往一樣。現在正是重新上路的時候。而未來幾年,將是一個不斷洗牌、變遷的過程。到時有哪些品牌逐步消退,又有什麼新品牌絕境突圍,讓我們拭目以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