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2019年03月07日訊】(雪花新聞記者鍾元颱灣報導)颱灣林鐵處推齣“檜來嘉驛”主題列車活動,副處長周恒凱接受記者采訪錶示,全颱灣林業文化的觀光,隻有嘉義纔有這麼完整的區塊。導覽解說員蘇傢弘說,遊客參加林鐵檜木列車之旅,對於難得一見的蒸汽火車、檜木車廂、嘉義秘境-製材所將大為贊嘆。鐵道迷深海魚並介紹隱藏超過半世紀,重見天日的“嘉義製材所”地下建築。

“檜來嘉驛”檜木列車 體驗阿裏山林業文化之美

林務局阿裏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産管理處(林鐵處) 推齣“檜來嘉驛”檜木列車,1月26日起至3月31日止。周恒凱錶示,配閤活動主題列車有專業導覽,檜木列車每周六、日開行。他說,“檜來嘉驛”列車之旅,連結嘉義阿裏山林業文化區域的景點很有特色,活動推齣後蠻受歡迎的,“目前3個月辦理一梯次,要報交通部核定,3月底會考量營運狀況,班次可能會一些調整,4月還會繼續辦活動。”

阿裏山林業文化之美 遊客搭檜木列車遊秘境
第二代製材工場:場內有運送、製材、磨鋸及木屑集中區,全盛時期有高達30颱電動機,産製量及動力設備規模可觀,也是颱灣林業自動化生産的見證。(林鐵處提供/蘇傢弘拍攝)
阿裏山林業文化之美 遊客搭檜木列車遊秘境
辦公室:1942年興建,除為製材所辦公場所,亦有零件貯藏室及值班室。外牆使用雨淋闆及編竹夾泥牆(由底塗-泥土+稻草+粗糠、中、麵塗-生石灰+麻絨+少許細砂),大麵積開窗采光,窗上設置雨庇,整體造型典雅細緻,為較有細節錶現的建物,仍保有日據時期存放電機油、機油、汽缸油、潤滑油的油桶。(林鐵處提供/蘇傢弘拍攝)

周恒凱錶示,1912年阿裏山開始伐木作業,12月林業鐵路建設完成,1913年將原木(紅檜、扁柏)自阿裏山上運齣,1914年12月在嘉義市完成製材所興建,包含製材工場、動力室、乾燥室,包括貯木池、土場麵積約達16萬多坪(水域約12萬坪),開始阿裏山林場的伐木製材事業,開啓瞭阿裏山與嘉義林木業發展的曆史,也帶動整個嘉義市的發展。

阿裏山林業文化之美 遊客搭檜木列車遊秘境
第二代製材工場-地下動力遺構。(林鐵處提供/蘇傢弘拍攝)

周恒凱說,嘉義製材工場在日據時代,場內有運送、製材、磨鋸及木屑集中區,在當時電力供應不普及的年代,民間製材廠多數隻能配有1颱電動機,而製材工場全盛時期,已達30颱,産製量及動力設備規模可觀,也是颱灣林業自動化生産的見證。木材經由鐵路(林鐵軌距762mm、緃貫綫軌距1,067mm)及海運,銷售歐、亞、澳等洲,規模為東洋第一。

阿裏山林業文化之美 遊客搭檜木列車遊秘境
動力室:1913年興建嘉義第一座SRC鋼構鋼筋混凝土建築,作為火力發電廠,主要提供當時製材所電源,配置英國製蒸汽鍋爐、美國製發電機等設備。 (林鐵處提供/蘇傢弘拍攝)
阿裏山林業文化之美 遊客搭檜木列車遊秘境
乾燥室:1914年興建,寬7公尺、長45公尺,狹長型建築,室內地坪高差65公分,形成斜麵,以利颱車軌道運送木料,屋頂扁方形煙囪,室內獨特梁柱拱肩,牆壁通氣口,底部為泥土地及獨立基礎,是颱灣僅存混凝土造(RC)乾燥室。(林鐵處提供/蘇傢弘拍攝)

2007年依據行政院核定嘉義市都市更新計劃,林務局執行“阿裏山林業村及檜意森活村計劃”,周恒凱說,迄今已完成動力室、鋸屑室、警衛室、辦公室、製材工場及乾燥室等 7 棟曆史建物整修,展現工業與人文的曆史紋理。他說,“嘉義製材所”沒有全麵開放,目前隻有配閤“檜來嘉驛”列車,纔有專業導覽員做解說及導覽,“希望今年度能開放民眾參觀,相信會成為嘉義市觀光熱門景點。

阿裏山林業文化之美 遊客搭檜木列車遊秘境
鋸屑室:RC鋼筋混凝土建築為第一代設施,有輸送道與動力室相連,立柱支撐兩道中間斜闆,建物下方四周無牆體,為存放燃料之用。(林鐵處提供/蘇傢弘拍攝)
阿裏山林業文化之美 遊客搭檜木列車遊秘境
排煙道遺構:為動力室排煙設備,有磚造煙道連接,將動力室燃燒排放的廢煙經煙道,自煙囪排齣。煙囪底部為八角形基座,高度約 36 公尺、直徑約 2 公尺之英國製鑄鐵,1964 年白河大地震損毀,僅留有部分遺構。(林鐵處提供/蘇傢弘拍攝)

阿裏山林鐵文化導覽解說員蘇傢弘說,嘉義站到北門站“檜來嘉驛”主題列車,讓遊客搭著林鐵的檜木車廂,賞遊嘉義車庫園區、檜意森活村、北門驛,還特彆造訪未開放,位於嘉義市鬧區的幽雅秘境“嘉義製材所”,聆聽連國外世遺專傢也深受感動《發現底藏文化瑰寶的傳奇故事》,體驗嘉義“木材之都”的真善美,相信民眾會喜歡阿裏山的林業文化之美。

有參加“檜來嘉驛”主題列車的民眾在林鐵處臉書留言:“真是太棒瞭,希望一直辦下去。”“特殊的行程,專業的解說。”“檜來嘉驛行程老少鹹宜”“活動解說導覽精彩活潑,內容趣味性十足,不會有無聊感。”“主題列車之旅真是太棒瞭!小朋友超開心。”“好棒的山林文化資産……提供知識與旅遊的地方。”

蘇傢弘錶示,“檜來嘉驛”主題列車有三大亮點,第一是1984年停駛後,35年來,阿裏山蒸汽火車第一次行駛定期列車。其二是首次將阿裏山文化村列入遊程,開放參觀。包括《製材所-底藏半世紀的遺構》及《乾燥室-僅存的林務局林産業設施》。第三為導覽解說員全程深入淺齣帶領探索木材之都,還有贈送Q版鳥居造隧道是日據時期木構造隧道工法,用精緻小巧的造型重現,令人驚艷。

這次活動分為搭乘體驗及套裝行程供民眾選擇,參加套裝行程享有專人導覽解說,還可獲得專屬紀念品。相關訂票資訊請至林鐵及文資處官網查詢(https://afrch.forest.gov.tw/0000059)。

阿裏山林業文化之美 遊客搭檜木列車遊秘境
嘉義市北門驛附近(嘉義市立博物館後方的“嘉義製材所”為都市鬧區的幽雅秘境。(深海魚提供)

隱藏半世紀的“嘉義製材所”

為瞭處理大量的阿裏山原木,日人在嘉義市北門驛附近(今嘉義市立博物館後方)興建製材所,並自1914年開始運轉,且將阿裏山檜木運迴日本,因此日本的明治神宮、橿原神宮、箱崎八幡宮等建材都來自阿裏山。

阿裏山林業文化之美 遊客搭檜木列車遊秘境
嘉義市北門驛附近(嘉義市立博物館後方的“嘉義製材所”為都市鬧區的幽雅秘境。(深海魚提供)

林管處推動阿裏山林業文化景觀申請世界遺産,林管處長黃妙修曾錶示,嘉義製材所地下動力遺構齣土後,成為曆史現場再造的最佳代錶。2018年4月,位於法國巴黎的東方文化遺址保護聯盟來颱,讓國際世遺專傢看見阿裏山林業文化景觀的珍貴價值。

阿裏山林業文化之美 遊客搭檜木列車遊秘境
嘉義市北門驛附近(嘉義市立博物館後方的“嘉義製材所”為都市鬧區的幽雅秘境。(深海魚提供)

熱愛攝影的鐵道迷深海魚錶示,“嘉義製材所”在日治時期稱為“嘉義製材工場”,於1914年開始運轉。它包含瞭杉池、天車、貯木場、火力發電動力室、乾燥室、機具工廠、辦公室等等設備,其中用以浸貯木材的杉池更有7座,是當年東亞規模最大的貯木池,清領時期選齣嘉義勝景,諸羅八景之一“檜沼垂綸”就是指這裏,可惜後來杉池大多已填平並改建,僅存文化局北側經人工美化的水塘。

阿裏山林業文化之美 遊客搭檜木列車遊秘境
嘉義市北門驛附近(嘉義市立博物館後方的“嘉義製材所”為都市鬧區的幽雅秘境。(深海魚提供)
阿裏山林業文化之美 遊客搭檜木列車遊秘境
嘉義市北門驛附近(嘉義市立博物館後方的“嘉義製材所”為都市鬧區的幽雅秘境。(深海魚提供)

深海魚說,由於當初颱灣的電力無法供給製材機具所需的大電力,1913年興建一座火力發電動力室,供給當時整個場區包含北門,小至路燈,大至九呎鋸颱,都是使用動力室發電運作,動力室除瞭是嘉義最早火力發電廠,也是嘉義第一座鋼骨構造的鋼筋混體土建築,如今保存下來留有當年發電的配電設備。

阿裏山林業文化之美 遊客搭檜木列車遊秘境
嘉義市北門驛附近(嘉義市立博物館後方的“嘉義製材所”為都市鬧區的幽雅秘境。(深海魚提供)
阿裏山林業文化之美 遊客搭檜木列車遊秘境
嘉義市北門驛附近(嘉義市立博物館後方的“嘉義製材所”為都市鬧區的幽雅秘境。(深海魚提供)

1914年興建乾燥室是製材工場第一代建物,他說,主要是控製木材的含水率,也是颱灣唯一采用蒸汽熱風法乾燥木材。最獨特是其建築外觀,白灰色長形水泥建築及內部空間結構,每個環節都經過巧妙設計,可說是林業製材建築的代錶。然而製材過程最核心的製材室,卻在1941年嘉義大地震時震毀,因正值二戰亟需木材,於是馬上興建第二代製材所,也就是現在被指定為曆史建築的機具室及辦公室。

他錶示,第二代製材工場因是震後興建,所以特彆強調防震,在機具工廠北側外牆設計有扶壁列柱,且因戰爭金屬物資受限,以組閤梁柱方法,用小構件的組閤打造成大跨距的架構,來創造機具工廠氣勢,是颱灣建築上少見的傑作,更是颱灣木結構建築發展上,不可或缺的特質見證。

阿裏山林業文化之美 遊客搭檜木列車遊秘境
阿裏山林鐵文化導覽解說員蘇傢弘說,第二代製材工場結構采用K柱,是為瞭防地震、颱風侵襲,在颱灣K柱的工場比較少。(林鐵處提供/蘇傢弘拍攝)
阿裏山林業文化之美 遊客搭檜木列車遊秘境
阿裏山林鐵文化導覽解說員蘇傢弘說,第二代製材工場結構采用K柱,木闆跟木闆中間有用螺絲鎖起來,是為瞭防地震、颱風侵襲,在颱灣K柱的工場比較少。(林鐵處提供/蘇傢弘拍攝)

蘇傢弘說,第二代製材工場文化遺址的建築,采用大跨距木構、太子樓、扶臂柱等耐震設計,“大跨距木構的結構采用K柱,木闆跟木闆中間有用螺絲鎖起來,是為瞭防地震、颱風侵襲”,在颱灣K柱的工場比較少。

阿裏山林業文化之美 遊客搭檜木列車遊秘境
嘉義市北門驛附近(嘉義市立博物館後方的“嘉義製材所”為都市鬧區的幽雅秘境。(深海魚提供)

深海魚錶示,2016年嘉義林管處對製材所進行整修時,承包商黃聿暉施工中意外發現地底下藏有東西,經金屬探勘與人工試掘後,果真在機具室的地底發現“地下動力遺構”,讓隱藏半世紀的地下遺構重現世人眼前。除瞭讓人瞭解當初木材産量之大及動力設備規模外,也因這些遺構的齣土,讓製材所更有文化價值,也成為瞭曆史現場再造的最佳代錶,且有登錄世界文化遺産的潛力。

阿裏山林業文化之美 遊客搭檜木列車遊秘境
嘉義市北門驛附近(嘉義市立博物館後方的“嘉義製材所”為都市鬧區的幽雅秘境。(深海魚提供)

承包商崇暉營造公司負責人黃聿暉施工時,發現文獻與現地不符,勇於嚮林管處揭露新事證,隨即依據文資法立即停工,並邀請專傢學者現勘討論,還原曆史真象。他因為對於“嘉義製材所”1942年曆史現場再現,積極協助機關推動文化資産保存工作功不可沒,以營造廠商身份,獲頒農委會2018年林業有功人士。

深海魚說,嘉義市過去因為這些珍貴的木金,帶動瞭木業的興盛,造就瞭嘉義市的快速繁榮,也有瞭“木都”的封號。“嘉義製材所”在林務局的調查研究及修復後,這座曾是東亞最大的製材所,配閤“林業文化列車”的活動讓民眾前來參觀,除瞭能看到各種早期林業相關建築設施、機具外,更能直接感受到當年木金時代風光的盛況,也能對阿裏山林業文化有更多一層的認識。

責任編輯:林琮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