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快閃記憶體的價格不斷下跌,SSD價格也是不斷下滑,以前這些昂貴的固態硬碟只能裝在我們的電腦內,但是現在也出現很多SSD的移動儲存設備。

小熊先玩了M.2_SSD的硬碟盒,下圖這款硬碟盒支持NVMe協議並採用USB3.1 GEN2介面,理論的最高速率可以達到10Gbps。但是尷尬的是高性能的PCI-E3.0_X4_NVMe_SSD的連續讀寫速度可以達到2000~3000MB/s(理論的最高速率為32Gbps),即使是稍微低端點的PCI-E3.0_X2_NVMe_SSD的連續讀寫速度也可以達到1500/1000MB/s以上,另外4K性能的損失也是很大的。所以如果是真是把NVMe_M.2_SSD裝入這種硬碟盒不免有些浪費性能。

▼把SN750_NVMe_SSD裝入硬碟盒裡跑個分試試, SSD連續讀寫性能損失了差不多2/3吧,其它性能損失的更多。

固態移動硬碟盒連接USB3.1_Gen2介面最高傳輸速度能達到接近1000MB/s是沒啥問題,但對應高性能的NVMe_SSD性能損失還是很大的,如果真要完全發揮NVMe_SSD的性能就得雷電介面,當然這樣的成本就太高了(雷電3介面的SSD盒子好像得800塊以上了)。

所以不如退而求其次,小熊覺得SATA協議的M.2_SSD更適合作為移動存儲使用,因為SATA協議M.2_SSD的最高速率可以達到6Gbps,如果搭配USB3.1_Gen1介面(理論最高速度為5Gbps),性能的損失相對於NVMe SSD+USB3.1_Gen2介面組合要低的多。況且更多人的PC主機USB口還是以USB3.1_Gen1為多,也更有益於這種存儲設備的普及。

當然也是有支持SATA協議並採用USB3.1_GEN1介面的M.2_SSD硬碟盒,而且小熊還正好有一個SATA協議的M.2_SSD—M6G_Plus。但它的容量只有128G,價格本身已經不高,如果再為其再單獨購買一款硬碟盒,總覺得有點不值得,再者其容量也確實太低了,有點不夠用。所以就索性購買一款SATA協議的M.2 固態移動硬碟成品,並把它和我手裡這些SSD以及傳統HDD移動硬碟來個大亂斗,看看性能上到底有啥區別。

這款成品的SATA協議的M.2 固態移動硬碟為:朗科(Netac)512GB_Type-c_USB3.1移動硬碟固態(PSSD)Z Slim,JD售賣頁面的名字好長,就簡稱為Z Slim吧,容量為512GB,也夠小熊用了。該移動固態支持XP;MAC;Win10;win7;win8系統,提供了3年的質保,主打的應用場合為攜帶型存儲;家用網路存儲;桌面存儲;商用網路存儲。

其實JD售賣頁面並未提起它是一款SATA協議的M.2_SSD,但看到其介面為USB3.1_Gen1以及產品的尺寸就知道這肯定是一款SATA協議的M.2 SSD。


Z Slim開箱

生產廠商為朗科,作為數碼產品的生產商可能不算太出名,但朗科可是研發出全球第一款優盤的企業,並在該領域擁有大量的專利。

▼這款Z Slim包裝的背面標註了產品的介面盒、尺寸、以及對系統的需求。

▼包裝採用了抽拉式,拉動那個綠色的橡膠頭就可以將內部的盒子拉出來。

▼除了移動固態硬碟,配件包含:一個USB_TypeC型到TypeA型數據線、USB_TypeA/C型的轉接頭,以及說明書。

▼Z Slim重量為30g,不會給攜帶來任何負擔;尺寸方面為100×29.4×9mm,裝進褲兜、包包里都沒啥問題,當然還是比一般的U盤大很多。這一面有一個Z的標記,應該指的就是Z Slim系列產品。

▼產品表面為鋁合金材質,提供了一定的強度保護,同時表面有明顯的顆粒感,具有一定的防滑作用。另外這一面還有朗科的logo並標註了512GB的容量。

▼側面是圓弧形的過渡。

▼端面貌似是橡膠材質的,平的,所以Z Slim是可以站立的。

▼另一面有 TypeC介面,四周有四個小孔,在通電的時候會放出紅光。

▼M6G_Plus是一款2280規格的M.2_SSD,Z Slim和它相比只大了一點(當然厚度大很多)。

▼轉接頭可以實現TypeC與TypeA的切換,這樣就可以用一根數據線解決問題,出門少帶根線還是不錯的。

▼轉接頭即可以插在Z Slim上也可以插在數據線上,還是比較靈活的。

▼通電後介面處周圍的4個燈亮起紅光,不過不是很明顯,好處是不會晃到眼睛;缺點是太不明顯了,得仔細看才能。


大亂斗之理論跑分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不服就跑個分了。

Z Slim當然只能使用USB3.1 GEN1介面連接PC;

M6G_Plus直接安裝在主板的M.2介面上,另外說下M6G_Plus雖然容量低,但使用了 MLC的快閃記憶體晶元,不是因為其定位高端,而是以為型號太過古老了而已。

具體測試條件

CPU:intel i9-9900k

主板:Z390_Taichi_Ultimate

系統:Window_1809(17763)

設置:CPU C-sates(省電模式)—關;電源計劃—高性能

AS SSD Benchmark

▼Z Slim在總分上還是落後於M6G_Plus。

CrystalDiskMark

▼CDM6.1版本第一列就是隊列深度(QD)為32的連續讀寫速度;又做了一組測試,手動把QD設置成1。作為SATA協議的SSD來說這兩者的區別並不大,而NVMe協議的SSD在高隊列下的連續讀寫速度會更好。

ATTO Dist Benchmark

▼選擇隊列深度(QD)為4,或者1,區別不大。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在setting里,100%可壓縮(用0填空)到100%不可壓縮一共分6檔,選擇46%(applications)。

TxBENCH

M6G_Plus在連續讀取上是有些優勢,可能是容量的關係寫入性能落後於Z Slim;還有就是4K性上還是M.2介面要好很多。參考之前USB3.1_GEN2介面硬碟盒的跑分,4k分數其實也差不多,可能這就是USB介面的限制了。不過總的來說,SATA協議的M.2SSD搭配USB 3.1 Gen 1介面的性能損失相對還較小的,當然這是Z Slim對比M6G_Plus得出來的結論,很不嚴謹。真正嚴謹的測試應該是把Z Slim內部的SSD拿出來,放到主板上的M.2介面上測試。不過沒辦法做到,所以只能如此了。


大亂斗之複製拷貝

測試下複製拷貝數據的性能,這也算作為移動存儲最常規的操作吧。我認為和U盤比沒啥意思吧,直接和傳統的HDD移動硬碟比較下。

▼移動硬碟為希捷移動硬碟 1TB,轉速為5400RPM。使用對拷的硬碟也是一塊M.2 SSD,具體型號為HOF_PCIe_M.2_2280_512GB,官方標稱連續讀寫速度3400/2000MB/s,不會給測試帶來瓶頸。測試文件為一款遊戲的免安裝程序,既有大文件也有小文,大小為40G,文件數量200以上。

▼把測試文件從HOF_PCIe_M.2分別複製到Z Slim(USB3.1_GEN1介面),M6G_Plus(M.2介面)和希捷移動硬碟(USB3.1_GEN1介面)上,相當於向移動存儲設備里寫入數據。Z Slim的速度很穩,一直在350MB/s左右;M6G_Plus開始的速度達到了1GB/s以上,應該是緩存起了作用,消耗完緩存後,速度在350~380MB/s左右,基本和Z Slim保持在一個水平;希捷移動硬碟開始較慢,後來能速度在90~110MB/S左右,和前兩者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把測試文件分別從Z Slim(USB3.1_GEN1介面),M6G_Plus(M.2介面)和希捷移動硬碟(USB3.1_GEN1介面)複製到HOF_PCIe_M.2上,相當於從移動存儲設備里讀取數據。Z Slim的速度在400~410MB/S左右;M6G_Plus開始的速度在470~480MB/s左右,略好於Z Slim;希捷移動硬碟在110~120MB/S左右。

Z Slim只是稍稍落後於直接安裝在主板M.2介面的M6G_Plus,速度是傳統移動硬碟的3~4倍。


大亂斗之遊戲載入

雖然通過USB3.1_GEN1介面連接的Z Slim在4k性能上要略後於直接通過M.2介面連接的M6G_Plus,但是其4K性能還是遠超於機械硬碟的。這就使得小熊想試試這些硬碟裝載遊戲後的啟動速度如何。

▼測試硬碟方面,把希捷移動硬碟直接換成了3.5寸的西數藍盤_1TB,轉速為7200,直接連接主板的SATA介面,這樣測試的4塊硬碟為:HOF_PCIe_M.2 、M6G_Plus、Z Slim和西數藍盤。

具體測試條件

CPU:intel i9-9900k

主板:Z390_Taichi_Ultimate

顯卡:RTX2080名人堂

系統:Window 1809(17763)

測試遊戲:古墓麗影:暗影(遊戲畫面設置為2K解析度+全高特效)

進入遊戲界面的載入用時

▼HOF_PCIe_M.2的遊戲界面載入用時當然最短;Z Slim居然稍稍領先M6G_Plus,不過前三者的差距都在1s之內,作為機械硬碟的西數藍盤載入時間差不多是前面SSD組的兩倍了,差距明顯

進入遊戲存檔的載入用時

▼HOF_PCIe_M.2的遊戲界面載入時間依舊最短;M6G_Plus比Z Slim稍稍領先,前三者的差距都在1~2s之內,作為機械硬碟的西數藍盤載入時間和SSD組差距進一步被拉大,載入時間已經接近於SSD的4倍了。

沒有想到Z Slim在4k性能相對較低的情況下(當然比機械硬碟高的多),遊戲的載入時間卻沒有落後太多,相對於傳統的機械硬碟優勢就更大了,而且現在遊戲佔用的空間也是越來越大,用一款移動存儲設備來擴展自己遊戲硬碟容量也是一個解決方案。

由於相對於傳統機械硬碟在4K上的優勢,用這種硬碟做PE系統,甚至是可移動的Window系統都是潛在的應用。


連接手機

▼TpyeC介面的一個好處就是直接可以連接手機(手機需要支持OTG),這樣手機就可以直接讀取到硬碟內的數據,所以Z Slim也可以作為手機容量的擴展存儲,畢竟現在大多數數的手機已經不支持TF卡了。

▼影迷,煲劇者的福音啊。

總結

SATA協議的M.2_SSD搭配USB3.1_Gen 1介面作為移動存儲很適合,原因都談到了:NVMe_SSD+USB3.1_Gen 2介面組合損失SSD的性能太大;配置雷電介面的硬碟盒成本又太高。

現在SSD價格下降,正是把它作為移動存儲的好時間,當然還是要比傳統的機械移動硬碟要貴,但是相對性能的提升也是3~4倍,而且理論上抗摔的性能也是要好於機械移動硬碟。M.2SSD相對於2.5寸SSD移動硬碟的優勢就是體積可以做的更小,也更加方便攜帶。

當然這種M.2_SSD作為移動存儲的也是有缺點的,就是溫度略高。長時間進行高速讀取寫入操作時可能會因為溫度過高而降速。Z Slim應該有這方面的考慮,鋁合金外殼的設計應該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散熱而考慮。做測試時摸到SSD還是能明顯感覺到溫度升高(其實溫度不高才需要擔心,這樣熱量會傳導不出去的),夏天要來了,大家還是要注意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