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迫擊炮已經在歐洲使用了幾個世紀,實在算不上什麼新式武器。迫擊炮又名戰壕迫擊炮,其實是一種專門用以發射彈射炮彈的曲射炮,它最早出現於18世紀,更多的被步兵所使用。步兵用迫擊炮可以攻擊埋伏在山體後面的敵人和受到軍事堡壘等掩體保護的目標。但更多時候,迫擊炮被用於打陣地戰。

一戰中,英法德三國才是迫擊炮的主要製造國。這三國對迫擊炮並不重視,生產的迫擊炮除滿足本國軍隊需求外,大多出口到日本等東亞國家。迫擊炮到日本軍隊手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揮。尤其是在日俄戰爭中,日本利用迫擊炮重重打擊了俄國軍隊,為日俄戰爭的勝利貢獻了不可忽視的功勞。也正是鑒於迫擊炮在日俄戰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德國也開始對迫擊炮顯得重視起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德國軍隊已經裝備了150門投雷型迫擊炮,這些迫擊炮於1914年被運到了戰場上。雖然這些迫擊炮又大又重,但其射程可以達到1000米,瞄準度非常好,對於摧毀法國費盡心思建造的混泥土堡壘有著意想不到的效果。後來,德國為了運輸方便,將這種迫擊炮改造成了輕中重三種類型。而這三種迫擊炮的炮彈數量也分為4.08千克、49.44千克和95.26千克,對於最後一種重型迫擊炮實際上和大炮沒什麼分別,只有通過馬車拉運才能派到戰場上使用。當然,任何先進的武器都無法改變德國失敗的命運,因為德國過於重視武器和戰術,卻往往忽略了戰略運用。(歡迎關注第一軍情,如有其它問題,請各位軍迷在評論區留言。)


有一定的殺傷力,射程約200米,攜帶又方便,約二支步槍的重量,即使現在戰爭中也用得到,當然現代的肩扛攜帶型導彈在射程上會遠點,命中率也會高點,但成本就天壤之別了。還有那個槍打式小榴彈也少不了,針對一小群敵人是再好不過的。戰場不全是超世紀作戰,城市作戰也少不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