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開播的《無限挑戰》,直至今日,依然是韓國當紅的國民綜藝節目。與其它打鬧玩樂做遊戲的節目不同,《無限挑戰》在金泰浩PD的「調教」下,走出了一條笑點與智慧齊飛的康莊大道。使得觀眾對「無挑」欲罷不能。

一個節目走過12年,經典太多,無奈精力有限,我只能挑出兩期,說說其中蘊含的經濟學,與人性。

在「入侵MBC新社屋」一期中,6名成員去偷MBC電視臺的機密文件,得手後被捕,各自分開審訊。審訊官甩出經典的一招:

對所有成員都是一樣的招數:

後來甚至將「後悔」的程度量化了:

這已經近似於「囚徒困境」了,一個被說爛了的經濟學理論。

「囚徒困境」大概是這樣:

囚徒困境的故事講的是,兩個嫌疑犯作案後被警察抓住,分別關在不同的屋子裡接受審訊。警察知道兩人有罪,但缺乏足夠的證據。警察告訴每個人: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刑一年;如果兩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兩人中一個坦白而另一個抵賴,坦白的放出去,抵賴的判十年。於是,每個囚徒都面臨兩種選擇:坦白或抵賴。然而,不管同夥選擇什麼,每個囚徒的最優選擇是坦白:如果同夥抵賴、自己坦白的話放出去,抵賴的話判一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夥坦白、自己坦白的話判八年,比起抵賴的判十年,坦白還是比抵賴的好。結果,兩個嫌疑犯都選擇坦白,各判刑八年。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一年,顯然這個結果好。但這個帕累託改進辦不到,因為它不能滿足人類的理性要求。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問題是,人類的個人理性有時能導致集體的非理性——聰明的人類會因自己的聰明而作繭自縛。

摘自百度百科——「囚徒困境」。

「無挑」雖然沒有百分百按照囚徒困境的定義來製作這期節目,並以成員一貫的綜藝設定形象來製造笑點,但是依然展現了處在困境中的囚徒理性與感性的激烈交戰。以「詐欺之神」的角色設定在《無限挑戰》佔有一席之地的盧宏哲,相當輕鬆地選擇了告密:

然而遊戲並沒有到此為止。六位成員被關進看不到對方具體行動的囚房裡,要求完成一系列淘汰測試。第一個測試,就是不完全信息博弈。測試要求六位成員在題板上寫出竊取機密的主謀是誰,如果六個人全部沉默:

則全都接受5次杖刑。

如果六名中有人指出了主謀:

指出犯人的成員將不受懲罰,

而未指出犯人的人,必須接受20次杖刑。

但如果六名都指出了主謀,則:

全部都要接受10次杖刑。

這樣來分析,如果沉默,不寫出主謀,則有兩種可能的後果:一,全員沉默的話,受5次杖刑;二,其他人供述,受20次杖刑。

如果供述,也有兩種可能的後果:一,其他人沉默,不受懲罰;二,全員供述,10次杖刑。

每一個成員都不知道其他人會做怎樣的選擇,所以只能通過隔窗喊話來要求全員沉默,因為這對集體來說是最優選擇。

但是對集體來說是最優的,對個人來說也是嗎?就像上述的囚徒困境,如果都沉默只需要蹲監一年,但是偏有人會選擇坦白,為免受懲罰奮力一搏。

所以才會出現下面的畫面,有人呼喊著「義氣」,希望團結一致,有人悄悄在題板上寫下主謀的名字。

甚至瞬間開始互相懷疑:

結果是:

有三名成員供述了同一個人,另外三名成員選擇沉默,於是,供述的三名不受懲罰,其餘三名房間變小。

六名成員得知結果後,像炸了鍋一樣開始互罵。

博弈論就先分析到這裡。我曾有個非常牛逼的博弈論老師,但是我沒有珍惜……博弈論學得爛得一比……可能是智商太低的緣故……有理論錯誤的地方,還請指正。

下面來看《無限挑戰》中的人性與慾望。

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了,我就拿獎金合同這期節目來說吧。

「無挑」導演組以發獎金為由,召集五名成員(此時吉、盧宏哲都因酒駕下了車,只剩五人)簽署獎金合同,但是合同的內容,也就是遊戲的規則,相當令人蛋疼:

導演組將給成員一個箱子套裝,就是大箱子套小箱子,具體數目未知,每打開一個箱子,就得到一個數額的獎金,

但如果打開了最後一個箱子,之前的獎金就消失了,一切歸為零蛋。

終止遊戲,有兩個辦法。

一個是把所有箱子都打開,再沒箱子可打了,自然也就結束了。

第二個方法是,五名成員全體同意不再玩下去,那麼在遊戲的任何一個階段,只要最後一個箱子還沒打開,只要是五名都同意終止,便可以終止。

聽起來似乎一切都可控,成員們立刻明白了問題的關鍵。

鄭俊河提議,獎金拿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別再打開了,一致協商。

然而……

其他聰明的成員從人性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認為只要有獎金的誘惑,便難以協商一致。

誰也不想停止只要開箱就能來錢的遊戲。

但是打開第一個箱子以後,成員們才被告知,獎金是從他們的薪酬里扣的,並不是電視臺單獨撥錢出來,每次打開箱子得到的錢,其實都是其他成員的血汗錢,打開的箱子越多,獎金越多,成員們的薪酬就被扣得越多……

遊戲頓時不再輕鬆……

比如,樸明秀在節目進行到差不多一半的時候成功奪取箱子,已經成為被慾望支配的奴隸。

他獲取的這400萬獎金,都來自成員的賬戶。

注意,截圖中的數額,是遊戲過程中的累積,其中包含樸明秀這400萬所扣的錢。

被簡訊告知欠了債的成員近乎崩潰:

經過好幾輪的搶奪之後,債臺高築的成員們開始尋求協商,希望終止遊戲,這次協商的召集者,正是剛剛打開箱子拿到獎金的樸明秀,也是當時唯一一個用獎金抵消了負債的成員,他預感到箱子只剩最後一個,為了不使到手的獎金成空,他極力阻止其他成員打開最後一個箱子。

但是負債最多的鄭亨敦,顯然無法接受到此為止的勸告,他只想打開下箱子,拿走獎金,抵消負債。

樸明秀使出「殺手鐧」,提議如果其他人同意終止遊戲的話,他會從自己的獎金裏,每人給他們100萬,剩下的錢拿來聚餐。

然而走到這裡的各位,已經不是100萬就能打發的了,請看他們的負債:

除了得獎的樸明秀,所有人的負債都超過了1000萬,誰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只剩一個箱子了,萬一還有兩個呢?萬一還有一次得到獎金的機會呢?心中的貪慾和希望,是區區100萬無法滿足的。於是,協商失敗,眾人繼續兵分各路找箱子。

結局,就是鄭亨敦打開了最後一個箱子,根據規則,獎金煙消雲散,但是成員們的薪酬,依然會被扣走。

誰讓他們簽了合同呢,就得遵守規則啊。

類似考驗人性的遊戲,在《無限挑戰》中常常出現,「無限利己主義」的說法,對老粉絲來說也已是習以為常。一個綜藝節目,不甘停留在逗人笑的初級階段,而是向著展露真實人性、諷刺現實的方向不斷努力,令人感動。粉絲們常說,「無挑」入坑難,但是入了坑,就出不去了。

嬉笑怒罵中說盡人生,這就是「無挑」的內力。

李英愛的野心,止於師任堂

《雛菊》,脫離現實的大清新

誰也拍不好《了不起的蓋茨比》

女演員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