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女孩密子君早在3年前就走紅了,原因是她僅用16分20秒就吃完了10桶火雞面。

那一年正逢直播元年,這個92年的姑娘憑一己之力,掀起了國內吃播領域的熱潮。同一年,papi醬紅遍半邊天,短視頻補貼大戰打響,新媒體行業迎來盛世。

到了今天,吃播行業已不像以往那般熱鬧。美食視頻卻在不斷迭代中,出現了不少新品種。光是川渝地區,就有腦洞大開的辦公室小野、半隱居的古風博主李子柒。放眼全國,美食家王剛、華農兄弟等土味博主,也走上了漲粉快車道。

而密子君早早從吃播轉向了短視頻。2018年開始,她著力淡化「大胃王」標籤,開設「密食」欄目,飛往30多個城市,發布了上百條美食vlog。她也許是想表達,自己不再是那個只會吃100個餃子的女孩。

在這個過程中,密子君對美食的態度發生了哪些變化,她怎麼確立新人設?我們跟密子君和她的團隊夥伴聊了聊。

趁風口,吃出百萬粉絲

吃播最早誕生於韓國,不過更廣為人知的主播是日本的木下佑香。從2014年5月發出第一支視頻至今,她已經在YouTube上吸引了500萬訂閱者,在日本女性YouTuber中排名第一。經過公司包裝運作,木下佑香不斷接拍商業宣傳片,風光程度與娛樂明星並肩。

木下佑香

2015年,吃播文化傳到中國。那時密子君剛大學畢業一年,在姐姐的列印店幫忙。看到國外的吃播視頻後,她也在自家卧室里做起了主播。後來還有粉絲找到她,主動幫她把直播內容剪輯成短視頻,分發到微博、美拍等各大平台上。

密子君早期視頻以量吸睛,當時的視頻標題基本套用「限時+數量+名詞」的公式。比如速吃10桶火雞面、25個包子、100個餃子等。小身材和大食量的對比,吸引了很多直播觀眾。而濃縮的短視頻則讓更多網友知道吃播,也讓密子君真正坐實了「吃播一姐」的稱號。

2016年,密子君多次參加大胃王挑戰賽,創下一次吃8斤白米飯、一次吃40個鮮花餅的戰績。緊接著還參與錄製《天天向上》,第一次登上自己熟悉的綜藝節目。截至目前,密子君在微博和抖音都有1000多萬粉絲

密子君錄製《天天向上》
密子君錄製《天天向上》

紅得越快,爭議越多。吃播主播經常面臨各種質疑,密子君也一樣。前不久,她還因為「胖了」被頂上微博熱搜。密子君不太回應這些評價。去年一整年,她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只是輾轉各大城市拍「密食」系列節目。

密子君70%以上粉絲是女性,以學生、孕媽居多。她們為什麼愛看吃播?對於這個問題,「解壓」是密子君提到次數最多的詞,她覺得吃播很像「捏肥皂、抓沙子」一類的視頻;其次是「治癒」,很多人可能想吃卻吃不了,看別人吃東西,會得到想像中的滿足感;最後才是「美食風向標」,讓大家知道哪裡有啥吃的。

新榜:很多網友擔心,吃播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你怎麼看這件事?

密子君:我不太理解他們的傷害指的是什麼。我很感謝他們的關心,但其實節目中我嘗試的所有事,都控制在我的能力範圍內。我肯定不會傷害自己,也希望大家看到一個快樂的密子君。

新榜:做吃播之後,你對食物的看法有什麼變化?

密子君:沒有什麼變化。我自始至終都很愛美食,現在都很喜歡吃饅頭。如果拍視頻時,吃到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我也會吃下去,但面部表情會出賣我(笑)。

新榜:你最討厭和最喜歡吃的食物是什麼?

密子君:不喜歡吃味道重的食物,比如紫蘇葉、木姜子油,味道有些奇怪。最喜歡吃火鍋,我覺得火鍋是一口高潮的美食。

新榜:你會做飯嗎?對自己廚藝評價怎麼樣?

密子君:家常菜都可以,拿手菜就是小炒肉之類的。大菜要去網上找食譜,像西餐就只能把它搞熟。我平時不經常做,一般爸媽來看我的時候,才會自己下廚,上次做飯還是2月份。廚藝的話,我給自己打八九分(笑)。

一年30個城市,吃遍天下美食

2016年年中,密子君組建團隊,逐漸把重心投向短視頻。因為她覺得短視頻可以擴大受眾、沉澱內容,而直播的主要功能是增加用戶粘性。

一開始,這種轉變效果欠佳。很多粉絲開始吐槽,他們不喜歡新的燈光攝影,也不喜歡那個剪輯後的視頻里「不出錯」的密子君。原先直播鏡頭裡的密子君時常會呈現出一些「不完美」,但短視頻剪掉了所謂的「錯誤」,粉絲反而覺得不習慣。

以前直播時,用戶一直盯著,情緒高漲。後來做短視頻,就看起來太平了,缺乏互動感。」密子君解釋說。

想通之後,密子君開始鬆弛下來。她一方面找回做直播的感覺,想像鏡頭後面有很多人,另一方面開始展現「不完美」。像是川味普通話、自黑的表情、拆台的畫外音,都是視頻中的常見元素。

正是這些新元素,塑造了一個更立體的「密子君」。

「立體」的另一個表現是淡化「大胃王」標籤。以前視頻中動輒就是鋪滿一桌子的速食挑戰,現在更多是「少食多餐」的逛吃。「大胃王的標籤太顯眼了,一味強調量會抬高用戶預期,時間長了人家也覺得沒什麼看點。」密子君說,美食就是用來享受的,「密子君可以做大胃王,但不能只做大胃王」。

2018年,密子君創立了白羊文化。內容團隊共六人,一周產出兩個10分鐘左右的視頻。內容主要分三個系列:「密食」主要是去不同城市逛吃,「吃貨密報」探店節目是只去一家餐廳試吃,「密食開箱」是一檔零食開箱節目,主要是測評網紅產品。

從2018年做密食系列至今,密子君已經養成以城市為點,更新視頻的習慣。「比如去日本會先拍密食系列,探店時會記錄工作情況,到酒店了就搞小零食測評。」截至目前,她已走遍全球30多個城市,經常不同城市連續飛,儼然一個旅行博主。

新榜:淡化「大胃王」後,你希望強化自己哪方面人設?

密子君:其實沒有想過。我覺得大眾更容易接受「真實自然」這樣的標籤,而不是單一的名詞,比如一個女博主、一個美食博主、一個搞笑博主之類。

新榜:這樣你和其他美食博主比,可能就沒那麼有特色了。

密子君:剛開始確實會遇到一些瓶頸。不過大家對我的認知比較久了,接受度還是蠻高的。我覺得很多人不只是把我的視頻當節目看,他們要的是一種陪伴,每天守著更新,固定打卡。

新榜:但拉新可能還是要靠爆款,你會去追求抖音爆款嗎?

密子君:現在用戶的選擇很多,我限制不了每個人,比如讓你今天必須來看我,或者不準看誰誰誰。我覺得這是他們的選擇,我不會去刻意追求爆款,用心做好自己認可的內容就行了。

我會專門拍攝抖音,以美食分享為主。更多地選大街小巷的老店、小店,給粉絲介紹最地道的美味,不只是關注網紅餐飲。我覺得爆款很多時候靠運氣,但前提是你要努力,要付出,要有規劃。

11人團隊也能簽約IP,還想開一家甜品店

除了吃播,密子君也是國內最早做探店視頻的。

因為可以直接導流線下,這類探店視頻,在餐飲市場往往具有不錯的議價能力。川渝地區的餐飲店老闆,或多或少都聽說過密子君。曾經有一家有些名氣的串串店,投放密子君的探店系列。視頻放出的當天,五點鐘店門口排了七八十人,是以前客流量的三四倍。

成都的店主認出密子君後,基本上都會給她免單。「經常是我一進去,就有人認出我了。」密子君吃飯時常被人圍觀拍照,內向的她也學會熱情地打招呼,請大家「盡量拍好看一點」。其它地區的探店,密子君沒有條件,也不太想提前溝通,因為直接進去拍「更真實」。

商業化方面,密子君大部分收入來自廣告。她曾短暫做過直播電商,幫品牌賣散裝零食。「雖然利潤不錯,但這不是我想要的」。目前,她正在和廣州、四川等地的餐飲業接觸,希望開一家小而美的實體店,「一開始可能是甜品店、奶茶店之類的」

密子君把自己的短視頻經歷分三個階段:一開始是純粹的吃,喜歡別人誇自己厲害;後面接觸新媒體,開始思考「拍這視頻到底是幹嘛」;最後作為創始人,必須得考慮多元化和怎麼賺錢。三年來,她沒簽公司,沒拿融資,反倒開了個屬於自己的公司。

很少有人知道,密子君也簽了不少新IP。比如@清然小廚 是做新疆菜的暖男小哥哥,@渝鄉味 擅長返璞歸真的美食做法,@麻煩摩摩叩 偏愛二次元和腦洞美食。密子君的助理@小星星本鑫 ,也是一個生活方式類博主,日常分享美食、美妝好物。

這些博主,都是團隊平時看到,自己去接觸的。密子君不太習慣MCN之類的稱呼,也不認為新媒體有什麼方法論。

在她看來,寫文案、看數據都是日常工作,覓食、探店既是工作也是生活。簽約IP是一起想傳播好內容,不見得一定要做成一個大集團。事實上,密子君本人的商業化,也會找外部的商業運營公司合作。

新榜:可否用三個詞形容下你自己?只用一個詞呢?

密子君:快樂、治癒、真實。因為我是白羊座,比較要強。如果讓我去塑造很強的標籤,我就會百分百往那個方向做,會很有壓力。只用一個詞,我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安靜」,不會有很多套路,比較隨緣。

新榜: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嗎?

密子君:我覺得我是一個多變的人。我現在沒有野心,但如果碰到什麼事情,可能就會變得有野心。(經紀人:這個還是要看情況吧,比如為了達到人生的某個歡愉,像是今年做到3000萬粉絲就能和片寄涼太約會,野心就來了~)

新榜:假如你當年沒有做吃播,你現在的人生會是什麼樣?

密子君:我哪怕沒做吃播,也絕對會做跟美食相關的事。我星盤裡這麼說的。如果有一天我不做視頻了,可能就去開個館子。其實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爸就想開個餐館,我可能也受到了他的影響。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