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這個節目之前觀看過,裡面的學者們講的都非常好,內容含古涉今,引經據典,不僅給人以精神上的思想灌概,也更像一盤盤吸引人胃口的美味文化大餐,讓觀眾及聽眾精神上受益良多,這個節目的播出不僅推動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宏揚,並在社會上引起一番人人學傳統文化的熱潮。

為什麼說百家講壇是學術文化節目呢? 因為我們中華文化歷史悠久,經典文化眾多,數不勝數,傳統文化更是燦爛輝煌,通過百家講壇這個節目,能把歷史文化中優秀及精華的部分開講出來,普及受惠於社會大眾。代表人物像于丹,易中天等學者,都是學術型人才,對傳統文化有著深刻的研究及理解,所以講的課能結合古今,抓住聽眾想聽的方面,引人入勝,能讓觀眾聽之有感悟並有受益。

而現在的一些文化類節目,為什麼不如以前呢? 我認為有兩方面原因,一個是演講者的文化水平及學術研究力度方面,另一個是當前很大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輕人對文化的學習熱度不足,興趣不在這方面造成的。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發表各自看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