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櫃板公司數字知多少

為扶植微型新創事業,櫃買中心在二○一四年成立「創櫃板」,提供為數眾多、但營業規模小的新創公司一個成本較低的募資管道。但中華徵信所調查,全體創櫃公司的本業獲利及稅後淨利已連續虧損三年,超過六成四的創櫃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態,營收達一億元公司占不到兩成;看來在台灣發展「創新」,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中華徵信所工商徵信部總編輯劉任指出,櫃買中心創櫃板公司財報統計,去年底九十一家創櫃公司全體稅後淨利虧損三點八五億元,雖已較前兩年虧損減少,但已經連虧三年;且虧損家數仍有五十九家,占整體百分之六十四點八四。九十一家公司中,十九家虧損超過一千萬元,稅後淨利賺逾一千萬元者僅七家,可見多數創櫃公司表現仍不理想。

另外,創櫃板公司營收規模難做大也是個問題。劉任說,九十一家公司去年營收總額五十二點九一億元,年成長雖有百分之九點九一,但平均每家公司營收僅○點五八億;營收超過一億者僅十八家、占不到兩成。

櫃買中心新創發展部表示,創櫃板是台灣獨有,用意在讓小規模新創公司成長茁壯,歷年登板公司已自最早的六十九家,成長至九月的九十五家,其中以生技醫療類最多,但多數是美容保養,不像上櫃生技股以開發新藥為主;第二大則是電子科技業,第三大為文化創意業。

櫃買中心指出,歷年已有三家公司自創櫃板「畢業」,包括已上櫃的邑錡,和興櫃的易宏、凡事康;但中止登錄也有五家創櫃公司,今天起還有一家公司因為存款不足被中止登錄資格,目前虧損創櫃公司超過六成。為營造更友善的新創公司成長環境,櫃買今年第一季也重新修正「創櫃板管理辦法」,祭出多項放寬措施,包括登錄創櫃板不再限制實收資本額須低於五千萬元,且公司最近年度經會計師查核簽證財報,營收達五千萬元以上,登板得免除創新創意審查;並放寬創櫃板公司在資訊公開系統僅須揭示簡明資產負債表及綜合損益表,不須再揭露整本財報。

劉任說,創櫃板公司若能吸引到「富爸爸」,也有機會出人頭地。例如樺緯物聯(原海峽數碼)因為技術創新,成功切入智能家電市場,在二○一六年獲鴻海旗下的樺漢科技入主,營收和獲利都激增,去年更躍升為創櫃板的營收及獲利龍頭公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