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理解為森田說的「神經交互作用」嗎?注意力越集中,感覺越強大越發展?還是怎麼理解?


神經交互作用指的是越是對某種感覺或想法重視,敏感,這種感覺和想法就會得到強化而逐漸增強和長久保持,而感覺和想法越強烈更會收到關注,如此進入一個惡性循環,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神經交互作用,是強迫症和其他心理問題癥狀持續和加重的主要原因。森田療法對此找到了有一種結合哲學(道家哲學)的解決方法,「順其自然」,接受疾病,帶病生活,阻斷這種交互作用,使病症的問題解決了一半。


可以理解為刺激強化。

行為心理學中大多吧心理問題歸結為刺激——反應。而反覆的刺激一點,或者一直順著這個調理梳理下去,勢必會加深這一反應。所以情緒就更加強化了。

而生理學中也是以反覆刺激一個共同的模式,增加人的熟練度,這裡可以把這種強迫思考引起的焦慮理解成對於焦慮心理的熟練。所以就更加容易引起這樣的反應。


我只說一句話,自己強迫自己解決問題而問題不解決強迫就沒有意義了,自己強迫自己做的事情而事情沒有做會後悔,可是真理或者制度是朝向強迫這一邊的嗎?


這相當於是在不停地給它正反饋。


順著強迫思維想下去,想的都是擔心、害怕的東西,肯定越想越焦慮;繼續進行強迫行為,貌似在解決強迫思維提出來的擔心,可解決來解決去,不管多努力,始終都無法消除擔心,所以也會越做越焦慮。這其實不需要什麼心理學來解釋,這就是生活中的現實邏輯和狀況。


過來人心語:

強迫思維或行為,像個人的文化習俗一般,想突然地變風易俗,近乎不可能;癥狀如「心癮」一般,無休止的跟隨滿足,會煩不勝煩,蠻橫攔截、阻擋又會攪得我們天翻地覆,個人自救經驗:可以允許思維或行為進行片刻,適度滿足下心癮,然後該幹啥幹啥去


謝邀。

做或者不做,不重要,或者說都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也可以。重要的是:無論是做也好、不做也好,都能有一顆不糾纏的心。

現在很多人還在被強迫症困擾著,作為一個過來人,重塑心靈心理康復中心的李宏夫老師,將他自身療愈經歷,凝結成「一句話治好強迫症」的方法,並分享給大家,下面先來看看「一句話治好強迫症」,是一句什麼話,這麼神奇?

方法篇

一句話治好強迫症之這句話是什麼?

聽透徹,細斟酌,照著做,就擺脫。這一句話就是:「亦是如此」!

釋義:「亦是如此」是「亦止法」的具體練習內容。亦止法,「亦」是「就是」的意思,「止」是「不動、不變、停止、平靜」的意思。「亦是如此」意為「就是這樣、如此而已」。

一句話治好強迫症之為什麼這句話能治好強迫症?

對於強迫症的療愈來說,唯有對其表現的強迫思維、念頭、行為,停止對抗、糾纏,即不評判、不分析、不糾纏、不思考、不作為,也就是「順其自然、無為而為」,如此才是根本的療愈之道。亦止法的核心思想就是順其自然,所以「亦是如此」這一句話就可以治好強迫症。

一句話治好強迫症之秘籍所在

簡單——就一句話。

實用——隨時隨地可操作。

管用——癥狀出現可以及時化解強迫癥狀。

穩定——通過練習改變強迫的習性心理,建立健康心理模式。

一句話治好強迫症之化解知道「順其自然」而做不到

順其自然,這個所有患者都知道,但是就是很難做到。否則強迫症就沒那麼難治了。

「順其自然」這是思維層面的片語,而「亦是如此」是腳踏實地的實操方法。兩者結合,將思維層面的理解轉化為實操方法,藉助「亦是如此」的練習逐步做到順其自然,讓強迫思維、行為自動停止,回歸當下,真正將強迫癥狀阻擊化解。

一句話治好強迫症之科學的方法需要正確的引導

「亦是如此」練習具體步驟:

1、身體感官(耳、眼、鼻、舌、身、意)與外界接觸,所經驗到的一切,無論是看到、聽到、想到、感覺到、聞到、嘗到、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都對其進行描述,並在後面加上「亦是如此」。

2、練習時可以是心中默誦,也可以說出聲音。

3、只對當下經驗到的後面加上「亦是如此」,不是上一刻的也不是下一秒的。

4、練習中不刻意尋求效果,對當下的感受不做任何的控制、改變、尋找、消除。

5、練習是融入到生活中的、隨時隨地的。

例:我剛才有沒有鎖家門「亦是如此」,應該是鎖了「亦是如此」,記不清楚了「亦是如此」,還是有點不放心「亦是如此」,要不回去看看吧「亦是如此」,萬一沒鎖門,家不就容易被偷了嗎「亦是如此」,不放心「亦是如此」,感覺好像鎖上了「亦是如此」,還是不放心「亦是如此」,不行得回去檢查一下「亦是如此」,我記得是鎖上了「亦是如此」,不想了「亦是如此」,…… 「亦是如此」,強迫思維逐漸自然停止。

答疑篇

一句話治好強迫症之「亦是如此」是不是轉移注意力?

不是,這是時刻覺知當下的過程。「亦是如此」意為「就是這樣、就是如此、如此而已」。強迫癥狀來自惡性循環的悖論:「如果我能怎樣怎樣,未來就會怎樣怎樣,如果我不能怎樣怎樣,未來就會怎樣怎樣」,往往憑藉此類似虛幻的假設陷入無休止的自我爭奪中。「亦是如此」就是不斷幫助患者阻斷強迫思維使之安在當下的過程。

一句話治好強迫症之如何處理強迫症的併發症?

強迫症容易引發失眠,而睡眠是人類的一種本能,無需掌握技巧,猶如呼吸、吃飯、喝水,所以不用做調整和改變。失眠是由於內心不安,消除這個不安,才能安然入睡,消除不安就是消除強迫症癥狀,沒有了強迫癥狀,當然就不會失眠了。除此之外,強迫症的併發症包括焦慮、抑鬱等。假以時日,精進的「亦是如此」練習,效果逐漸顯現直至康復,併發症自然消除。

一句話治好強迫症之強迫症化學物質的變化作何解釋?

強迫症的治療中,五羥色胺濃度低了是結果而不是原因。為什麼會低了呢?是因為強迫症的併發症出現:焦慮、抑鬱情緒產生,隨著時間的推移,該濃度當然就低了。正常人在心情不好時也會出現五羥色胺濃度低的情況。因此單純依靠外部攝取(如吃藥)提高五羥色胺濃度,治標不治本,情緒可能會緩解一點,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醫學角度講是體內化學物質的不平衡,但從心理學角度講根源是思維模式也就是心理出了問題,身心是一體的,當患者擁有健康、積極的思維方式的時候、身體自然會分泌出像多巴胺、五羥色胺這類的化學物質使身體恢復平衡狀態的。人體自身是有自我修復能力的,關鍵是要有一顆平靜、健康的心。

一句話治好強迫症之強迫症治癒難道就是讓心「無為」了?

得以治癒的患者的確是心「無為」了。森田療法、認知療法等治療強迫症方法,歸根結底都是一個療法,就是「無為療法」(即「亦止法」順其自然的思想),平等心的對待一切癥狀的出現,不批評、不判斷、不分析、不聯想、不糾纏、不厭惡、不貪求。

但這裡指的是順其自然的「無為」,不是任其自然的「無為」。「無為」在經過有為的思考,順勢而為的行為,這是順應自然發展規律的。春分,太陽由赤道北移的過程北半球慢慢回暖,在這種自然變化下,人們最明顯的常常是衣物的更替,直到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人們開始迎來炎炎夏日。人類的行為遵循自然發展規律的、是科學的;同樣,也是順其自然的「無為」的。而如何做到心「無為」就交給「亦止法」來實現。

一句話治好強迫症之強迫症真正的痊癒是什麼樣子?

強迫與反強迫往往不斷的摧殘著人的意志,一步步緊逼心理防線,每個強迫症患者都嚮往著徹底治癒。那什麼是痊癒呢?痊癒就是一生中避免複發,再也不用擔心,比有強迫癥狀之前的心理狀態還要好,甚至比正常人的心理素質更強、更穩定。「亦是如此」持續的練習,強迫症患者就可以改變強迫習性,建立積極健康的思維模式,真正了知自然發展規律並做到順其自然。


你好,謝邀。

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本身就是一種為消除內心的焦慮恐懼不安,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安全感、確認感和掌控感,所採取的一種儀式化行為或者說防禦。

順著繼續想可能可以暫時的緩解焦慮,但是這樣的方式只會讓你越來越上癮於強迫,一方面內心又會有個聲音覺得這樣不應該,就是說反強迫。

可見,這樣做往往不但不能真正的解決內心的焦慮,反而會陷入強烈的衝突中,時間長了你也會感覺欲罷不能,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工作。

因此需要接受的心態,盡量的阻斷反覆的思考和行為,該做什麼做什麼去。雖然在這個過程當中會焦慮,但我們允許焦慮的存在,以平等心,包括有時候可能不能夠完全做到阻斷,我們也要接受,但與以往不同的是我們是帶著覺察的,覺察到此時我們進行了強迫。

另外真正的要解決問題,我想還需要提高與焦慮不安相處的能力,去覺察和解決癥狀背後的的衝突,修通內在。


強迫自己去思考是強迫,強迫自己不去思考也是強迫,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

解決強迫症不能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得另尋它路。


對於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我沒有真正的接觸,但是我記憶最深的一句話:焦慮本身其實並不可怕,甚至是我們生活中的必要,真正能讓我們無法停止的是對焦慮本身的焦慮。如果我們能很明確的知道我們焦慮的原因,或者說自己的努力可以讓自己看到焦慮的可控,其實焦慮就不是問題,但是有時候焦慮的原因是不能明確描述的或者是感覺可控的,那就會導致沒有安全感和控制感,因此會導致進一步的焦慮,即我不能控制讓我焦慮的事兒,而且不能控制自己的焦慮情緒,所以會認為自己「很無能」,進入一個循環,無法自拔。


強迫行為或思維,多數人認為是無意義的,但實際上,無論再怪誕荒謬,它都是潛意識發出的,必然有其目的,但意識會阻礙它被領會,癥狀就會一直持續,讓人不得不在意識允許的範圍內尋求解決方案。所以強迫症治療難度很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