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上但凡出現「黑」香港保險的文章,無論是「理賠難」還是「理賠收款難」,但凡「香港保險」出一點問題,報道這些問題的文章的轉發量都一定非常高。這種現象,從一個側面顯示出「香港保險」對龐大的內地保險從業人員隊伍形成了一定壓力。

如果大家暫且放下利益衝突,客觀冷靜地研究一下香港保險,也許都會更有收穫。曾經火爆的香港保險,現在降溫了嗎?內地人,還去香港買保險嗎?香港保險市場,未來會更好嗎?

在當下這個時點,香港保險市場又一次面臨諸多變數,值得稍微梳理、再度審視。而內地訪客長期以來佔據香港保險市場三分之一左右,是驅動香港保險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更加值得細究。

根據香港保監局官方統計數據,假設一年365天全年無休,2016年,每天有1125位「內地訪客」到香港購買保險,每天保費總計2.0億港幣。對於一次性繳費的投資儲蓄功能保單,件均保費280萬港幣;對於每年交費的期繳保單,件均保費10萬港幣。讀者請自問,你會一次交費280萬、或者每年交費10萬,去買一款保險嗎?從這些數據可見,每天上千位來香港買保險的內地訪客,絕大部分都是高凈值或中高端客戶。

到2017年,情況有些變化,日均到香港購買保險的人數為1122位,與2016年大致持平。然而,日均保費總額卻從2.0億港幣大幅下滑到1.4億港幣,一次性繳費保單件均保費下滑到256萬港幣,期繳保單件均保費降至8萬港幣。雖然一年還有40多萬的內地人來香港買保險,但保費卻有所下滑。其中原因之一,是2016年10月銀聯國際暫停銀聯卡支付香港保險保費,通過買大額香港保險刷卡「走資」的渠道被封。

再到2018年前三個季度,日均仍有1220位內地訪客來香港買保險,每天赴港買保險的內地人數較往年上升近百人,而日均總保額則進一步下滑到1.2億港幣。一次性繳費保單件均保費進一步下滑到210萬港幣,而期繳保單件均保費則穩定在8萬港幣左右。

可見,2018年有更多內地人來香港買保險,香港保險熱度未降。尤其是內地中高端客戶,持續穩定地來香港,購買年交8萬港幣左右的香港保單。2018年,內地訪客購買的香港保單中60%左右是重大疾病保險,30%左右是儲蓄型終身壽險,10%左右是其他包括高端醫療險、高端萬能險、高端定期壽險、兩全險和年金險等,產品結構的保障程度,遠優於內地市場的總體保障程度。

換言之,來香港買保險的內地人,率先回歸了風險保障。他們有錢,又有保障意識,年交8萬、不懼路遙、主動上門、保障為主,對保險公司而言,哪裡去找這麼優質而利潤豐厚的保險客群?內地世界500強保險企業眾多,卻留不住這些中國最優質的保險客戶群,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持續穩定地流入香港彈丸之地。

內地訪客赴港購險的趨勢會保持、甚至仍將增長,這是由陸港兩地之間的監管差和制度差所決定的,只要有監管和制度套利空間持續存在,就一定會有監管和制度套利的行為。

而香港保險的前路,曾經在「內地訪客」,未來也會在「內地訪客」;曾經在監管和制度套利,未來也會在監管和制度套利。「監管和制度套利」可能太晦澀,說得直白些,就是兩地不同的保險監管和經濟制度所導致的保險產品和服務上的區別,將長期存在,而香港保險的前路,就在於此。香港保險監管和制度套利的空間,會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的推進而放大。所以,香港保險的前路或在粵港澳大灣區。

圖片來源|百度

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意圖清晰明確,而三地之間各種制度和政策套利空間必然會隨著融合發展而逐步消弭,三地之間人員、資金、制度的交融,將為香港保險擴大影響力、增大覆蓋面打下基礎,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非常可能意味著香港保險將更便捷地觸達更廣大的內地人群。

香港保監局曾表示有意幫助香港保險公司在大灣區設立保險服務中心,提供諮詢、索償、續保等服務,長遠希望實現大灣區內地與香港間的「保險通」,「打造覆蓋整個區域的產品」。香港保監局主席鄭慕智也曾對媒體說,已向內地監管部門傳達香港業界意見。

圖片來源:香港保監局網站

ia.org.hk/sc/infocenter

ia.org.hk/sc/infocenter

香港之於中國是獨特的存在,香港保險之於中國保險也是獨特的存在,這種獨特性是一國兩制國策決定,將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的推進而不斷擴大影響力,香港保險的內地市場大概率只增不減。

ia.org.hk/sc/infocenter

此外,未來半年內隨著香港保險科技創新項目陸續登台,香港保險將愈發精彩紛呈。例如,香港首家純數字化人壽保險公司Blue已經於2018年9月登台,其股東方背景強大,分別是大名鼎鼎的騰訊、英國保險巨頭英傑華和投資了中國幾乎所有互聯網巨頭的高瓴資本。

ia.org.hk/sc/infocenter

香港保監局去年發出加速推動保險科技發展的「快速審批通道」(fast track),這個月據此審批通道申請的第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bowtie馬上就要進入運營,其股東方有紅杉資本等著名風投基金。坊間盛傳全球保險科技第一股亦將在港獲得一塊互聯網人壽保險牌照,而諸多中資保險公司也希望登陸香港保險市場。

而希望進入香港保險市場的不僅有中資保險公司,還有中資背景的投資基金,例如背靠馬雲的雲峰基金、私募基金九鼎等,都斥資百億以上收購香港保險牌照。背靠九鼎的富通保險在內地保險背景高管的操盤下取得優於總體市場的發展,令香港市場刮目相看。根據公告,之後隨著九鼎退出、港資或其他股東接盤,聲譽風險降低,富通保險的發展或可加速。這也體現出保險人才的流動從香港到內地單向流動發展到香港和內地之間雙向流動,隨著更多的中資進入香港市場,未來內地和香港保險人才的融合和流通也大概率會加速。

ef="ia.org.hk/sc/infocenter">由此可見,未來半年內,香港保險市場將出現非常多的新動向,值得關注。未來三到五年間,香港保險市場無論是在對內地保險市場的輻射擴張上,還是在對東南亞市場的輻射擴張上,我都預計會有顯著進展,而這種發展的根本動力,我認為還是香港保險市場固有制度特點和專業人才相對優勢對其他區域所形成的相對勢能。

ia.org.hk/sc/infocenter

日前,擁有香港富衛保險的李澤楷先生拜會內地銀保監會主席,加速拓展內地保險市場進度。相信未來會有其他在港的保險公司也希望緊隨富衛保險的腳步,期望獲得內地保險經營牌照。而國家對金融保險業的開放力度,相信只會越來越大,開放的過程中,對港資保險公司也許會更有優待,即便總體開放的過程可能遠長於預期。

ia.org.hk/sc/infocenter

同時,更多的內地保險巨頭在布局「走出去」國際化戰略時,必然也都會選擇香港作為橋頭堡,在香港成立區域或國際總部的同時,也會設立專營香港市場的香港子公司,正如許多國際保險巨頭會把亞太區總部放在香港、同時在香港經營保險業務一樣。

ia.org.hk/sc/infocenter

由此可見,無論是輻射內地、通過大灣區更大地輻射內地,還是港資進入內地、中資公司進駐香港沿著「一路一帶」輻射東南亞,香港有可能成為中國真正意義上的保險中心。

ia.org.hk/sc/infocenter

在保險高端專業人才的集聚上,北京、上海、香港都集聚了中國最多的保險高端人才,而香港的保險人才更具國際性和國際競爭力。位於深圳的平安保險和招商信諾保險的一些保險高管,家住香港、平時到深圳上班。未來隨著大灣區人才流動增強,香港保險高端人才在大灣區將發揮更大作用,推動整個大灣區保險業的發展。而中國保險業人才聚集也將呈現北京、上海、大灣區三足鼎立之勢。中國如此之大、人口如此之多,有三個保險中心,未嘗不是好事。

ia.org.hk/sc/infocenter

圖片來源|google

總而言之,香港是中國的香港,香港保險是中國的香港保險,香港保險好,就是中國保險好。股票可以通、高鐵可以通、人才可以通,保險當然也可以通,而且本質上也已經通了,否則為什麼每天會有1200多位內地訪客每人花近10萬港幣來香港買保險呢?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香港保險在各個方面——無論是保險科技、產品創新,還是服務區域、市場地位——都將獲得更大更好的發展。


weixin.qq.com/r/u0NeRt3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本文文章來源於網際網路

港險投資顧問:Jio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