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agicarpFJ

  回顧 E3 2019,微軟發布會也許算不上是最讓人驚喜的一場,但為《賽博朋克 2077》登台的基努 · 里維斯被觀眾逗笑,可能是其中最有趣的一幕。

  說起這位 Breathtaking 的銀幕巨星,大家最熟悉的無非是《生死時速》里的特警、《黑客帝國

》里的救世主、《疾速追殺》里的退休殺手,以及戲外慷慨謙遜平易近人的形象。

  但也許很多人不知道,早在參演《賽博朋克 2077》的二三十年前,基努 · 里維斯就已經開始出現在電子遊戲里了。在基努演藝生涯的起起落落里,我們都不難發現他與電子遊戲的緣分。

1989 年:《阿比阿弟的冒險》

  時間回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憑藉電影《大河邊緣》(Rivers Edge)中的出色表現,當時還是小鮮肉形態的基努 · 里維斯接拍了不少面向青少年觀眾的作品。在其中,就包括了意外爆紅的科幻喜劇《阿比阿弟的冒險》(Bill & Ted』s Excellent Adventure)。

   在電影中,基努飾演一個傻頭傻腦的青年阿弟(Ted),和亞歷克斯 · 溫特(Alex Winter)飾演的阿比(Bill)一起插科打諢。

  這部 1000 萬美元成本的電影在 1989 年上映,最終收穫了超過 4000 萬美元的票房。兩年後推出的續作《阿比阿弟暢遊鬼門關》(Bill & Teds Bogus Journey)評價略有下滑,但還是受到了許多觀眾的喜愛。

  足夠火的電影總是會產生許多衍生作品。「阿比阿弟」系列出過電視劇、漫威和 DC 的漫畫、動畫、音樂劇、穀物早餐,甚至還做過主題公園,當然也有電子遊戲。

  電影初代的同名遊戲於 1989 年在 Commodore 64 平台上推出,之後也登陸了 PC 和 Amiga 平台。這也是基努首次出現在電子遊戲中。跟電影劇情一樣,玩家在遊戲中要操作阿比和阿弟,為了完成歷史課作業,用電話亭穿越到不同的歷史時期「複習」歷史事件。

  不過在這款遊戲里,亞歷克斯 · 溫特飾演的阿比和基努飾演的阿弟總是一起行動的,玩家並不能單獨控制某一個角色。

  在這之後,陸續有不同的衍生遊戲登陸過 Game Boy、雅達利 Lynx 和紅白機。此外,2018 年也推出過一款名為《阿比阿弟的 Wyld Stallyns》的手游,但現在 Google Play 和 App Store 似乎都已經搜不到了。

  順便一提,《阿比阿弟》系列第三部已經在拍了,預計 2020 年夏天上映。不過,兩位主演都已經年過半百,總不能再演高中生,劇本要怎麼寫倒是令人好奇。

1992 年:《吸血驚情四百年》

  基努早期的傻小子形象太深入人心了,苦於角色形象的固化,進入 90 年代之後,他開始尋求角色上的突破。

  在《我私人的愛達荷》(My Own Private Idaho)中扮演墮落富二代、在《驚爆點》(Point Break)中出演年輕的 FBI 探員之後,基努又在《吸血驚情四百年》(Bram Stokers Dracula)中出演律師和吸血鬼鬥智斗勇。

  《吸血驚情四百年》用 4000 萬美元的預算換來 2.15 億美元的票房,商業上的成功毋庸置疑,而且也贏得了三項奧斯卡獎項。此外,本片重新定義了吸血鬼形象的基調和風格,影響了流行文化和其它媒介,比如有觀點認為,五十嵐孝司在製作《惡魔城:無罪的嘆息》時也參考了本片。

  然而,基努在片中的表演卻沒能獲得像電影本身一樣的好評。評論指出,在加里 · 奧德曼(Gary Oldman)、安東尼 · 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這樣的老戲骨襯托下,基努「戲路不廣的缺點被暴露無遺」「毀了整部電影」。

  本片的同名改編遊戲也沒能獲得認可。這款橫向捲軸動作遊戲於 1993 年在多個平台上推出,《電子遊戲月刊》批評,遊戲中角色動作不流暢、戰鬥平淡無奇,而且 FMV 也模糊不清。《電腦遊戲世界》則認為遊戲把大部分預算用在了電影授權上,直言本作「沒有創意」「重複度高」。

1999 年:《黑客帝國》

  到了 1994 年,主演《生死時速》(Speed)讓基努到達了一個新高度,但他的演技依然是評論批評的對象。

  好在,基努沒有膨脹,對角色的選擇還是兼收並蓄,還做了一些實驗性質的嘗試。不過這些嘗試多以失敗告終,甚至連續幾部主演作品被提名了金酸梅獎最差男主角。這時候可謂是基努職業生涯的低谷。

  拒演過千萬美元片酬的《生死時速 2》,同時主動降薪出演《魔鬼代言人》(The Devils Advocate)之後,基努開始慢慢走出低谷。很快,他就遇到了首個讓他達到職業生涯巔峰的機會 —— 出演《黑客帝國》(The Matrix)。

  《黑客帝國》系列想必不用我多介紹了,但值得一提的是,《黑客帝國》系列的導演兼編劇沃卓斯基姐妹本身就是狂熱的遊戲迷,他們(當年還是兄弟)在《黑客帝國 2:重裝上陣》上映的幾年前,就開始與遊戲開發商 Shiny Entertainment 接洽了。

  兩方合作的產物正是《進入矩陣》。這款遊戲在 2001 年初就進入了早期製作,最終得以在 2003 年《黑客帝國 2:重裝上陣》上映的當天同步發售。遊戲故事與電影故事是平行推進的,用與電影不同的視角來講述電影的故事,算是電影劇情的一個補充和拓展。

  在當時,所謂的「電影製作人親自監修遊戲製作」一般都是掛名而已,但《進入矩陣》不一般,沃卓斯基兄弟真的與遊戲開發商 Shiny Entertainment 進行了緊密的合作。

  沃卓斯基兄弟專門為這款遊戲另外拍攝了一部正片長度的真人電影片段,在遊戲里用作全動態影像(FMV),袁和平也為這款遊戲監修了動作捕捉的部分。《進入矩陣》的執行製作人 Stuart Roch 在一篇採訪中提到:「他們參與了我們遊戲製作的每一步,這就讓遊戲達到了一種你通常在電子遊戲中看不到的專業水準。」

  不過製作人的說法你看看就好。《進入矩陣》在 Metacritic 上得到的媒體評分多在 4~6 分(滿分 10 分)這個範圍里,不少媒體都認為本作為了趕電影的檔期,開發時間有點不足,沒能達到應有的品質。

  更重要的是,《進入矩陣》跟基努 · 里維斯沒多大關係。遊戲中玩家扮演的並不是主角尼奧,而是配角奈爾碧和她的船員幽靈。這也是本作最為玩家們詬病的一點。

  這款續作得到的評價也並沒有比前作好多少,但它有個很值得一提的點,那就是它的結局。

  在電影第三部的結尾,尼奧選擇犧牲自己結束人類和機械之間的戰爭。而在《黑客帝國:尼奧之路》最後,尼奧與史密斯一番搏鬥後,畫面一轉切到了一個純白的背景里。沃卓斯基兄弟的像素化身打破了「第四面牆」,直接跟屏幕前的玩家聊了起來。

  沃卓斯基兄弟對玩家解釋說,尼奧自我犧牲的「耶穌式行為」(Jesus thing)放電影里沒問題,但搬到電子遊戲里就「很遜」(lame)。因此他們決定把遊戲的結局從電影的「尼奧悟道自我犧牲」改成了「15 分鐘手心冒汗按鍵按到手抽筋的大決鬥」。

  他們解釋完,鏡頭又一轉回到故事中,已經被玩家打敗的史密斯召集他的所有克隆體,混雜著大戰產生的瓦礫垃圾組合成一個摩天樓尺寸的巨大史密斯。接下來,就是剛剛提到的「15 分鐘手心冒汗按鍵按到手抽筋的大決鬥」了。

  當玩家最終戰勝這個「極巨化」史密斯,電影的結局開始播放,然後遊戲結束。不管你喜不喜歡這個結局,但至少,它肯定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結局。

2005 年:《地獄神探》

  在《黑客帝國》三部曲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後,基努毫無疑問已經達到了「好萊塢巨星」的級別。2005 年 1 月底,基努在好萊塢星光大道獲得了屬於他自己的星星。次月,他的新片《地獄神探》(Constantine)就正式上映了。

  在這部電影中,基努的表演換來的不再是一邊倒的批鬥,也有一些肯定的聲音。《洛杉磯時報》評論說:「要說扮演這類救世主角色,基努可是無人能及 —— 他給角色注入了一種禪宗式的空虛和寧靜,即便在最難以置信的場景中,他也能以平靜、謙遜的莊嚴感覺演繹出來。」而《帝國雜誌》則指出基努很適合這個角色:「基努也許是一個戲路有限的演員,但如果角色需要的是一點點困惑和帥氣的不滿表情,那找他就對了。」

  但《地獄神探》這部電影本身倒是受到不少批評,原因在於其對原作的改動太大。比如基努飾演康斯坦丁時用的是自己的發色和自然口音,而不是原作角色的金髮英倫腔。另外角色起源與故事劇情方面也有比較大的改動,引發原作粉絲的不滿,漫畫原作者阿蘭 · 摩爾(Alan Moore)甚至拒絕在電影里署名。

  在電影上映當月,同名改編遊戲也一同推出。在這款第三人稱射擊遊戲中,玩家可以收集多種武器消滅惡魔,當然也有法術,但評論指遊戲中的法術存在感很低,對遊戲沒有太大影響,可有可無。

  遊戲獲得的評價也很平庸,當然,這種專門配合電影宣發的衍生作品,並沒有誰真的期待過,也沒能在遊戲市場上掀起什麼波瀾。

2014 年:《疾速追殺》

  2008 年起,基努開始嘗試導演工作。他從拍攝《黑客帝國》時認識的武行陳虎身上獲得靈感,籌備了一部名為《太極俠》的電影。

  2013 年,《太極俠》上映,片子在中國被評為爛片,不過在西方則得到了不錯的評價。但真正讓基努重回巔峰的,是 2014 年的《疾速追殺》(John Wick)。

  簡單粗暴的劇情、爽快的動作設計,讓《疾速追殺》廣受歡迎,基努在片中的出色表現也贏得了許多評論的讚譽。曾六次入圍金酸莓的基努,憑藉本片獲得了金酸莓最佳贖莓獎提名 —— 這個獎專門頒給過去入圍金酸莓但憑本次作品的出色表現成功翻身的人。

  在電影上映的同月,《疾速追殺》就與 FPS 遊戲《收穫日 2》(Payday 2)聯動,John Wick 作為 DLC 角色加入到遊戲中。不過,遊戲中的角色建模被吐槽不像基努,而且角色配音也不是基努本人。

  這也難怪,哪兒那麼容易請巨星到來助陣。在續集《疾速特攻》上映的時候,獅門影業跟瑞典開發商 Starbreeze Studios 合作推出的 VR 遊戲《疾速追殺編年史》(John Wick Chronicles),也同樣沒有基努本人的參與。

  在電影第三部《疾速備戰》上映的前一天,向來喜歡搞聯動的《堡壘之夜》(Fortnite)上線了一套 John Wick 新皮膚。後來在 E3 上,Epic 創意總監唐納德 · 馬斯塔德(Donald Mustard)就談到了這次跨界合作的契機。

  2018 年秋,《堡壘之夜》推出過一個滿級獎勵皮膚「The Reaper」,由於酷似《疾速追殺》主角的形象而聞名(在國服被稱為「西裝怪」)。後來在一次活動上,馬斯塔德聽基努說起,有很多孩子管他叫「the Fortnite guy」,基努還吐槽「這根本不像我嘛」,才有了後來真正的 John Wick 皮膚。

  不過說到《疾速追殺》的相關遊戲,最值得期待還是 5 月初公布的《疾速追殺 Hex》(John Wick Hex)。

  據外媒報道,遊戲的故事將會是電影的前傳,講述 John Wick 還是現役殺手、還沒遇到妻子和狗之前的事情。

  而玩法方面,儘管是一個策略戰術類型的玩法,但根據開發者的介紹,他們似乎有信心在策略玩法上重現電影中快節奏流暢的動作設計。這也是我最期待的一點。

2020 年:《賽博朋克 2077》

  雖然基努的銀幕形象已經多次出現在電子遊戲里,但只有《賽博朋克 2077》,才是基努真正「參演」的一款遊戲。

  在看了一些相關採訪後我覺得,基努也許不是一個真正的遊戲玩家,但確實對在遊戲中演出的形式很感興趣。

  在接受 IGN 採訪時,基努說:「…能用肢體動作去演繹角色感覺真的很棒。(這項目)很吸引我的一點是,他們不僅希望使用我的臉模,還希望我真正去扮演這個角色…我覺得動作捕捉技術真是突飛猛進,我記得我第一次做臉部捕捉的時候,得有一整圈攝像頭對著我…」

  可以推測,在參演《賽博朋克 2077》之前,基努對於動作捕捉技術和電子遊戲製作的認知恐怕還停留在《黑客帝國》那陣子。

  但最吸引基努的,說不定還是遊戲的劇本。基努扮演的約翰尼 · 銀手(Johnny Silverhand)來自桌游《賽博朋克 2020》,在《賽博朋克 2077》中是個僅次於主角的重要角色。對於演員來說,這應該是個極具挑戰性的角色。

  約翰尼在 2020 年被殺,肉體死亡,但精神被上傳到一個晶元(就是 E3 演示里主角搶來的那個)里,成為了一個「數字幽靈」。這個角色非常複雜,亦正亦邪,對主角來說亦敵亦友。他既會幫助玩家,也會試圖控制玩家。最終,主角與約翰尼的關係會變成怎樣,完全取決於玩家在遊玩期間的選擇。

  我想,正是這樣充滿挑戰性的角色,加上傳統電影無法實現的多分支劇情敘事,才令基努下定決心參演的吧。有了《賽博朋克 2077》的這次經歷,相信基努對「在遊戲中出演」的認知已經被刷新了。

  雖然《賽博朋克 2077》都還沒玩兒上,但我已經開始期待基努 · 里維斯參演其它遊戲了。


參考資料:

The History/Evolution of Keanu Reeves GAMES (1991 – 2020) + Giveaway!

The Matrix reboot could mean we』ll finally get a good Matrix video game

Epics Donald Mustard Says Fortnites Reaper Skin Isnt Keanu Reeves

Kids won』t stop coming up to Keanu Reeves to call him 『Fortnite guy』

How John Wick Hexs Action is Designed With the Help of the Films Fight Choreographers

E3 2019: CD Projekt Red Thought It Would Be Impossible To Get Keanu Reeves For Cyberpunk 2077

KEANU REEVES TALKS ABOUT WHATS COOL IN CYBERPUNK 2077 – E3 2019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