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5G早期的幾項標準逐步凍結,3月份,特朗普一句“我要6G”一石激起千層浪,接着人們發現,原來3GPP等行業組織確實已經展開了對6G的討論。

  6G長什麼樣子?在5G真身未顯的階段,這個問題自然無從解答,在芬蘭的6G會議上,專家們也只是進行了一番暢想,大致提出了幾個框架。有部分人覺得,5G已經榨乾了現有通訊理論的所有潛力,如果不在理論方面得到重大突破,很可能5G就是人類無線通訊的最終形態。也有人認爲,現有的通訊技術,在形態上仍然存在發展空間,例如,太空通訊很可能是下一代移動通訊的方向。

  這點的可能性很大,因爲全球著名科技先鋒、特斯拉CEO馬斯克早已在這方面發力,最近,全球首富、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也磨刀霍霍,準備進軍這一領域。因爲這,2位商業鉅子還爆發了一場嘴炮。

  柯伊伯計劃

  去年9月,美媒曾經報道過亞馬遜正在進行一項“規模浩大、雄心勃勃的太空項目”的新聞,據當時報道稱,計劃一旦成功,亞馬遜能從中獲得數十億美元的利益。由於報道對項目細節語焉不詳,後續也沒有相關信息發佈,這一計劃很快就被輿論所遺忘。

  不過,就在上週四,美國科技媒體GeekWire爆料稱,亞馬遜宏大的太空開發計劃確有其事。

  他們顯示發現,一家叫作“柯伊伯系統”(Kuiper Systems)的公司通過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向國際電信聯盟(ITU)提交了3套文件。3套文件的主題都圍繞着一項計劃:他們準備將3236顆衛星送入近地軌道,其中784顆衛星距地面367英里(590公里),1296顆衛星距地面379英里(610公里),1156顆衛星位於距地面391英里(630公里)的軌道。

  如此大的手筆,顯然不是一家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小公司就能做出了的。再結合早前的傳聞,GeekWire很快找到了幕後真正的大玩家。

  在被問及此事時,亞馬遜一方坦率承認,柯伊伯系統實際上是其旗下項目。之所以取名“柯伊伯”,是爲了紀念已故的行星科學家柯伊伯(Gerard Kuiper),也是藉由太陽系外宏偉的柯伊伯帶表達項目的野心。

  “柯伊伯項目是一項全新的計劃,我們將發射一組低地球軌道衛星,爲全球各地未享受網絡服務和服務不足的地區提供低延遲、高速度的寬帶連接,”亞馬遜發言人在一份電子郵件中說,“這是一個長期項目,旨在爲數千萬無法接入寬帶互聯網的人提供服務。我們期待和有着共同願景的公司在這一倡議上進行合作。”

  據亞馬遜說,這些衛星服務的範圍囊括了從北緯56°到南緯56°的廣袤地區,足以覆蓋全球95%的人口。

  在被媒體披露後,亞馬遜加快了項目步伐。次日,他們就在官網公佈了73份與柯伊伯計劃有關的招聘崗位,而且都是天線、系統建模、飛行軟件、半導體和硬件設計、衛星和航天器設計、通信系統和飛行軟件等技術崗位。

  GeekWire稱,亞馬遜此舉體現了一件事——他們對此事“蓄謀已久”。

  不過,亞馬遜公佈柯伊伯項目的進展或者是太空互聯網服務啓動的時間表,也沒有介紹服務成本等細節。部分人士懷疑,亞馬遜已經落後了,一方面是同樣軌道上已經有了的太多衛星,另一方面,有幾家同行已經走在了他們前面。

  這也是爲什麼馬斯克有底氣怒斥貝佐斯“抄襲”。

  抄襲?

  週二晚,馬斯克分享了一篇麻省理工學院關於Kuiper項目的技術評論文章,並在文章下面給貝佐斯打上標籤——1個單詞“copy”加上1個貓(cat)的emoji。貓在英語中常常是邪惡的象徵,所以,這句翻譯成中文大概就是“抄襲狗”。

  雖然話不好聽,但是馬斯克這麼說是有理由的。從規模上看,SpaceX計劃發射11943顆衛星,柯伊伯項目是3236顆;從進展上看,去年2月,SpaceX已經用“獵鷹9號”發射了Microsat-2a 和 Microsat-2b試驗衛星,而柯伊伯項目纔剛剛開始招人。

  值得一提的是,雙方的“恩怨”由來已久。幾年前,貝佐斯旗下的“藍色起源”和SpaceX爭奪起來全球第一家發射可回收火箭公司的名號。當時,藍色起源的“新謝潑德”火箭贏得了比賽,貝佐斯發推稱之爲“最稀有的野獸”。馬斯克酸溜溜地回帖稱:“也沒那麼‘稀有’。”

  這一次,馬斯克終於暫時領先對手,出了一口惡氣,但贏了亞馬遜,不代表他就此高枕無憂。因爲在太空WiFi這個領域,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競爭非常激烈。

  百花齊放

  除了亞馬遜和SpaceX,這個行業還存在大大小小許多公司,其中最出名的是OneWeb、Telesat和有Facebook、波音撐腰的LeoSat。

  OneWeb成立於2012年,至今已有6年。他們計劃用650顆衛星組成的網絡,提供覆蓋全球範圍的互聯網服務。計劃中的OneWeb衛星將在海拔大約1200公里的高空以同步的方式繞地球運行,並將信號傳輸到地面終端。雖然數量少於SpaceX和亞馬遜,但理論上說,這個太空網絡足夠保證任何時候至少有1顆衛星都能傳輸信號地球上的終端設備。

  同時,公司CEO斯泰克爾(Adrian Steckel)曾表示,他們打算在未來發射更多衛星。原始的太空互聯網容量將很快被OneWeb的簽約客戶耗盡,他們需要更多的衛星才能接觸到更多的人。最終,OneWeb計劃將另外1330顆衛星送入不同高度的太空中,使該公司衛星總數達到1980顆。

  Telesat方面的進展尚未知曉。雖然他們本身是世界5大商業衛星運營商之一,但其計劃很保守,且公司股東前期對計劃存在爭議。

  在2016年初次向FCC提出申請時,他們的計劃是,向2個軌道發射至少117顆衛星。其中,相對赤道傾斜99.5°的極軌道將在6個軌道平面中的各佈置至少12顆衛星,其高度爲1000千米;高度爲1248千米的第2傾斜軌道將包括分佈在5個軌道平面上的45顆衛星。

  有意思的是,今年1月,他們和藍色起源以及Alphabet達成了合作協議,未來將使用藍色起源的航天資源和Alphabet的雲數據平臺。根據最新計劃,他們將在下個10年初期開始提供商業服務,這一時間框架與BlueOrigin的軌道級新格倫火箭開發計劃相符。

  Leosat是新近崛起的衛星企業。他們的計劃是耗資36億美元發射108顆星,部署在1400公里的LEO軌道上。從星座構型的示意圖來判斷,該星座的衛星採用的是太陽同步軌道和銥星系統類似,軌道高度卻快達到銥星的2倍。星座應該採用了6個軌道面,每個軌道面上部署18顆衛星。

  誰將獲勝?

  從當前的發展態勢來看,最終獲勝的,可能還是馬斯克的SpaceX。

  從聲勢和進展上看,Leosat和Telesat都遠遠落後於其他家。其中,Leosat在初期公佈計劃後,幾乎就再沒有傳出過什麼令人振奮的消息,而Telesat雖然在去年發射了首顆衛星,但同樣聲勢微弱,進展遠遠比不上其他幾家。

  相較而言,OneWeb的境況好得多,他們已經發射了第1批6顆衛星,且在軟銀的支持下,他們在行業內相當吃得開,資源稱得上豐富。但是這些尚不足以讓他們獲得競爭優勢。事實上,公司內部許多長期問題仍未解決,比如人員問題,從成立起公司 CEO 已經換了 3 任,第4任斯泰克爾去年9月才走馬上任;單顆衛星製造成本100 萬美元,比預估翻倍,資金已出現巨大缺口;目前融資進展並不明晰;原計劃的發射時間不斷跳票……

  而在SpaceX和亞馬遜之中,SpaceX顯然佔據了優勢,除了衛星項目本身進展外,在配套項目方面,馬斯克的“重型獵鷹”火箭也比貝佐斯的“新格倫”火箭進展迅速。昨天,“重型獵鷹”火箭成功實現了其第2次發射,也是其第1次實際執行商業任務,實現了3枚一級火箭的成功回收。而“新格倫”火箭目前仍在研發階段。

  馬斯克表示,他們已經成功修復了“重型獵鷹”火箭的整流罩,在今年接下來的“星鏈”衛星發射中,它們將被反覆利用。據悉,這種回收利用可以幫SpaceX省下10%——大約600萬美元——的成本,以及每次發射所需的無數生產時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