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血糖,因為血糖控制不佳,會導致多種併發症發生,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壽命。如糖尿病會導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導致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如糖尿病腎病是導致糖尿病患者腎臟衰竭的主要原因,最終可能需要透析或者腎移植;如糖尿病足病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也需要高額的治療費用;如糖尿病神經病變可導致患者發生多處神經病變,如使患者的四肢對冷熱刺激不敏感,容易凍傷或燙傷,如使患者感覺異常,可能會疼痛敏感,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如高血糖會使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而心腦血管疾病是導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控制好糖尿病病情,可以顯著降低糖尿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一種常見病症為直立性低血壓,表現為患者從坐位到站位,會導致血壓下降,低血壓發作患者可表現為頭痛、頭暈,從而容易發生跌倒,老年人跌倒容易導致骨折,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很來影響。為了避免跌倒,建議有低血壓的患者,當從卧位或坐位到站位時,動作一定要緩慢,並且要用手扶好把手,避免跌倒,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如果時由於糖尿病神經病變導致的直立性低血壓,那麼患者需要積極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好了,低血壓的癥狀可以得到改善。


您好!低血壓尚無統一診斷標準。一般認為成年人上肢動脈血壓低於90/60mmHg即為低血壓。根據病因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低血壓,根據起病形式可分為急性和慢性低血壓。低血壓調理:①病因治療:體質虛弱者宜加強營養;②加強體育鍛煉對高血壓、低血壓都有調節作用。③高鹽飲食:低血壓的老年人可適當增加鹽的攝入量,約為正常食鹽量的2~3倍,即每日20~25克。多攝鹽後必須多喝水,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升高血壓。④藥物治療:低血壓癥狀明顯,可在醫師指導下用藥,以改善腦組織代謝功能。

慢性低血壓要看伴隨哪些其他癥狀加輔助檢查才能確診。一般成人肱動脈血壓<12/8kPa(90/60mmHg)時,稱為低血壓。當血壓由正常或較高的水平突然下降至明顯低於正常範圍時,稱為急性低血壓,可表現為暈厥和休克;慢性低血壓則指血壓呈持續降低的狀態,相關疾病有。

伴有皮膚和粘膜呈明顯的黑色素沉著;以暴露部位、疤痕、受壓和磨擦處色素沉著尤為明顯;乏力、食慾明顯減退、噁心;精神萎靡、淡漠嗜睡;夜尿增多;女性可月經失調或閉經,陰毛、腋毛脫落、稀疏;男性性功能常減退——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又稱Addison病)(內分泌科排除)。

產後大出血以後逐漸出現無乳汁分泌或分泌減少、乳房萎縮與月經減少或長期閉經、毛髮特別是陰毛和腋毛脫落;畏寒、嗜睡、淡漠、智力減退、怕冷少食、面色蒼白——垂體前葉機能減退症(席漢氏綜合症)(婦產科排除)。

低血壓與高血壓交替發生,或低血壓發生於高血壓之後;年輕人或兒童出現高血壓;病程中有陣發性心悸、蒼白、出汗及陣發性高血壓或血壓皮動幅度較大;或排尿或大便時引起高血壓發作或暈厥——嗜鉻細胞瘤(內分泌科排除)。

多尿、煩渴、多飲、多食、乏力,易伴繼發化膿性感染——糖尿病(內分泌科排除)。

近期移居3000米以上高原地區者,血壓持續偏低,可伴有有睏倦無力、頭暈、頭痛、眼花、失眠或嗜睡、記憶力減退、食慾減退、四肢麻木等,待轉至平原後不經治療可恢復正常——(排除)。

常於晨起出現低血壓,站立時訴頭昏眼花、腿軟乏力、一過性黑矇、眩暈或昏厥,甚至不能保持站立數分鐘以上而需長期卧床;昏厥時不伴面色蒼白、出汗、噁心、心率改變等;直立位較卧位的收縮壓下降超過3.99kPa(30mmHg),舒張壓下降超過1.99kPa(15mmHg)——特發性直立性低血壓(神經內科排除)。

血壓顯著下降發生於從平卧位轉變為直立位,或長時間站立時;體質瘦弱的女性,可伴頭暈或暈厥;無器質性疾病或營養不良——原發性低血壓(心血管內科排除)。

建議抓緊時間到政府辦的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門診就診,醫師通過面對面的問診、查體(視、觸、扣、聽、量)後,決定必要的化驗檢查,結合病史鑒別診斷排除。關鍵是明確診斷,排除用藥等治療禁忌,再確定治療方案後,才會有明確的治療疑問需要諮詢。

高血糖輔助檢查:1.必須要做的檢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血脂。2.應選擇做的檢查:(1)疑為糖尿病者,應測糖化血紅蛋白(HbA),血糖在臨界狀態者,可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嚴重高血糖伴有感染,有酮症時,做血尿酮體測定。常規做眼底檢查,有條件者做眼底熒光血管造影等。(2)疑為伴全身其他疾病的糖尿病者,應做相關疾病的檢查。

高血糖處理原則:1.糖尿病的治療原則 ①糖尿病患者的教育(知識教育和能力教育)。②飲食控制。③運動治療。④藥物治療:口服降糖葯治療和胰島素治療。2.其他類型的糖尿病 以治療原發疾病為主。包括藥物性血糖增高,停服有關藥物後可以自行恢復。3.妊娠糖尿病 與一般糖尿病治療原則基本相同。在飲食控制和運動治療不能奏效時,盡量避免口服降糖葯,應以胰島素治療為妥。

糖尿病併發症:長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損並危及心、腦、腎、周圍神經、眼睛、足等,其併發症高達100多種,是目前已知併發症最多的一種疾病。因此強調儘早預防糖尿病併發症。常見併發症有糖尿病低血糖症 、糖尿病足、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性胃腸神經病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神經病變。

此病屬於慢性病,建議固定一個內分泌科的專科醫生診療,這樣醫生熟悉病史和體質及用藥情況,就會找到風險較小的治療方案,防止誤治。醫生熟悉日常情況,問診能提綱挈領,縮短就診時間。更重要的是時間久了,醫生與患者之間會形成一種朋友關係,患者不僅可從自己的醫生那裡得到健康指導,甚至得到如何合理使用醫療費用方面的指導,醫生還可根據患者的收入和病情提供建議,選擇最適宜的治療方式。


高血糖容易導致血管硬化變脆,低血壓會影響器官血液灌注,這兩者都會導致臟器供血不足從而引起各種臟器的功能障礙。比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腎損害等等。

好消息:您想更加健康長壽嗎?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橙醫生心腦課堂每日為您送上實用、靠譜的心腦血管科普知識。


很多人很重視高血壓,認為血壓低一點沒關係,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低血壓同樣會對健康造成威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