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山戰役期間,1947年12月29日,蔣介石飛抵武漢,召開大別山區剿匪檢討會議。

會議的結果,根據劉鄧共軍已一分為四,而華野共軍亦加入這一戰區的現狀,國軍的軍事部署亦做出相應調整。

一、綏靖區:

原白崇禧轄區僅有夏威第八綏靖區(合肥),現增加:

1、 張軫第五綏靖區:信陽,仍兼武漢行轅信陽指揮所主任;

2、 王凌雲第十三綏靖區:南陽,原第2軍軍長;

3、 李覺第十四綏靖區:阜陽,國防部戰地視察官訓練班主任;

4、 康澤第十五綏靖區:襄樊,原復興社書記長,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5、 霍揆彰第十六綏靖區:鹹寧,原青年軍第6軍軍長,雲南警備總司令;

6、劉膺古第十七綏靖區:常德,武漢行轅參謀長;

7、潘清洲第二十綏靖區:宜昌,原56軍軍長、第3軍副軍長,四川大軍閥潘文華之子。

這增設的七個綏靖區,其中有三個是名不副實的:

潘清洲因惱恨白崇禧取消了其56軍番號,拒不到任;

王凌雲的第十三綏靖區轄張金廷第2軍、陳克非15軍兩個軍,但因張軫以武漢行轅信陽指揮所主任名義統管第五、第十三兩綏靖區,白崇禧在漢口、九江設立了兩個指揮所,張軫也在南陽、信陽分設指揮所,直接指揮部隊,結果王凌雲只是一虛職。

自抗戰勝利後,整個安徽省的局面是省主席李品仙主管行政、財政,軍事由第八綏靖區司令官夏威負責;李覺第十四綏靖區司令部設在阜陽,隸屬陸軍總部徐州指揮所,轄區為皖西北,轄軍為邱維達74軍。這遭到了桂系的抵制,李覺上任之初還是很想有所作為的,但很少有人願意來陪他碰撞桂系,李覺很快發現連綏靖區司令部架構都建設不起來。不久,第十四綏靖區便消失了。

二、機動兵團:

1、張淦第三兵團:轄鍾紀第7軍、張光瑋48軍(不久,鍾紀轉任第八綏靖區副司令官,副軍長李本一升任軍長);黃百韜25軍、譚何易46軍、魯道源58軍配屬該兵團指揮;

2、張軫兵團:轄熊綬春14軍、楊幹才20軍、李渤28軍、吳紹周85軍;

3、胡璉兵團:轄覃道善第10軍、胡璉18軍。

由綏靖區部隊負責分區防禦,由三大機動兵團負責進攻。

另外,在胡宗南轄區也成立了兩個綏靖區:

1、 董釗第十八綏靖區:寶雞;

2、 高桂滋第十九綏靖區:商洛,西安綏署副主任。

在隴海路亦成立三個機動兵團:

1、 洛陽裴昌會第五兵團;

2、 鄭州孫元良兵團:第41、47、99軍;(該兵團汪匣鋒第47軍配屬第二快速縱隊)

3、 徐州邱清泉兵團:第5、70軍;(該兵團高吉人70軍配屬第一快速縱隊)

註:陳頤鼎70軍於1947年7月於六營集覆沒後,第5軍軍長邱清泉升任整編第五軍軍長,第70軍番號納入整五軍建制,邱清泉以第5軍副軍長高吉人出任第70軍軍長,以第5軍鄧軍林96師為基礎重建70軍,第一快速縱隊亦配屬第70軍。

三、部隊擴編與調動:

除了第2軍擴編為第2、第15兩個軍,第18軍擴編為第10、第18兩個軍,對於桂系的擴軍,白崇禧也沒有忘記,他命令第7軍171師師長馬拔萃返回廣西,成立國民革命軍第56軍,馬拔萃任軍長。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徐蚌會戰之前),56軍都充當為在前方作戰的第7、46、48軍輸送新兵團的任務,使各軍始終保持兵員齊整。

原配屬張淦兵團指揮的劉雨卿21軍調往蘇北,原負責長江江防的高魁元88軍調往徐州,原負責長江江防的潘華國青年軍203師調往西安。

剛剛重建整訓完畢的李仲辛66軍之蕭炳寅199師,轉隸方靖79軍(原駐四川),並隨該軍進駐陝西;這使得79軍成為轄3個師的甲種軍,且齊裝滿員,而66軍則降格為兩師制的乙種軍。(註:66軍、79軍均屬於土木系,方靖抗戰時期曾任第18軍副軍長、66軍軍長。)

1947年12月30日,徐永昌正式就任陸軍大學校長;

1948年1月,國民政府主席侍從室侍衛長俞濟時、國防部次長秦德純加上將銜。

國民政府統治大陸時期,黃埔學生只有兩人獲加上將銜:胡宗南、俞濟時。

1948年1月7日,國民黨中央決議開除馮玉祥黨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