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誰?

  你從哪裏來?

  你要到哪裏去?

  北大保安三個“終極之問”,讓很多訪客陷入沉思!

  在福建省福州市檢察院,也有一羣“哲學家”,由於他們對“人生三問”執着思考,福州市首次實現對進口850噸危險廢物的成功退運。

  你是誰?

  2018年5月,馬尾海關緝私分局發現一批由印尼發出並從馬尾海關入境的氧化鋅存在固體廢物嫌疑,於是立即啓動對案件的偵查。

  鑑於涉案貨物數量巨大,涉案人員多,馬尾海關第一時間與福州市檢察院生態資源檢察處取得聯繫,生態資源檢察處檢察官積極配合,提前介入,引導偵查。

  檢察官認爲

  認定走私廢物罪的關鍵是涉案貨物是否屬於刑法規定的廢物。於是建議海關在偵查中應規範涉案貨物的提取、封存程序,並將提取的貨物送有資質的鑑定機構進行鑑定。

  專業鑑定機構做出鑑定:

  涉案貨物系廢物且系危險廢物!

  你從哪裏來?

  明確鑑定結論後,檢察官開始將關注焦點鎖定在貨物來源上。七天的審查逮捕期限內,承辦檢察官完成了對近百卷案卷的審查。通過翻閱涉案10名當事人之間數百頁的微信聊天記錄、短信、郵件清單,檢察官從中釐清了涉案人員上下游關係,並將其與貨物買賣憑證一一對應。

  涉案人員明知涉案貨物系來源於印尼多家鋼鐵廠鍊鋼過程中產生的粉塵,不符合進口條件後還僞報品名“氧化鋅”,企圖逃避海關監管走私入境,承辦檢察官依法批准逮捕了其中5名犯罪嫌疑人。

  你到哪裏去?

  隨着訴訟進程的推進,承辦檢察官意識到廢物已經入境,如果簡單地一訴了之,只能實現對當事人的懲罰,但廢物只要還留在國內,必將給我國生態環境造成損害。

  如何讓廢物回到它的來源地,徹底減少對我國環境的損害呢?承辦檢察官陷入沉思。

  貨物是由犯罪嫌疑人走私入境,他們應該熟悉貨物的進出口流程,如果能調動當事人的積極性,相信會對退運有所幫助。檢察官充分利用捕訴一體的辦案模式,在審查逮捕和審查起訴環節的訊問中檢察官向犯罪嫌疑人介紹生態修復與認罪認罰從寬相結合制度,鼓勵當事人積極退運廢物,修復受損生態,爭取從寬處罰。

  在犯罪嫌疑人表示願意自費退運廢物後,檢察官立刻督促開展退運工作。由於退運需多環節配合,耗時較長,檢察官適時延長了辦案期限,爲犯罪嫌疑人在審查起訴期間順利實現退運,最大程度從寬處罰爭取了時間。

  同時,爲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檢察官安排律師介入,在律師的見證下,檢察機關與犯罪嫌疑人簽訂認罪認罰從寬具結書,兌現從輕量刑建議的承諾。

  歷時近一年,直到2019年4月6日,當檢察官目送裝有危險廢物的集裝箱駛離福州馬尾碼頭時,這起再普通不過的走私廢物案最終有了令人欣慰的結果。

  你是誰?

  你從哪裏來?

  你要到哪裏去?

  “人生三問”是哲學問題,更是檢察官在辦理這起走私廢物案時的日常思考。落實了這三個問題,案件才能真正實現法律效果和生態效果的統一,廢物才能被阻攔在國境線外,才能真正守護住我們的綠水青山、碧海藍天。

  來源:福州檢察之窗微信公衆號

  文字:劉維 吳則昊

  圖片:周珞珞

  編輯:王 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