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規劃,才能看清未來。

  日前,國家發改委網站發佈《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除了輿論最爲關注的放開大城市落戶限制、收縮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強體之外,還有一則消息將會顯著影響到城市格局。

  發改委文件指出,穩步增設一批中小城市,落實非縣級政府駐地特大鎮設市。

  這意味着,繼2017年“撤縣設市”重啓之後,“特大鎮改市”開閘在即。

  廣東江蘇浙江福建山東乃至河北的一些強鎮,有望升級爲“城市”,這將帶來多大影響?

  撤縣設市VS特大鎮改市

  我國究竟有多少個市縣和城鎮?

  根據《2018年中國統計年鑑》,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334個地市,2851個縣區,以及39888個鄉鎮與街道。

  所謂城市,自然是人口聚居且工商業發達的區域。按照官方定義,指的是經國務院批准設市建制的城市市區。

  在目前的行政區劃中,城市包括“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地級市—縣級市”四重架構。至於普通縣城,只有城關鎮屬於城市區域。

  城市有級別,而鄉鎮無論多麼發達,都屬於基層行政單位。

  有的鄉鎮只管理一兩萬人口、經濟總量相當小,有的鄉鎮則富可敵城。

  無論是GDP、工業生產總值還是人口規模,都超過了普通地級市,但在行政層級以及管理權限上並無太大差異。

  這其中,最典型的當屬廣東佛山東莞中山、江蘇崑山張家港、浙江溫州、河北保定、福建晉江等地區。

  所以,近年來,我國城鎮化提出了“新設立一批中小城市”的推進方案。

  而新設中小城市的途徑,一是撤縣設市,二是特大鎮改市。

  撤縣設市,已經開閘將近兩年。20多年前,“縣改市”曾經風行一時,不過隨後就被暫停。直到2017年,在新型城鎮化的指導之下, “縣改市”重啓上陣。

  不到兩年時間,全國已有18個縣獲批爲縣級市,包括浙江省玉環、陝西省神木、湖南寧鄉、江蘇省海安、貴州興仁等等。而正在排隊申請的縣城,更是超過一百個。

  如今,“特大鎮改市”再次被提上日程,這說明,“鎮級市”已經不遠了。

  近年來,雖然各地都有強鎮擴權之舉,賦予強鎮以部分縣級管理權限,但無論是名義上還是實際上,強鎮都受到諸多限制。

  所以,無論是從推進城鎮化的大局出發,還是從強鎮經濟發展的現實來看,推進“鎮改市”都有其必要性。

  百強鎮排行

  廣東江蘇浙江福建四省霸榜

  不久前,全國百強縣排行榜發佈,經濟位居全國之首的廣東只有兩城入圍,一石引發發千層浪。

  這背後的原因也不難理解。一方面,廣東“撤縣設區”推進較快,如佛山南海順德早在2002年就“撤縣設區”,而廣深等地早已不存在縣或縣級市,自然不會有百強縣之說。

  另一方面,珠三角鎮域經濟相當發達。在東莞、佛山、中山的一些鎮,GDP和人口規模,都可與內地的地級市相提並論。

  以東莞虎門鎮爲例,2018年虎門鎮GDP高達635.8億元、常住人口超過65萬人。單看GDP,虎門鎮已超過海南三亞、廣西賀州、湖南張家界、湖北天門等衆多地級市。

  與虎門鎮處於同一層級的鎮還有河北廊坊燕郊鎮、蘇州崑山玉山鎮、佛山南海獅山鎮、佛山順德北滘鎮、東莞長安鎮塘廈鎮常平鎮、溫州蒼南龍港鎮、青島李哥莊鎮,等等。

  這是中小城市發展戰略研究院等機構聯合發佈的的2018年全國百強鎮排行:

  可以看出,百強鎮由廣東、江蘇、浙江、福建四地霸榜。

  其中,廣東佔據31席,主要分佈於東莞、佛山和中山;江蘇佔據30席,主要分佈於蘇州、無錫;浙江佔據17席,福建佔據10席。

  這些地區經濟總量都堪與地級市相匹比,城區人口規模更是超出一般的地級市。顯然,這些鎮雖然保留着鄉鎮之名,但實際上已無城市沒有任何區別。如果不是處於發達地區,以經濟體量和人口規模來看,這些鄉鎮,基本上都可以升級爲縣或縣級市。

  如果鎮改市推進順利,在不遠的將來,鎮級市將會成爲發達地區的常態。

  鎮改市

  利好有多大?

  撤縣設市,不只是一字之變;鎮改市,所帶來的同樣不只是名稱上的變化。

  從鎮到鎮級市,最直接的利好則是區域從鄉鎮升級爲城市,城市層級得到顯著提升。舉個例子,東莞虎門鎮如果升級爲鎮級市,未來的稱呼將變成“東莞虎門市”,無論是給人的直觀印象,還是實際城市層級,都將不同於以往。

  相比於名稱上的利好,實際利好更多。

  從鎮到鎮級市,城鎮將享受到更大的管理權限。以往鄉鎮往往沒有獨立規劃權以及房產等事務的管理權,土地供應受到限制,財政分配也受到縣級政府的約束。一旦鎮級市變成現實,那麼這些區域在行政權限上,將有望與縣同等對待。

  讓鎮級市承擔起城市的功能,這意味着無論在行政審批還是公共服務方面,鄉鎮都要承擔起更大的責任。

  既然有了中小城市的體量,又有中小城市的人口規模,那麼相關的城市規劃和公共服務都要與時俱進,這無疑將提升區域競爭力。

  不過,值得擔心的問題是,目前已經是“中央-省-市-縣-鄉鎮”的五級管理模式,如果中間再加入“鎮級市”,行政層級勢必更加繁複。

  與此同時,強鎮一般都是經濟中心,強鎮擴權之後,與縣城所在城區必然加劇競爭關係。更關鍵的是,當鄉鎮升級爲鎮級市之後,無論是規劃還是財政,都不必再受制於原有的縣級單位,這其中存在的利益糾紛,也將會越來越明顯。這些問題,需要未雨綢繆。

  到大城市去

  到發達地區去

  我國城鎮化的方向越來越明確。

  城鎮化正在進入下半場。如果說上半場主要是農民工進城,大城市與中小城市雨露均沾,那麼下半場就是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羣的時代。

  其一,一二線大城市優勢會更加明顯。未來,人口和產業都將向強省會、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大城市羣轉移,擁有的概念越多,未來所能享受到的利好就越多。

  其二,收縮型中心城市,將受到諸多限制。人口流失,土地指標和財政補貼必然要隨之減少,收縮城市想要再玩大建新區和土地財政的遊戲,恐怕行不通了。

  其三,大城市羣的“鎮級市”,有望成爲新的黑馬。鎮改市,爲強鎮提供更大發展助力。如果強鎮位於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城市羣、京津冀城市羣、成渝城市羣等區域,競爭優勢將會更加突出。

  所以,還是那句話,到大城市去,到發達地區去。

  最新原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