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5日,歐盟27國領導人齊聚布魯塞爾,一致通過了英國脫歐

協議草案(英國脫歐(7)-糟糕的協議,梅姨危矣),看似脫歐進程順利,實則對英國下達了最後通牒:要麼這個協議,要麼沒有協議!沒得談了!

英國淪為衛星國的可能

並非危言聳聽,該協議規定了一個脫歐過渡期,從2019年3月29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在此期間雙方繼續談判,絕大部分棘手問題都需要在該階段內解決,如果到期仍然無法與歐盟簽訂長期協議,那就轉入「擔保方案」(backstop),即還是按歐盟那套辦,但英國無權參與立法。說白了,按照這個協議,如果到最後歐盟咬死不鬆口,那麼英國一點轍都沒有,此外還需向歐盟繳納390億英鎊的「分手費」,還不如不脫歐。

從貿易政策來看,該協議規定,在過渡期間英國還屬於歐盟關稅同盟,須與目前與歐盟達成貿易協定的52個國家分別談判,簽訂長期貿易協定。如果到期無法達成協議,英國仍將處於歐盟的關稅同盟,但無權參與制定相關稅率,也不得降低向歐盟以外國家徵收的關稅。並且在過渡期間英國無法與第三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限定條款,例如,英國無法在此期間與美國、中國等重要經濟體簽訂自貿協定。

司法主權也一樣。若是在過渡期無法與歐洲法院達成長期協議,那就啟動「擔保方案」(backstop),英國與歐盟國家的法律糾紛雖然由英國法院裁決,但須遵照歐盟法律,不得另起爐灶,通過自己國內的立法。

在最撓頭的北愛爾蘭問題上,可以說梅姨與歐盟達成的這份協議本質上就是「一國兩制」。若過渡期後英國仍未和歐盟簽訂長期協定,按照「擔保方案」(backstop),北愛仍然留在歐盟關稅同盟,從北愛運輸到英國其他地方的貨物不檢查,而英國其他地方進入北愛的貨物則必須檢查。

總之,從該協議在歐盟通過得如此爽快、乾脆,就能看出誰在談判中佔了上風,歐盟的基本態度就是不能讓英國「輕鬆愉快」的開歷史先河,否則餘下的隊伍還怎麼管。

對英國來講,收穫太小、代價太大

當然,梅姨還是有一點收穫,就是對歐盟移民的控制。在過渡期內,歐盟公民仍然可以隨意進入英國求學或求職,並不需要簽證。此期內進入英國的歐盟公民,在過渡期滿後可以留下來,居留滿5年可以獲得永久居留權。過渡期後,歐盟公民來英短期旅遊不需簽證,但若想來英求職或求學,那就必須申請簽證。

但是,哪怕這僅有的這點成果-對移民的控制,也是以經濟大幅下滑為代價換來的,是否值得呢?英國歷史最悠久的獨立經濟研究機構,國家經濟和社會研究所(NIESR),在26日發布的研究中表示,代價相當於損失掉威爾士的經濟總量,根據場景不同,英國人均GDP會下降700至1330英鎊。

報告鏈接:niesr.ac.uk/sites/defau

一直指望英國脫歐的特朗普在接受採訪時也相當「不客氣」,認為「對歐盟來說是個不錯的協議」,「這個協議下英國無法與美國單獨談判自貿協定」,「我想他們根本不想要」,「這個協議相當糟」。

餘下焦點:英國議會

要說做到像梅姨這樣死扛到底,扛到就快孤家寡人的地步,這份定力著實可嘉,國會裡不但工黨反對,蘇格蘭民族黨(SNP)和北愛的民主統一黨(DUP)反對,就連梅姨自己保守黨內也有許多議員反對。梅姨已經表態,盡了最大努力,不可能爭取到更好的結果。到目前為止,一切如歐盟所願,「還是一家人,別走了」。

2016年脫歐公投時,英國地區的EU(歐盟)的搜索量暴漲,可見很多英國人也不太了解歐盟是怎麼回事,而政客們更沒做好萬全準備,對脫歐的利弊提前進行分析研究,然後再提交給民眾進行公投,反正就讓大家憑藉直覺感性,稀里糊塗的投了票,並不想脫歐的保守黨前首相卡梅倫則過於託大,本來想借脫歐之名一石二鳥,既完成國內政治勢力的整肅,又嚇唬歐盟以期獲得更好的條件,卻沒想弄假成真,接替他的梅姨則是勇而無謀,在未提交國會審議的前提下直接向歐盟觸發了脫歐的法律進程,耗去兩年多時間只能拿回今天這個協議。

況且,這份協議還有大量問題懸而未決,比如北愛問題、學術合作交流、能源共享等等,大部分需要在2019年3月29日後繼續談判,協議清楚表明,「歐盟與英國的任何最後協議,不能干涉歐盟的四大自由,即歐盟27國成員內部的貨物、服務、資本和人員流動自由」。

目前來看,梅姨沒有得到議會多數支持,在24日還發布了「告全國同胞書」,號召大家支持她與布魯塞爾達成的這份協議,力爭獲得英國議會的通過。梅姨認為只有三種選擇:要麼達成該協議、要麼無協議脫歐、要麼不脫歐,的確是這樣,可問題在於這些選擇恐怕都不符合英國議會的口味,甚至連她自己的保守黨都不喜歡。

脫歐D-Day:12月11日

倫敦時間26日下午,英國政府宣布,下議院將在2018年12月11日就脫歐協議進行表決。 這將是2016年6月23日公投脫歐以來最重要的一天,梅姨警告如果否決該協議,只會令英國更分裂,前景更不確定。

前面已經提到,從經濟角度來說,英國不脫歐是最好的。如果以某種方式留在歐盟,金融和工業將會如釋重負,英鎊將會大幅升值,甚至其他27個歐盟成員國也會歡呼雀躍。但梅姨的這份協議試圖找到一條中間道路,結果招致了幾乎所有政治派系的不滿與反對。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已發出通牒,「這就是最好,也是唯一可能的協議」,不可能再另起爐灶,「如果英國下議院否決,將沒有其他協議」,意味著英國將無協議脫歐,這是目前人們普遍認為的最壞情況。其實準確的說,是到了2019年3月29日還沒跟歐盟達成協議,則是"無協議脫歐"。歐盟與英國議會,雙方相互的虛張聲勢已經到了最後的時刻,攤牌就在眼前。

至暗時刻

在關鍵的12月11日投票表決後,如果通過協議,則將進入另一個枯燥乏味的談判階段,但若否決,那就等著看好戲上演:

-保守黨發起對梅姨的不信任投票

-工黨發起對梅姨政府的不信任投票

-梅姨下台,再次大選

-二次公投

-...

一定還會出現各種政治煽動、邊緣政策,甚至是令人瞠目結舌的變化,並引發金融市場動蕩,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至暗時刻」就在眼前。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要脫歐呢?為什麼還要脫歐呢?

夕陽下的議會大廈,也許會告訴我們答案。日落之時,日出還會遠嗎?

相關歷史文章:英國脫歐(7)-糟糕的協議,梅姨危矣 | 英國脫歐(6)-重大突破:草案待批 | 英國脫歐(5)-內外交困,絕望中尋找希望 | 英國脫歐(4)-不可能的任務,梅姨陷落Chequers | 英國脫歐記Brexit(3)- 誰是英國?(下) | 英國脫歐記Brexit(2)- 誰是英國?(上) | 英國脫歐記Brexit(1)- 始於混亂的「權力的遊戲」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