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導讀:將原創音樂作品全方位呈現在用戶的視線之中,《我是唱作人》從唱作人、作品、評審團這三個上維度高度保真,讓大衆聽到國內原創音樂最爲樸質但卻最真誠的聲音。節目正試圖搭建一個討論的平臺,爲原創華語音樂發聲,讓大衆能夠對音樂作品真正表態。

  文丨 李楊

  近年來,在一系列的音樂類節目收割完市場紅利之後,音樂綜藝也逐漸展現出了疲態。雖然從節目的模式上來看,選秀類、競演類、音樂遊戲類等音樂節目百花齊放,但從音樂的角度來說,將它們稱爲“唱歌類”節目似乎更爲恰當。節目中大多是翻唱或者改變經典老歌,因此當節目的熱度與話題散去 ,幾乎沒能留下一首傳唱度高的新原創作品。唱作人、原創作品青黃不接的尷尬侷限,顯然稱爲需要重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進入到2019年,從各大視頻網站自制內容的排播上不難看出,網綜開始在原創音樂領域進行創新與探索,音樂綜藝市場也迎來了衆多新生力量。今晚,由愛奇藝打造的首檔華語唱作人生態挑戰節目《我是唱作人》首播上線,集結了王源、熱狗MC Hotdog、毛不易、汪蘇瀧、樑博、曾軼可、高進、陳意涵這八位優質的唱作人,展開了一場創作與演唱的雙重較量,用綜藝的形式把原創音樂推薦給更多的人。

  “《我是唱作人》不是一檔 ‘唱歌’的節目”,在此前舉行的看片會上,愛奇藝副總裁、節目總導演車澈這樣強調。因此,與大多數音樂綜藝在節目一開始就把鏡頭聚焦在“舞臺演唱”不同,《我是唱作人》將一首原創音樂作品從Demo開始,全方位呈現在用戶的視線之中。節目從唱作人、作品、評審團這三個上維度對內容高度保真,爲原創音樂提供了一個真實而純粹的展示平臺,讓大衆聽到國內原創音樂最爲樸質但卻最真誠的聲音。

  唱作人犀利互評,讓音樂邁出去僞存真第一步

  在我們常見的大多數音樂節目中,學員演唱導師點評,已經成爲一種慣性操作。站在導師的視角上,嘉賓可以大膽的去評價學員的作品、唱功,這也是作爲音樂人一種專業的體現。但如果讓已經有了一定知名度的音樂人之間相互評價,會是怎樣的畫面呢,《我是唱作人》這一次給出了答案。

  說實話,最初看到節目設定的唱作人互評環節,筆者原以爲會看到一個“大型商業互吹”的現場,“作品感情很豐富”“音樂很不錯”或許會成爲節目中的高頻詞彙。但在看過了第一期節目之後,唱作人的表現完全超乎了意料。完全不是以往節目中常見的“其樂融融”的景象,《我是唱作人》中八位非常有態度的音樂人在對作品的評價上絲毫不含糊。

  年紀最小的王源在演唱中,聲音並沒能完全放開。結束了演唱之後,熱狗MC Hotdog直言不諱的評價:氣息不穩,沒有發揮到他自己的最好水平;隨後唱作人高進的歌曲《下雪哈爾濱》,也收到了來自熱狗和陳意涵“不喜歡”“不會進入我的歌單”這樣毫不留情的點評。

  “如果在節目中大家說的還是官方話,那還不如不做這個節目。”總導演車澈這樣說到。因此,從音樂作品出發,唱作人之間沒有絲毫矯飾,“作品沒有誠意”“這首歌我不喜歡”這樣的點評毫不留情的露出,而節目組也將唱作人之間犀利的交鋒呈現到用戶面前,將真實的態度傳遞給大衆。

  不少音樂愛好者認爲國內原創音樂的質量良莠不齊,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在於大家習慣了“官方話”,對缺點選擇視而不見。因此,想要在當下的音樂市場裏找到更好的音樂,就需要一個最真實的“環境”。而《我是唱作人》正試圖以一個更加平等和真實的視角,呈現出音樂人之間的選擇。

  自出道以來便一直存在着爭議聲音的曾軼可,在這一次的唱作人互評中,也是爭議極大的一位。在她演唱結束後,汪蘇瀧坦率的表示,聽不清楚她的歌詞和旋律;王源也指出歌曲的旋律性很弱。但熱狗MC Hotdog和陳意涵卻毫不掩飾對她的喜愛,認爲她的歌詞是有內涵的。

  不是一味的讚美或是一味的打壓,唱作人之間以既是朋友也是對手的雙重角度去看待討論一個音樂作品,把自己的音樂態度真實的呈現在大衆面前,是對節目更是對音樂負責任對錶現。而從作品的角度來說,接受專業的審視、從犀利的批判中收穫進步的方向,顯然也是當下音樂市場去僞存真的第一步。

  展現作品最真實狀態,讓音樂返璞歸真

  一首音樂作品,它呈現在舞臺上之前是什麼樣子?相信不少用戶都非常好奇,但必須承認的是,“Demo”這個詞已經在音樂綜藝中消失很久了。而這一次,《我是唱作人》不僅要求每位唱作人必須攜帶未公開發行的原創新歌前來,更在節目一開始就直接進入了Demo互聽的環節。

  對每一位唱作人來說,錄音棚都是一個非常熟悉的地方。但這一次,玻璃窗外坐着的不再是錄音師,而是其他音樂人甚至是節目中的對手,所以儘管大家都是舞臺經驗豐富,但依然難掩緊張的情緒。

  在誰第一個唱的問題上,八位唱作人都面面相覷,因此當王源表示自己想“剛一下”選擇一定個去唱時,其他人都給予他熱烈的掌聲。不過,在王源在演唱Demo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失誤,在副歌部分出現破音,被其他唱作人毫不留情的指出。

  在筆者看來,《我是唱作人》不同於其他節目的一點便是,節目沒有選擇呈現音樂被包裝後完美的樣子,而是呈現了音樂最本真的樣子。因爲一旦進入了錄音棚,演唱的優缺點都會被放大,唱歌是否過硬、氣息是否穩定、甚至吐字是否清楚,都會呈現在用戶面前。或許對歌手來收會有一些“瑕疵”,但對用戶來說這卻是最爲難得的真實。

  與此同時,在兩兩PK的舞臺環節,節目也把這種真實的態度貫徹到底。很多節目會選擇保留歌手演唱中精彩的部分,以凸顯節目節奏的緊湊。而在第一期節目中過,樑博的作品從鋼琴伴奏到吉他伴奏,最後還有一段很長的吉他solo,整個作品長達7分鐘。這個作品在節目中被完整的呈現出來,無論是現場的觀衆還是屏幕前的用戶,甚至有了一種在看演唱會的感覺。其實,對於每一位唱作人來說,能夠完整的呈現作品,是對音樂的認真和尊重的體現,而對於節目本身來說,保留作品的完整性,也是保障音樂本真的一種體現。

  相信看過節目的用戶能夠感覺到,真正的好音樂不僅是它在舞臺上被演唱的那一刻,從創作的情感起點,到錄製時的全情投入,到作品完成的深情演繹,都是“好”的組成部分。因此,可以說節目是始於音樂,卻不止於音樂。

  尤其當許多音樂節目始終將鏡頭聚焦在選手炫技、複雜賽制上時,《我是唱作人》跳出了束縛,看到了在音樂領域,人們最容易忽視的東西,迴歸音樂節目本真的態度,展現音樂最本質的樣子。

  讓評審團也擁有姓名,把音樂交給市場驗證

  回顧當下的音樂市場,觀衆時常抱怨聽不到自己喜歡的音樂,音樂人抱怨自己的作品沒有渠道讓大衆聽見,而爲大衆提供音樂的一系列榜單卻又經常被吐槽公信力。爲何會如此呢?其實也就是時下一些流行的歌曲越來越不合適自己的胃口罷了。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是唱作人》正是搭建了一個討論的平臺,讓音樂作品和喜歡音樂的聽衆來一次正面的交鋒。

  在唱作人舞臺演唱環節中,101位現場觀衆即評審團,他們將在兩首歌曲表演結束後,投票選擇自己更喜歡的一首。從節目中能看出,101評審團的成員們,年齡層次、職業背景,生活經歷都不相同,他們既有音樂教授、樂評人,也有司機、上班族、手中業者,彷彿是大衆市場的一個縮影。

  在筆者看來,有意思的一點是,較爲專業的音樂人,他們的視角偏理性,往往更注重歌曲的節奏、旋律、演唱實力等音樂性方面;而那些不同職業的普通音樂愛好者,他們的選擇往往更感性,自身的喜好、歌曲能否帶來共鳴成爲評判的重點。其實,這看似是對立的兩個方面,正是一首音樂作品能夠流行起來最爲關鍵的兩個因素。因此,節目真正做到了將音樂能夠流行的權利交給大衆,讓市場去作出檢驗。

  而節目中,這101評審的“榨汁”,顯然也成了引燃節目的一個看點。唱作人高進創作了不少所謂的網紅歌曲,這一次他帶來的作品,描繪了一段平凡人的故事,在現場收穫了不少的掌聲。在隨後的點評中,101評審團發出了兩種聲音,一位評審團成員直白的點評,這首歌沒有高級感;但另一位音樂愛好者卻強調,“唱歌是爲了什麼,就是讓人高興,這說首歌能讓我高興,我就覺得這是首好歌!”

  其實無論好與壞,都是對這首原作作品最真實的聲音。或許,對於一個音樂人來說,“被聽衆榨汁”似乎聽起來有點殘酷,但是對於原創音樂作品來說,想要走得更遠,這卻是一條必經之路。

  並且,與大衆所熟知的匿名投票不同,節目了採用實名制的投票制度。節目中所有被淘汰的作品,所有的票將會面向音樂人公開,保證結果的真實性。甚至,還會把101評審團選擇唱作人作品的理由也發佈在社交媒體上,真正做到了公平、公開。

  這樣的舉動,顯然不是節目吸引粉絲的噱頭,而是節目在瞭解了時下音樂市場生態所作出的決定。很多音樂人尤其是年輕音樂人,因爲有偶像團體的經歷,被打上了“流量”的標籤,被用有色眼鏡看待,這其實是不公平的表現,就如同王源在節目中說的:“希望大家拋開偏見,如果你覺得我的歌曲不好,我認可,但希望你們不要因爲我是王源便否定我。”

  與此同時,保證結果真實的另一項舉措,是節目中的一切對抗淘汰都是依據真實數據,也就是總導演車澈所說的“不跟藝人保證名次”。節目中,無論是唱作人排名互投,還是101評審團投票,票面都全部公開,這樣的比賽沒有作假的機會,節目組的真誠也成爲吸引節目唱作人來參加比拼的原因之一。

  首期節目結束,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或者可以這樣說,《我是唱作人》是一場屬於音樂人之間的狂歡,八位唱作人八種音樂態度,得以在同一個舞臺激烈碰撞;同時,節目也是音樂人與聽衆之間的一次溝通交流,把什麼纔是好的流行音樂交給市場檢驗,這就是節目能做到的最大範圍的真誠。

  “音樂的發行渠道是出了問題的。”車澈曾不止一次這樣強調。在網紅“神曲”霸佔公共空間的局面下,用戶難以聽到好的音樂,而原創歌手的新歌似乎也沒有好的渠道輸出,僅從這一層面來看,我們的華語流行音樂市場其實是在逐漸退步的。

  而這一問題投射在綜藝市場,便是當下充斥着很多塗抹着“化妝品”的音樂節目,他們依靠經典華語流行音樂來創作節目內容,翻唱、改編是音樂綜藝的主流模式。但必須看到的是,這些傳統的“唱歌型”節目頹勢漸顯,無論是音樂市場還是綜藝市場,對原創的呼喚都十分強烈。也正因此,《我是唱作人》嘗試爲好的原創音樂提供一個新的收聽渠道,讓大衆能夠對音樂作品真正表態。

  一檔節目對原創音樂能起到多大的推動作用?我們暫時還無法下定論,但節目搭建好了一個討論平臺,用更加真實和年輕化的語態,爲原創音樂發聲,這對於想要打破發展僵局華語原創音樂來說,其實已經邁出了一大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