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很重視家庭教育,素有家風門風的說法,所以很容易出現一家人全都是人才的現象。古代有陳郡謝氏、眉山蘇氏,現代則有紹興周氏三兄弟。周樹人(魯迅)、周作人、周建人,每個人成就都很高,他們與蘇氏兄弟不同,蘇氏兄弟一生都很和睦,蘇軾思念兄弟蘇轍的詩《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更是成了千古名篇。周氏三兄弟卻並不和睦,甚至成了仇人。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魯迅與周作人爲什麼不和?4種說法全都不靠譜

魯迅

一、事情經過

魯迅大家都熟悉,早先去日本留學,後棄醫從文,用犀利的筆鋒抨擊舊中國的黑暗。他回國後,當了幾年老師,又在當時的教育部工作了幾年,然後開始了文學創作,陸陸續續發表了很多作品。大師就是大師,一出手就很響亮,一舉成名天下知。

在北京期間,魯迅先是住在紹興會館,後來在八道灣買下一座三進的院子。現在北京的房價多貴,1919年的時候也不便宜,魯迅剛剛開始嶄露頭角,錢並不多,東拼西湊,賣了紹興的老宅才勉強支付了房款。有了自己的房子,魯迅非常高興,希望"一家人生在一起,死在一起",一家人,老母親,魯迅夫婦,周作人夫婦,周建人全都住了進去。

好景不長,1923年,矛盾突然激化,原先一直是一家人一處吃飯,這年7月14日,魯迅就另起爐竈,單獨開伙了。過了幾天,7月19日,周作人突然給魯迅送了一封信,內容是:

魯迅先生:

我昨日才知道,——但過去的事不必再說了。我不是基督徒,卻幸而尚能擔受的起,也不想責難,——大家都是可憐的人間。我以前的薔薇的夢原來都是虛幻,現在所見的或者纔是真的人生。我想訂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後請不要再到後邊院子來,沒有別的話。願你安心,自重。七月十八日,作人。

魯迅與周作人爲什麼不和?4種說法全都不靠譜

周作人

魯迅接信一看非常詫異,就想邀周作人過來問他原因,周作人卻沒過來。幾天之後,魯迅就帶着夫人搬走了。事情並沒有這樣結束,過了一年,魯迅回八道灣取書籍和他的收藏品,卻意外遭到了周作人和他老婆的辱罵和毆打。1924年6月11日,魯迅在日記裏記着:下午往八道灣宅取書及什器,比進西廂,啓孟及其妻突出罵詈(li)毆打。打的過程很激烈,甚至動上了兵器,互相抓東西砸對方。周作人那時已經是北大的一名教授,名氣一度超過了魯迅,兩個知名的作家,居然有這種行爲,兄弟不和到這種地步,實在令人詫異。

從此,魯迅和周作人就斷絕了往來。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親兄弟變成了仇人?

魯迅與周作人爲什麼不和?4種說法全都不靠譜

魯迅與周作人等

二、原因

說起原因,主要推測有四種:一是經濟說,認爲魯迅和周作人之間有經濟矛盾,錢財分配不均;二是因爲男女關係,認爲魯迅與周作人老婆羽太信子之間有曖昧,魯迅甚至偷窺過羽太信子洗澡;三是拆信說,認爲魯迅誤拆了周作人的信件,惹惱了周作人;四是思想方面的差異,認爲魯迅與周作人產生了嚴重的思想分歧,導致了兩人失和。這幾種說法中尤以"偷看洗澡",一直爲人津津樂道。

羽太信子,看名字就知道她是一個日本人,周作人在日本留學期間與她相識,並結婚。她家境貧寒,曾經做過女傭。搬到北京後,因爲魯迅夫人朱安性格溫柔,不識字,當不了家,所以就由羽太信子主持家政,錢財由她掌管。

魯迅與周作人爲什麼不和?4種說法全都不靠譜

右一羽太信子,左一羽太芳子

事情壞就壞在錢上,羽太信子很會花錢。周作人在魯迅的介紹下,去北大當老師,收入不菲,兩兄弟工資加起來足有六七百大洋,在當時絕對算是高收入,然而還是不夠花。

她怎麼花錢呢?"療養則西山,病則謁日醫,最多時請了十一位工人",新買的東西,說扔就扔,說送就送,哪怕是嶄新的。飯菜稍不合口,就倒了讓廚房重做。魯迅爲此感慨道:"我用黃包車賺錢,卻趕不上用汽車花出去的速度"。羽太信子嫁到了周家以後,憑着周家兄弟,可謂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她把她妹妹羽太芳子,威逼着嫁給了周家三弟,周建人。因爲她家裏窮,她的父母兄弟經常需要資助,錢的來源就由周家負擔。周家收入再高,也滿足不了她的無底洞,甚至於淪落到需要向別人借錢來接濟生活。

不僅如此,羽太信子爲人還很霸道,很會罵人,周作人在她的轄制下,一點脾氣都沒有。魯迅兒子周海嬰這麼描述過:"誰知僅簡單地問答了幾句,忽見老婦站起,對着我破口咒罵起來。後來似乎感到用漢語罵得不過癮,又換了日本話,手又指又劃 ,氣勢兇猛,像是我侵入了她的領地。"

魯迅與周作人爲什麼不和?4種說法全都不靠譜

周作人與羽太信子

還有,羽太信子看不起中國人,不僅看不起中國人,她還看不上中國的一切。買東西,她要買日本貨;看醫生,必須是日本醫生。日本在中國得勢以後,她也變得猖狂起來。許廣平在《魯迅回憶錄》裏說:"到北京以後,她卻不同了,因爲那時日本帝國主義正在氣焰囂張的時候,北京又有日本使館,她便倚勢凌人,越發厲害,儼然以一個侵略者的面目出現了。事事請教日本人,常和日本使館有着聯繫。魯迅被趕走後,一有什麼風聲鶴唳,她就在門前扯起日本旗,改周宅爲羽太寓。"周建人也曾有過回憶:"平日裏,一講起日本,總是趾高氣揚,盛氣凌人;講到支那,都是卑賤低劣。"

從這些就可以看出羽太信子爲人很惡劣,而且她長相也不好看,有照片爲證。試問魯迅怎麼可能和這樣一個人有曖昧,怎麼可能偷窺這樣一個女人洗澡?魯迅是一個自制力極強的人,他連自己明媒正娶的夫人都不碰,怎麼可能犯這種錯誤?魯迅早年喪父,他身爲長子一直把親情看的極重,怎麼可能做出這種有違倫理和親情的事?這些可以算是主觀原因。

魯迅與周作人爲什麼不和?4種說法全都不靠譜

魯迅

客觀條件其實也不允許。周作人居室窗外種滿了花草,不能靠近,沒有偷聽的條件。魯迅周作人留學日本時期,日本人是混浴的,男女並不避諱,魯迅曾在日本見識過,根本沒有"偷看"的必要。

其他幾個說法也全都站不住腳。魯迅搬家之後,等於主動把房產留給了周作人,事情已經過去了一年,魯迅只是回去取自己的東西,周作人夫婦還對他進行辱罵毆打,態度不但沒有稍減反而更加惡劣,這就可以看出"經濟說"是沒有根據的。再者,周氏兄弟二人有許多共同的朋友,書信往來必定十分頻繁,這就無須指定某某專啓的必要了,後面打人事件也說不通。思想差異的說法更顯得荒誕,一是不符合雙方的性格,二是也不符合雙方的行爲。周作人絕交信中隱約提到的"過去的事"怎麼看也不是在說思想,如果是因爲思想差異,以魯迅的性格不可能不作文抨擊,但是縱觀歷史,周家兄弟二人對此事一直諱莫如深,避而不談。

魯迅與周作人爲什麼不和?4種說法全都不靠譜

魯迅

三、結論

據我猜測,事情原因就在羽太信子身上,她把魯迅的一點行爲添油加醋,甚至是憑空捏造,給魯迅造了"罪名",配合她強勢的性格,天天吹着枕邊風,在周作人心裏留下了裂痕。而偷看洗澡,無疑是潑髒水,故意污衊。魯迅因爲顧及兄弟,不得不緘口不言,默默承受着。

更有可能的是,羽太信子爲了霸佔周家房子,趕走周建人還不滿足,又想方設法趕走了魯迅(魯迅曾用過一個筆名,宴之敖,解釋說:宴,從家,從日,從女;敖,從出,從放,意思是被家裏一個日本女人趕出來了)。後面的事實正是這樣,八道灣的房子一直住着周作人及羽太信子一家,周作人甚至在魯迅剛剛去世,屍骨還未寒之時,就迫不及待的把房主名字換成了自己。

魯迅與周作人爲什麼不和?4種說法全都不靠譜

魯迅雕塑

有一點不得不說,周作人由於性格軟弱,受到羽太信子的轄制,常年浸於她的淫威之下,就產生了鴕鳥心態,一味地聽之任之了。周建人對此回憶說:"他(周作人)卻受到百般的欺凌虐待,甚至被拉着要他到日本使館去講話……而周作人只求得一席之地,可供他安穩地讀書寫字,對一切都抱着息事寧人的態度,逆來順受。"鄭正鐸也說過:"日本妻子給了他(周作人)不好的影響。"這樣的性格,配上一個這樣的老婆,他後來出任僞職,當了漢奸,也就不難理解了。

周家三兄弟,一個是文學巨匠,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一個是著作大家,卻淪爲了漢奸;一個則成了生物學家,官至副國級。三兄弟都是有才之人,命運卻如此不同,令人唏噓不已。

總有一些人很樂於倒魯貶魯,前陣子還看到有人拿魯迅偷看弟媳洗澡說事,阿難絕不相信此事,你們覺得呢?

參考資料:

周海嬰《我與魯迅七十年》

許廣平《魯迅回憶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