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及二戰時期,飛機還是螺旋槳時代,由於飛機重量輕,載彈量小,俯衝轟炸機,魚雷攻擊機機都是可以從航母起飛的。甚至有杜立特轟炸東京,從航母上起飛了改裝的陸基B25遠程轟炸機。

二戰後,飛機進入了噴氣時代,飛機的體積及起飛總量不斷增大,因為體積太大,加之起飛距離過長,現在的轟炸機已經不能在航母上起飛了。目前在航母上的主要戰機是攻擊機和戰鬥機。其一: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是多用途戰鬥機,在滿足傳統空戰的同時,也可以進行空對地的攻擊任務。而且載彈量也不小,(主流固定翼艦載戰鬥機的載彈量基本都達到5噸以上,不次於輕型轟炸機)。其二,航母是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隨著科技的發展,艦載飛機更加註重一機多能,航母上沒必要再裝備一款執行單一轟炸功能的飛機了。其三。如果艦載飛機無法完成對地攻擊或需要支援,完全可以動用航母戰鬥群中的艦對地或者潛地導彈和航程更遠和載彈量更大的空軍戰術或戰略轟炸機來執行任務,

綜上所述,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沒有一款轟炸機再在任何一艘航母上起飛。


航母上飛轟炸機主要考慮以下幾點:

尺寸——福特號上肯定沒法放下B2戰略轟炸機

起飛距離——航母就那麼長,滑行到甲板盡頭還沒飛起來就得掉下去了

重量——自重、掛載武器、燃料的重量越大越不容易起飛

尺寸上,B25是沒啥問題的,B25翼展是20.6米,大黃蜂號飛行甲板寬度是26.3米,放得下。

起飛距離:B25是中型轟炸機,雙萊特R-2600-9活塞式螺旋槳引擎(感謝@小雨 的指正),動力強勁,起飛距離只需要幾十米,在航母上由於航母本身可以以30-40節的速度逆風航行,所以起飛距離比在機場上還能進一步縮短。在杜立特空襲中,最短起飛距離為60米(就是打頭的杜立特),而大黃蜂的飛行甲板全長是228米,綽綽有餘。

所以主要問題集中在荷載上了。

首先要保證的是燃油,本來美國打算降落在蘇聯,然而蘇聯不幹,所以只好選擇第二方案:降落在中國的國統區(其實沒法降只有棄機跳傘)。這樣航程就多出了1000多公里,所以美軍為B25加裝了225加侖(1加侖燃油大概是2.7kg)橡皮副油箱一個,投彈倉加裝160加侖摺疊式橡皮副油箱一個,機腹加裝110加侖金屬副油箱一個,機尾放置1個60加侖油箱和10個5加侖油箱用於手動加油,硬生生把B25油量從646加侖提升到了喪心病狂的1251加侖,幾乎翻了一倍,重量也多了1600kg。為了防止凍結,油箱還得加除冰器。

多出來的重量自然只有用拆的。

因為是炸了就跑,機腹機槍沒啥用,拆了。

同理機尾機槍也沒用,拆了。

防護鋼板也可以拆了。

照明彈太重,留兩顆晚上著陸用,其他的拆了。

秘密行動,無線電靜默,無線電系統拆了。

……

拆完後就該裝彈了,最後裝彈是1枚454千克子母燃燒彈,2枚227千克高爆彈。掛載這麼少,一是為了減輕重量,二是因為加了油箱導致彈倉沒空間。不過這些掛載量足夠完成任務了,美國的目標不是炸平東京,而是報復日本以及示威,只要能讓日本人明白美國分分鐘可以炸上他本土就夠了。

最後就是人員了,杜立特隊的飛行員都是精選的老手,杜立特自己是老手中的老手,對他們來說在航母上飛和在跑道上飛都一個樣。

所以最後杜立特空襲還是圓滿成功了,唯一失算的是沒有確定好在中國降落的細節,導致幾名飛行員被日軍抓住殺害了……

————————分割————————

飛機升力公式是Y=1/2*CyρSv^2,Cy為升力係數,與機翼迎角、飛機材質等相關,ρ為空氣密度,S為機翼面積,V為相對空氣的速度


從理論上說,純專業的大型轟炸機如B-1、B-2、轟-6K、圖-95、圖-122、圖-160等大型(超大翼展)的轟炸機不可能在航母七八十米寬,兩三百米長的甲板上像艦載機一樣起飛降落。除了空間上的限制外,大型轟炸機起降的滑跑距離往往大於艦載機。所以,大型轟炸機往往都是以陸基為基地。當然,二戰時期也有例外。

一九四二年四月十八日,美國陸軍航空兵中校杜立特率領十六架B-25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甲板上起飛,轟炸了日本東京等幾座城市。當時由於美國急於報珍珠港一箭之仇,故而產生了空襲東京的念頭。於是,杜立特產生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膽想法:用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將B-25從運送至東太平洋海域,然後B-25從大黃蜂甲板上起飛轟炸日本。主意決定之後,杜立特遂開始讓十六架雙引擎的B-25在大黃蜂上進行起降練習。經過逐架次的反覆訓練之後,每架B-25都能夠在大黃蜂甲板上向艦載機一樣的起降。當然,作為時速為438公里/小時的亞音速中型轟炸機,B-25創造了在大黃蜂上起降的奇蹟。但是,現在即便是轟-6K也屬高亞音速的中遠程戰略轟炸機,按照其燃氣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功率:根本不可能在航母甲板上起降。至於類似於圖-95和B-52這類四引擎、超大翼展的大型飛機就更是想都別想。

B-25米切爾(解放者)式轟炸機:


美軍第七艦隊司令布斯科克日前透露,研製中的美軍X-47B型「海基」無人駕駛轟炸機將成為該艦隊的「撒手鐧」。今年2月,這種無人機首飛成功。五角大樓稱,該機最終實現在航空母艦上起降,並將有效提高美軍航空兵的戰鬥力。

X-47B不僅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架無需人工干預、完全由電腦操縱的「無尾翼、噴氣式無人駕駛飛機」,也是第一架能夠從航空母艦上起飛並自行回落的隱形轟炸機,被稱為未來航母上的隱形殺手。

X-47B型「海基」無人駕駛轟炸機其他一些無人機不同,能夠從航母上起飛。航母是一個浮動的海上國土,以航母為前進基地,可以從任何靠近衝突地帶的地域起飛,這就大大縮短了反應半徑,把握住攻擊的時機。

X-47B飛行性能較高,作戰半徑長,可以在航母上自動起降,並有自主空中加油能力,再加上卓越的隱身性能,同美軍各類現役戰機相比,X-47B滯空時間更長,其800海里的作戰半徑,既可以使航母戰鬥群處於更安全的位置,也可以更深入內陸執行打擊任務。另外,X-47B最大的優勢在於隱身突防,它擁有非常優異的雷達和紅外低可探測性,保證其能夠突破敵方防空圈,為後續有人駕駛作戰飛機打開通路。


現在大多數的艦載機都強調多用途,轟炸機只能執行單一的任務,而且航母上面積非常狹小,如果搭載轟炸機的話,轟炸機將佔甲板的大部分面積,將導致甲板上不能起飛,停放和回收艦載機美國曾將c17環球霸王運輸機,在甲板上進行了起飛和回收作業,雖然c17依靠短距起降能力在航母上進行了降落和起飛,但其只能攜帶極少的貨物和極少的燃油,而且這時候飛行甲板不能進行任何作業,所以說轟炸機上航母是不可能的,例如我國的殲十五艦載戰鬥機,也可以執行對地攻擊任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