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徹底摧毀了日本繼續抵抗的信念。裕仁天皇於1945年8月15日發佈了《終戰詔書》,正式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

就當時的世界形勢來看,軸心國集團中挑頭的德國,早在5月份就已經宣告投降。德國的投降,也宣告了歐洲戰場正式落下帷幕。而仍然在亞洲興風作浪的日本,就順理成章地成爲了盟國共同打擊的目標。

實際上,孤立無援的日本,並沒有力挽狂瀾的想法。在德國投降之後,他們就清楚地看到了自己未來的下場。而之所以堅持頑抗不投降,只不過是希望通過抵抗,來迫使盟國進行談判,來一場“有條件的投降”。

二戰中,美國若不向日本投原子彈,日本還能頑抗多久

(日本投降舊照)

不過,原子彈的爆炸,最終還是打消了日本的僥倖心理。

那麼,假如美國不往日本投放原子彈,日本又能堅持多久呢?還有,爲什麼美國一投放原子彈,蘇聯立刻就出兵呢?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日本在整個二戰後期的表現堪稱癲狂。他們不僅多次派出敢死隊進行自殺式的襲擊,而且還在接連失利的戰局中越戰越勇。

就拿太平洋戰爭中最後幾場島嶼戰來說。爲了攻下塞班和硫磺兩島,美軍遭到了日軍的瘋狂抵抗。這兩場戰役下來,美軍共有近5萬人傷亡。而在1945年4月的沖繩戰役中,瘋狂的日本人,更是造成了美軍7萬人的傷亡。

儘管美軍最終都取得了戰役的勝利,但傷亡報告中的數字,卻顯得觸目驚心。而且由於日本軍方在國內瘋狂宣揚“一億玉碎”的終極作戰計劃,號召國民“全民皆兵”。因此,一旦真的打上日本本土,天曉得會造成多麼嚴重的傷亡。

正是出於這一方面的考慮,因而美國早已經擬定好的登陸關東的“奧林匹克”行動,和九州登陸的“冠冕”行動的登陸計劃,最終並沒有實施。

二戰中,美國若不向日本投原子彈,日本還能頑抗多久

(太平洋戰爭)

在當時戰爭局勢已經明朗的情況下,美國軍方並不是擔心戰勝不了日本。實際上除了人員的傷亡之外,美國還有另一層更深的顧慮。

對於美國來說,蘇聯始終是一個潛在的敵人。雖然目前因爲共同的敵人,大家還暫時相安無事。但一旦敵人被消滅,蘇聯必然會成爲美國未來稱霸世界的勁敵。從後來蘇美長期的冷戰來看,美國的顧慮,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此在德國投降之後,美國便開始督促蘇聯迅速向日本出兵。而蘇聯則以自身是攻打柏林的主力爲由,答應美國將在三個月之內向日本宣戰。

不得不說,蘇美兩國的博弈非常精彩。由於蘇聯遲遲不動兵,美軍登陸日本的作戰計劃便一再被擱淺。說穿了,日本本土的作戰,肯定是一場慘戰,蘇聯非常樂於看到美軍精銳部隊被日本消耗。而對於美國來說,他們當然不願意自己浴血奮戰,讓蘇聯事後撿現成。這勢必會對美國戰後在遠東的利益造成影響。

二戰中,美國若不向日本投原子彈,日本還能頑抗多久

(蘇聯紅軍舊照)

當然,最終原子彈成爲了破局的關鍵點。在美軍投放原子彈後,蘇聯馬上就向中國東北的關東軍發起了進攻。

假如沒有原子彈,蘇聯最終肯定也會出兵。他們將會先佔領中國東北,再殺進朝鮮半島。這樣一來,蘇聯就與美國形成了對日本一北一南的兩面夾擊之勢。

以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來看,日本與蘇美兩國差距巨大,而狹小的日本島,也根本不存在什麼戰略縱深。這個時候,假如日本依然執迷不悟,還是不選擇投降的話,不僅日本國民會死傷慘重,甚至連他們的城市和工業基地都會毀於一旦。日本極有可能堅持不到1946年,就會從世界地圖上徹底消失了。

如此看來,原子彈實在是救了日本一命啊。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