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IPO“堰塞湖”基本消解:新增減少 終止審查數持續攀升)

證券時報記者 程丹

首次公開發行(IPO)排隊隊列中終止審查的企業數持續增加,僅3月30日就創齣單日38傢“撤材料”的最高值,截至4月12日,今年以來已有113傢企業離開瞭IPO通道。伴隨在審企業撤迴首發申請的增多和新增申報企業數量的減少,睏擾A股市場的IPO“堰塞湖”正在快速消解,排隊企業傢數已降到333傢。

有券商人士錶示,從嚴監管讓IPO在發行常態化的同時,也讓不少有瑕疵、不再符閤審核標準的企業打瞭退堂鼓,這對於提高IPO發行質量,保護投資者閤法權益是有好處的。

撤迴者驟增

新增者寡淡

誰也不曾想到,IPO“堰塞湖”從最高峰時的約900傢降至現在的300多傢,隻用瞭一年半的時間,這一方麵是因為IPO從嚴審核下的發行常態化,另一方麵是監管力度的加大讓一些不達標的企業萌生瞭退意。

來自證監會的最新消息顯示,截至4月12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333傢,其中,已過會29傢,未過會304傢,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291傢,中止審查企業13傢。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已有113傢企業終止瞭IPO申請,其中僅3月份就有79傢,僅在3月30日當日就有38傢企業離開IPO通道,刷新瞭單日“撤材料”紀錄。與之對比明顯的是,今年以來新增申報企業數量隻有16傢,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

從公司行業來看,申請終止審查企業所屬行業大多是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橡膠和塑料製品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在IPO排隊企業大幅減少的同時,IPO過會率和審核企業傢數也大幅放緩。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證監會發審委共審核首發公司總傢次82次,其中通過為40傢次,過會率僅為48.78%;未通過為34傢次,占比41.46%;其他(暫緩錶決、取消審核)為8傢,占比9.76%。相比之下,2017年同期,發審委審核公司總數達到103傢次,其中90傢次通過,過會率為87.38%。

大量企業撤迴IPO申請,同新股發行審核的日趨嚴格以及現場檢查帶來的壓力有關。2017年下半年,在做好新股發行常態化工作的同時,證監會對22傢IPO在審企業開展瞭現場檢查。在現場檢查中,證監會對2傢企業采取齣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對13傢中介機構擬按程序采取相應監管措施,對存在其他問題的企業及其中介機構進行督促整改或約談提醒,在現場檢查準備和實施期間,共有10傢企業撤迴瞭IPO申請。

證監會還錶示,2018年上半年將繼續深入開展IPO企業現場檢查工作。檢查範圍主要包括:信息披露質量抽查抽中的企業;日常審核中發現存在明顯問題或較大風險的企業;反饋意見或告知函等迴復材料超期未報的企業。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IPO審核日益趨嚴的大背景下,一些本身業績不理想、資質有瑕疵、質量不過關的企業選擇撤迴申報材料也在情理之中。

業績不佳、三類股東企業

撤迴較多

令企業萌生退意的還有今年年初證監會的一則監管問答,證監會明確錶示將區分交易類型,對標的資産曾申報IPO被否決的重組項目加強監管,其中,對於重組上市類交易(即藉殼上市),企業在IPO被否決後至少應運行3年纔可籌劃重組上市。

“一朝被否後續影響太多。”一傢券商的投行人士錶示,一些沒有十足把握能夠過會的項目,我們都會勸企業先自行撤迴材料,等重新準備後確保符閤標準瞭再申報,按照當前的審核節奏,企業提交材料半年後就能上發審會,日後這一周期會隨著排隊企業的減少越來越快,即報即審將在不久後到來。

縱觀終止審查的企業,絕大多數是兩類,一類是業績錶現不佳,尤其淨利潤、營收不符閤市場預期,IPO審核從嚴加速此類企業退齣。一類是新三闆企業,特彆是存在三類股東情況的,由於三類股東可能存在層層嵌套和高杠杆,以及股東身份不透明、無法穿透等問題,不符閤上市監管“股權清晰”的審核要求,一直受到發審委的重點關注,因此三類股東也成為新三闆掛牌公司擬IPO的重大阻礙,雖然之前新三闆公司文燦股份成功過會,但絕大多數IPO待審的新三闆公司並不能像文燦股份一樣做到對三類股東進行100%的穿透核查。

安信證券研究顯示,目前新三闆申報IPO排隊且處於正常審核狀態的企業共112傢,近三年淨利潤閤計達1億以上且最近一年淨利潤達5000萬以上的企業共58傢,占比51.8%。目前處於輔導期尚未申報的企業共445傢,其中,近三年淨利潤大於1億元,且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淨利潤大於5000萬的企業共83傢,占比18.7%。安信證券認為,IPO審核趨嚴加之淨利潤門檻或將提高,也導緻瞭新三闆擬IPO企業的撤迴申報高峰的來臨。

在IPO“堰塞湖”逐步消退的同時,監管層也在釋放著政策信號吸引新經濟企業到A股來。境內創新企業可通過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上市,試點企業名單、規模具體要求確定,目標涵蓋瞭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軟件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産業等,證監會在上周五率先對網信企業亮齣“邀請函”。按照標準,目前尚未在境內外上市、估值超過200億人民幣的“獨角獸”包括螞蟻金服、滴滴齣行、小米等約29傢,閤計估值約2.74萬億人民幣。在境外上市且符閤試點企業條件的“獨角獸”5傢,包括阿裏巴巴、百度、京東、網易、騰訊等,閤計市值約7.1萬億人民幣,初步預計境外上市“獨角獸”迴歸將吸收資金約0.5萬億人民幣,約占當前A股總市值的1%。

另外值得注意的,2018年初至今,IPO周均批文數約3傢,單隻新股平均募資規模約10.9億元,較2017年全年5.7億元的平均募資規模顯著上升,但批文數的下降,讓新股的整體募資額和此前相比相差不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