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台湾

川習會的「三種可能」和「兩套投資策略」

自2014年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歐美與俄羅斯關係就處於緊張狀態,而南海問題又使得美中之間也出現不平靜的氣氛,真正的轉折在美國副總統彭斯於10月初在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發表的演說,內容從美國開國之初與中國的傳統友誼,到指出現任中國政府背離自由貿易精神,破壞美國國家秩序,態度強硬,世人真正感受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訊息。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45年結束,當時國際仍處於動盪與重建階段,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提出國情咨文,促使美國在國際上援助反共政權,並且建立針對蘇聯的全球軍事同盟,此即著名的杜魯門主義。

 

爾後長達半世紀的時間,美國為首的國家與以蘇聯為首的共產國家出現對立,中間雖然互有衝突,但雙方從未正式交戰,因此稱為「冷戰」。

 

「冷戰」的對峙關係到1991年蘇聯解體才告一段落。然而,彭斯演講後,美中在今年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不歡而散,第二次冷戰再度來臨的看法躍上台面,到底會不會發生「新冷戰」?對投資又有何影響?

 

首先,重要觀察點在11月底於阿根廷舉行的20國領袖峰會,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會面,其結果有以下三種情境:

 

 

 

 

如果是第一種狀況,短期內無「新冷戰」的疑慮;如果是後兩者,則「新冷戰」可說是已經啟動,只是程度上的差異,所以,投資者必須做好因應的措施。

 

1947至1991年的「冷戰」期間,雖然主要強權美、俄並未直接爆發戰爭,但如柏林封鎖、韓戰、越戰、國共內戰、古巴導彈危機、阿富汗戰爭等衝突不斷,因此,金融市場的波動或震盪加劇,將是無法避免。不過也不必過度擔心,股市該表現還是會表現,台股就是在1990年創下歷史高點。

 

重點在於,科技與軍備競賽將日益白熱化,科技業台灣投資者非常熟悉,無需贅言,倒是國防工業,值得留意。

 

因為上一次的冷戰,美國為首的陣營之所以取得勝利,就是從1980年代開始對蘇聯發起了一系列外交、軍事和經濟上的攻勢,特別是太空和洲際彈道飛彈等軍備競賽,讓蘇聯的經濟承受嚴重負擔而落敗,國防航太相關的ETF共有四檔,詳列如下:

 

 

 

 

 

 

 

 

 

 

另外,貿易戰升溫,中國大陸商品將藉由轉口貿易來規避美國關稅,中轉地將受益,亞洲開發銀行(ADB)推算,由於生産將加速轉移到其他亞洲國家,預計東盟(ASEAN)等地區的對美出口將出現擴大,其ETF值得追蹤。

 

 

 

 

投資朋友如覺得成交量小,也可以追蹤類似概念如東南亞、東協等共同基金,都有機會藉著美中關係角力而獲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