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195年,摩洛哥穆哈德王朝第三任哈里發亞寇曼索將首都遷至拉巴特(Rabat),計劃興建一座最宏偉的皇城,其中還包括一座世界最大的哈珊清真寺

 

 

 

 

 

 12世紀的穆哈德王朝(Almohad dynasty)時期處於顛峰,亞寇曼索(Yacoub el Mansour)擊敗西班牙,一時聲名大噪,成為當代的名君。

 

 

 

 

 

亞寇曼索治軍有術,遷都拉巴特,大興建設,同時振興貿易、科學與神學,將拉巴特的建設發展帶往高峰,名列摩洛哥古代「四大皇城」其中之一。

 

以下是摩洛哥的四大皇城,Tony這趟旅行全都到訪了,日後再一一介紹:

拉巴特(Rabat)、菲斯(Fes)、梅克內斯(Meknes)、馬拉喀什(Marrakesh)

 

 

 

 

 

來到拉巴特,一定要來看看全世界最大的清真寺,否則就白來了這一趟了;園區大門入口兩側都有穿著傳統摩洛哥服飾的騎馬衛兵,到訪遊客可以盡情拍照。

 

 

 

 

 

入口的騎馬衛兵,其形象和Tony刻板印象中的高、瘦、帥有所不同,但也只能解讀為這是摩洛哥當地的審美觀,總之出國就放寬思緒多看多體驗就對了

(和衛兵合影絕對不可碰觸到衛兵,以免被傳到網路上成為國際笑話)

 

 

 

 

 

亞寇曼索於1195年下令興建哈珊清真寺,作為首都的信仰中心,不料亞寇曼索只活到39歲,清真寺工程因此中斷,原計要蓋86公尺的宣禮塔也只完成45.6公尺。

亞寇曼索死後,繼位的穆罕默德納瑟(Muhammad al-Nasir)將首都遷走,拉巴特從此衰落而荒廢,哈珊清真寺就這樣跟著荒廢了將近500年。

清真寺部份的建材分別在13世紀和18世紀時,被拆除用以製造船隻戰艦;留存的地基殘骸到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之中全毀,自此埋入荒煙蔓草之中。

 

 

 

 

 

到了20世紀法國殖民初期,在考古和探勘的努力之下,哈珊清真寺的遺址露出原始的斷垣殘柱,經過復原與重建,就是現在所看到的清真寺宏偉空間。

哈珊清真寺長183公尺、寬139公尺,佔地2.54公頃,在建造當年是西伊斯蘭第一大的清真寺,可容納兩萬人同時禱告。

 

 

 

 

 

 

不過Tony覺得哈珊清真寺復原得太新了,古蹟味道有點薄弱,只能從200多根的粗壯殘柱,去體會當年亞寇曼索在這裡建設未來藍圖的雄心壯志了

 

 

 

 

 

現在來到哈珊清真寺,除了200多根的立柱之外,最顯著的建築物就這座只建造了一半的哈珊塔(Hassan Tower),雖然只有一半,但規模還是挺驚人的。

哈珊塔以紅砂岩為建材,外牆厚2.5公尺,塔內不蓋階梯,只有環繞2公尺的斜坡,可讓宣禮員騎馬上塔帶領眾人禱告。

 

 

 

 

 

哈珊塔外牆飾以精緻的拱形幾何和植物圖紋,據說是以馬拉喀什(四大皇城之一)的庫圖比亞清真寺(亞寇曼索的祖父所建)為藍圖,兩座建築風格相近。

 

 

 

 

 

哈珊塔只完工一半就已氣勢驚人,這是拉巴特的象徵地標景物,Tony趕緊把握時間脫隊來和哈珊塔拍照啦~實在是對認真導覽的老師很拍謝了啊

(現在出團每人都有無線麥克風耳機組,可以一邊聽老師導覽、一邊認真拍照啦)

 

 

 

 

 

位於哈珊塔的正對面,一座現代化的建築物,四面為白色大理石牆,上蓋金字塔形的綠色琉璃瓦屋頂,這是穆罕默德五世陵寢(Mausoleum of Mohammed V)。

20世紀初,摩洛哥成為法國殖民地,當時的阿拉維王朝(The Alaouite dynasty)的蘇丹穆罕默德五世(Mohammed V)支持民族解放運動,促使摩洛哥於1956年獨立。

獨立後摩洛哥建立摩洛哥王國穆罕默德五世將蘇丹改稱國王,成為第一位君主,受到摩洛哥人的敬重,每個城市都能看到以他命名的重要道路。

 

摩洛哥的六個王朝:

伊德里斯王朝(788年~975年)

穆拉維王朝(1040年~1147年)

穆哈德王朝(1121年~1269年)

馬林王朝 (1244年~1465年)

瓦塔斯王朝(1472年~155年)

薩阿迪王朝(1549年~1659年)

阿拉維王朝(1659年~現代)

 

獨立後的三位國王:

穆罕默德五世(1927年~1961年)

哈珊二世   (1961年~1999年)

穆罕默德六世(1999年~現代)

 

 

 

 

 

穆罕默德五世(現任國王的祖父)於1961年去世,陵寢就設置在哈珊清真寺南端的空地上,這座園區就成為摩洛哥人前來向開國之父致敬的聖地。

穆罕默德五世陵寢外觀的石柱門廊與拱門雕刻尤其美輪美奐,齒輪狀的拱門造型,將伊斯蘭藝術提高到另一個美麗的層次,這在摩洛哥很多現代化建築都看得到。

 

 

 

 

 

陵寢門口的衛兵看起來英挺許多,Tony建議來此致意的遊客,和衛兵合影時要收斂一些歡樂的態度,畢竟在人家的墓地大聲歡笑總是不禮貌啊

 

 

 

 

 

陵寢內部是挑高上下兩層,下層大廳正中間的是穆罕默德五世的大理石棺,遊客只能在二樓廊道瞻仰下方的石棺。

 

 

 

 

 

除了穆罕默德五世之外,他的兩個兒子也葬在兩側鄰室(不在照片中的大廳裡面),其中之一就是摩洛哥獨立後的第二任國王哈珊二世(Hassan II)。

 

 

 

 

 

地下大廳裡,一位可蘭經讀經者長坐在角落,其任務就是定時的以麥克風誦讀可蘭經。不過Tony來的時間不湊巧,讀經者正在休息中

 

 

 

 

 

陵寢內部精緻而華麗,壁面舖滿繁複花紋的藍色瓷磚,天頂的材質是雪松木,巧手雕刻製成繁星滿天的夜空,來訪者可以細細品味這些精湛的裝飾藝術。

 

 

 

 

 

看完陵寢內部,也別錯過外部的華麗裝飾,這座噴泉素雅而貴氣,就是地板的大理石圖紋,讓Tony越看越頭暈,實在是美得令人暈頭轉向啊

(還素趕快離開的好,以免一上遊覽車就暈車了啊)

 

 

 

 

 

哈珊清真寺的四周,還留有殘存的城牆遺址,見證著當年亞寇曼索拉巴特的皇圖霸業,雖然壯志未酬,卻也曾經氣勢衝雲霄。

 

 

 

 

 

哈珊清真寺就在布瑞格瑞格河附近,站在烏達亞城堡的觀景平台上就能看到哈珊塔雄偉的身影,雖然只有半截成品,但仍是拉巴特天際線最醒目的焦點。

(烏達亞城堡介紹請看:「幻彩摩洛哥(2):拉巴特.烏達亞城堡眺望夢幻大西洋」這篇)

 

 

 

 


 

 

Hotel  FARAH是Tony在拉巴特住宿的五星級飯店,不知是否是長途飛行而虛累累,這家飯店讓人感覺就只是一般般的整齊、清潔,沒有太令人驚豔的氛圍

 

 

 

 

 

第二天Tony起了個大早,發現Hotel  FARAH地理位置極佳,距離哈珊清真寺只有五分鐘路程,旁邊還有一道壯觀的紅色厚實城牆。

 

 

 

 

 

飯店距離烏達亞城堡也很近,沿著布瑞格瑞格河邊散步邊拍照,大概10分鐘就可以看到烏達亞城堡的臨河外觀,Tony很喜歡這樣的清晨寧靜啊

 

 

 

 

 

布瑞格瑞格河的一處小碼頭,船伕帶回新鮮的漁獲就地販售了起來,引來識貨的買家挑選,還有準備搶食魚雜的漫天海鳥,清晨的河岸頓時忙碌了起來。

 

 

 

 

 

路邊的二手貨市場也開始擺攤做生意,這一區有點髒亂、空氣飄著怪味,Tony立刻提高警覺遠離該區,一路上倒是沒遇到任何人來騷擾Tony這個外來客啦

 

 

 

 

 

上面看到的傳統生活方式,全都是拉巴特老城區的風情,Tony在前篇提到,15世紀末,伊比利半島西班牙政權大舉驅逐穆斯林,30萬穆斯林成為難民逃往摩洛哥。

其中一部份難民佔據了烏達亞城堡,重建成安達魯西亞風格的藍白彩繪民房,另一批後到的難民就住進現在的老城區,一直維持著四百多年前的生活模式。

 

 

 

 

 

這張地圖上的橘、黃色虛線就是古代拉巴特保存至今的城牆所在地,新城與新城,其實只有一牆之隔,而Hotel  FARAH就位老城和新城區的交界區。

 

 

 

 

 

Hotel  FARAH外面的這道城牆,是17世紀增建的部份,厚實的城牆有如巨人般守護著城市的邊緣。

 

 

 

 

 

城牆大砲遺址,紀錄了早期防禦與反擊功能。12世紀亞寇曼索興建的城牆中,有一座風之門目前位於進出拉巴特的要道上,看到風之門就代表來到拉巴特了。

 

 

 

 

 

在大城市中追逐古代城牆的身影是很有趣的,但實際的行程是無法讓大家一一的下來和城牆拍照,所以Tony只好緊貼車窗,拍到幾座就算幾座了啊

 

 

 

 

 

一牆之隔,隔開了老城區與新城區,區分出傳統與現代,新舊不同的生活模式卻同時共存於拉巴特,接下來Tony就要帶大家看看新城區有多麼新穎

 

 

 

 

 

20世紀初,摩洛哥成為法國「保護國」(俗稱殖民地),其他內陸城市反抗意識較強烈,沿海的拉巴特被選為首都,展開都市計劃,建成如今現代化的拉巴特

 

 

 

 

 

拉巴特新城區帶有歐洲風味,是有著許多銀行、政府機關、國會、王宮、外國大使館的首都城市,高等學府的密集也讓拉巴特有了「知識之城」的美名。

法國的建設,使得拉巴特擁有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現代化基礎建設,所以獨立之後的摩洛哥王國,到現在依然繼續將首都設置在拉巴特

 

 

 

 

 

這趟行程名為文化之旅,安排的都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景點,所以新城區到底長什麼樣,Tony一點概念都沒有,只好跟維基百科借幾張照片來和大家分享了啊

(我覺得那輛公車,應該是剛出過車禍吧,這樣開上街不會出事嗎?)

 

 

 

 

 

 行駛在新城區的輕軌電車,是2011年動工的捷運系統,連結了拉巴特鄰近的塞拉特拉馬,三個市鎮形成一個都會區共同體。

 

 

 

 

 

前來拉巴特自助旅行的遊客,可搭乘輕軌電車輕鬆造訪鄰近的兩個城市。至於跟團的Tony,只能在店周邊晃晃,來加深一些對於這座城市的局部印象了啊

 

 

 

 

 

由於新舊城區緊臨而並存,建設現代化都市也保存老社區與古蹟,展現綜合性的新風貌,拉巴特全市在2012年入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單。

 

 

 

資料參考來源:林婉美著書「走入大絲路北非段-摩洛哥

 

 

 

拉巴特相關系列遊記:

幻彩摩洛哥(2):拉巴特.烏達亞城堡眺望夢幻大西洋

幻彩摩洛哥(3):拉巴特.哈珊清真寺之皇城霸業衝雲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