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選一首節約糧食的詩,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李紳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畢竟這首詩的後兩句給我們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可有意思的是,就是寫了這首至今還能在各大飯店看到的詩句的李紳,在功成名就之後,其生活作風奢靡到令人髮指,這簡直就是對這首詩最大的諷刺。

從“粒粒皆辛苦”到“見慣渾閒事”,詩人李紳到底經歷了什麼?

憫農

李紳家境曾經十分輝煌,祖父和父親都曾經是唐朝的高官,典型的書香門第,但是很不幸,在他6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在那個大家族的時代,幼年失怙,由於族人侵佔家產,李紳母子過的十分悽苦,所以李紳從小就見識了底層人民生活不易,也算是嚐盡了民間疾苦,母親含辛茹苦的把他拉扯大,他對底層的勞動人民是抱着很大的同情心的,也由此他致力於寫農民的哀苦,能寫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千古名句,這與他小時候的生活是分不開的。

奢華

人果然是善變的。十年寒窗,一朝高中,27歲那年,李紳中了舉人,也就正式步入仕途,但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位曾以書寫民間疾苦、號召人民節約糧食的詩人,搖身一變,成了奢靡浪費狂妄的典型,到底有多奢靡多浪費呢,據說,李紳愛吃雞肉,確切的說,愛吃雞舌頭,其餘部分,全部扔掉,在當時可謂臭名昭著,人人唾棄,真的很難將《憫農》作者和他聯繫到一起。以至於同時代一些文人嗤之以鼻!唐代詩人劉禹錫是他的朋友,混的沒有他好,又一次參加李紳的宴會之後這樣寫到:

高髻雲鬢新樣妝,

春風一曲杜韋娘。

司空見慣渾閒事,

斷盡江南刺史腸。

據說劉禹錫看上了李紳的家妓,李紳當場就將美女賜給他了,還誇獎劉禹錫的詩寫的好。

從“粒粒皆辛苦”到“見慣渾閒事”,詩人李紳到底經歷了什麼?

酷吏

當了官的李紳,不僅變的鋪張浪費,更重要的是他對百姓的苛刻,他在擔任淮南節度使的時候,因爲對百姓收取苛捐雜稅,實施嚴刑酷法,導致當地的老百姓苦不堪言,逃離家鄉。下面的官員向他彙報。但是他卻說:“你見過用手捧麥子嗎?那些顆粒飽滿的就會留下來,而秕糠就會隨風飄走,以後這種事情不必來報。

報應

也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吧,李紳雖然沒有得到報應,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報應居然落在了他的後代身上,而且報應的種子就是李紳親手種下的。生前由於他捲入了唐朝牛李黨爭,在他死後的幾年後,大中元年(847年),唐宣宗即位後處置了李紳所在陣營的所有官員,雖然李紳已死,但按照唐朝當時的規定,酷吏即使死掉也要剝奪爵位,子孫不得做官,因此,死去的李紳受到了“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的處罰。

從“粒粒皆辛苦”到“見慣渾閒事”,詩人李紳到底經歷了什麼?

李紳的故事,其實猶如我們今天的有些爲官者,年輕的時候,知道民生疾苦,爲民也算盡心盡力,但等到位高權重之後,就忘記了自己的初心,所以每每看到有些官員在落馬之後說的那些我是農民的兒子啊、黨培養了我呀之類話,就實在忍不住想問一句,李紳啊李紳,你在吃那幾百個個雞舌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粒粒皆辛苦呢?

對於李紳這個人,各位讀者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

文章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感謝你在百忙之中看完此文,你的點贊和評論,是對小編最大的認可,碼字不易,如果您喜歡,請點右上角關注,小編會給你帶來更精彩的內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