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張飛是個文人?畫家?甚至面貌俊秀?你可曾聽過這種謠言?

也就是所謂的「張飛文人說

史料上的張飛是個猛將,猛將可以很有軍事智慧,但在政治智慧乃至其他才華上則未必在行。

張飛文人說完全是後人編造出來的僞說,手法並不高明,卻唬過無數當代人。本文就是專門來戳穿這種謊言怪論的。

張飛是個文人?畫家?甚至美男子?別再信這種謠言了

張飛


關於漢末三國時代名將張飛,屢有傳言稱其文武雙全,書畫詩文皆通,甚至其相貌亦屬俊秀而非粗獷。

本文指出,上述主張純屬無根之木,於史難稽,相關資料皆僞造於明中晚期以後。

張飛能文說始作俑者即人稱有明博學第一稱的楊慎,初僅欲爲猛將添博雅氣象。

詎料後人持續加油添醋,張飛一變而「工書能畫」,再變而「大學問者」,今日更在網絡快餐文化下被變造成「通詩文之美男子」。凡此皆層累造成,偏離史料所載之張飛形象。

本文對原文進行了刪減,提取了其中精要部分,去除了一些繁瑣的細節。

本文目錄

一、前言

二、當時史料所載:猛將之張飛

三、明中葉以前:歷代書畫碑銘著錄中「缺席」之張飛

四、由楊慎至晚明:初步大改造之張飛

五、層累變形:完全文雅化之張飛

六、結語

一、前言

提起張飛(字益德,諡桓侯,?– 221),豹頭環眼,燕頷虎鬚,黑麪虯髯,忠憨魯莽而武勇過人的黑張飛、莽張飛、猛張飛,卻又粗中有細,時不乏鬼靈精,這種形象已深入民間。

張飛是個文人?畫家?甚至美男子?別再信這種謠言了

張飛


然而上述張飛形像近些年來屢遭懷疑。有人認爲張飛實乃一能文能武的美男子。

這類論點在網絡上盪漾,積非成是,三人成虎,還有人以此來爲張飛翻案:稱《三國演義》中有一點把張飛和關羽寫反了。種種說法,令人錯愕。

一時叱吒風雲的名將張飛,爭議不斷,有不少學者紛紛發表看法:

南城太守曾撰文否決所謂「張飛美男子」說;

蔡東洲指出諸種所謂張飛作品盡屬明人之僞作,張飛儒雅化都是明代文人爲其代筆;

胡寧則補強冀英俊之論述,清楚地指出各種所謂「張飛立馬銘」皆爲僞文物;

陳瑩嬑系統地考察了張飛形象自漢末三國迄《三國演義》成書前後之演變,用功甚勤。

然而對於「張飛文人說」是如何產生的,文史界好像還沒人對其作出詳細描述。

一般人甚至盲目的相信,或認爲張飛相關文物相當可信。

本文就張飛形象的演變過程,做一個簡要的梳理。

二、三國兩晉史料所載:萬人敵虎將張飛

根據《三國志》及《裴松之注》的記載載,張飛的性格特點以忠義、勇、暴爲主。

張飛之忠義,表現在其始終追隨劉備,爲之心腹,時人推許爲爲之死用、勇而有義、與劉備、關羽恩若兄弟。

張飛也屢受後人稱讚能義釋嚴顏,嚴顏自視爲斷頭將軍,他歸降張飛而更接近於「敬好漢」。

至於張飛是否被視爲士大夫之類?答案應是否定的。

袁準評價張飛:張飛、關羽與劉備俱起,爪牙腹心之臣,而武人也。

劉巴: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如何與兵子共語乎?

當然這兩個人難免對張飛有所貶損,但是至少張飛不以他的才華出名應當是屬實。

否則以張飛的桓桓武功,赫赫萬人敵名氣, 當的的史官怎麼會不知道呢,陳壽和後來的裴松之怎麼不記載呢?

東漢以來,文士地位漸趨崇高,魏晉南北朝以後,文學活動非常熱門。在偶爾所有提及張飛的文獻中,別說沒有一字提及善屬文了,就連他是否能書能畫也着不到一個字。

而名聲遠低於張飛的曹不興被稱能畫,惡名昭彰的吳末帝孫皓被承認善書,蜀中也有陳壽認定過的諸葛瞻「工書畫」,獨獨沒人論述張飛的書畫之才,若張飛真爲書家、畫家乃至能詩文,何至於單獨冷落他?

有勇略的名將,也不一定就需要有多高的文化。張飛不是文人,其實也不損害他的名將形象。

歷史上的張飛以忠義勇猛之名爲人所稱頌,所以沒必要硬生生將他變造爲一儒將甚至文人。

張飛是個文人?畫家?甚至美男子?別再信這種謠言了

張飛


三、明中葉以前:歷代書畫碑銘著錄中缺席的張飛

南北朝以來,關張併爲一時猛將代稱。以張飛之名聲,果其亦工於書畫,後世文人學者品評時,不應漏記,至少該有一二傳聞。

然逐一檢視今存自魏晉迄明初之資料,卻未見有人提及。迄明中葉前,名將張飛更從未披上「儒雅」外衣。

《三國志》中提及蜀人善書畫者,僅一諸葛瞻。之後迄明初之各類書畫著錄,其重要而見諸《四庫》者,如《採古來能書人名》、《書品》、《文字志》、《書斷》、《述書賦》、《法書要錄》、《歷代名畫記》、《墨藪》、《宣和書譜》、《書小史》、《圖繪寳鑑》、《書史會要》,凡此諸書中皆未見張飛。而傳世諸法帖亦罕及張飛之作品。

至於後文所將述及,巴蜀地區與張飛有關之所謂「立馬銘」、「與張遼書」、「真多山題名」等作品,更不見於《華陽國志》、《水經注》、《太平寰宇記》、《輿地紀勝》、《方輿勝覽》等地理著述中。

甚至金石類著述如《集古錄》、《金石錄》、《隸釋》、《隸續》、《寶刻叢編》、《金薤琳琅》、《金石林時地考》等亦不之載,所謂「刁斗銘」同樣不見於明中葉以前各種金石著錄內。明中葉以前,張飛在此類文獻上完全缺席。

張飛張桓侯「威名垂萬古,勇力冠當時」,其忠義勇悍亦未使他受任何君王猜忌,難道歷朝文人全都故意對其書畫才能視而不見,又不把記載其功績之碑銘當一回事,直到明朝後期才終於還他原貌?答案應該顯而易見。

張飛是個文人?畫家?甚至美男子?別再信這種謠言了

張飛關羽


四、由楊慎至晚明:初步大改造之張飛

史書上的張飛,具有勇與暴的性格,早期張飛祠亦帶有厲祀色彩,予人陰森感。

然而在宋代文人漸次提高蜀漢地位下,張飛之神格漸由戾狠駭人之陰神轉化爲護民保鄉之陽神。

又在庶民娛樂興起後,基於市民審美趣味之市井娛樂創造下,娛樂作品中之張飛性格更經歷了由「暴」到「莽」的演變,直接的粗暴化爲可愛的魯莽。

元朝俗文化興盛,加強了張飛的可愛化。

《三國志平話》中,魯莽直率,會闖禍卻又每每直接了當立下大功的張飛,可說是當時張飛形象的典型。

然而過度誇張化的《三國志平話》,角色間極不平衡,整體性大受影響。

《三國演義》大量參考史書,併爲了整體藝術平衡而對各角色特色加以修改,張飛誇張而近乎「超人」的喜感面相被削弱,卻被暗暗塞入了粗中有細,漸漸成長的慧黠。

初步予張飛以儒將色彩,稱張飛能書,就存世文獻看來,不早於明朝嘉靖(1522 – 1566)前。

張飛是個文人?畫家?甚至美男子?別再信這種謠言了

張飛


嘉靖間,已有博學之名的楊慎(字用修,號升庵,四川新都人,1488 – c.1562)陸續出版了他的各類作品。帶儒雅色彩乃至超世飄然之風的張飛描述,就首度出現在楊慎之作品中。

(一)楊慎作品中之張飛像並辨僞

楊慎作品中的「能文張飛」三件作品「刁斗銘」、「立馬銘」、「新都縣真多山題名」多次提及張飛書法。本文就針對名氣最高之「立馬銘」作重點分析吧。

(1)胡寧教授之辨析—張飛立馬銘

一件所謂其書甚工的「刁斗銘」猶不足以撼動世人,若有能附麗史事的文物,影響視聽的力量就大了。

漢建安二十年末(c. 216初),張飛在巴郡抵禦魏將張合的進攻並反擊,反將張合驅出巴西郡,使巴土獲安。此事亦張飛一生中極重要之功績,而楊慎《全蜀藝文志》中便出現了與此事相關的「文物」:「流江縣紀功題名」,稱此一紀功碑銘內容爲:

漢將張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合於八蒙,立馬勒石。

張飛是個文人?畫家?甚至美男子?別再信這種謠言了

張飛立馬銘


由此開先河,一系列「張飛立馬銘」(又稱作「流江縣題名」、「流江縣記功碑」、「流江縣紀功題名」、「紀功題名」、「張飛破張合銘」、「八蒙摩崖」、「八蒙山紀功銘」、「破張合勒馬銘刻石」等)紛紛問世。對於「張飛立馬銘」之辨僞,西華師範大學胡寧教授〈《張飛立馬銘》真僞考辨〉一文成果極佳。主要分析有三點:

a、源流不明

此銘文突顯於明代。明中葉以後有關《張飛立馬銘》的著錄相繼出現。此前文獻則未之見。

b、《張飛立馬銘》的內容歧異

《張飛立馬銘》雖僅有寥寥20字左右,但諸種典籍著錄卻出入不小。銘文中出現的戰地「八蒙」亦與史料記載不符。

c、《張飛立馬銘》的字體不類漢隸

今存五種《張飛立馬銘》之字體各自皆有弱點,作僞風格明顯。似明清時期隸書風格。

另外與漢魏晉紀功碑銘之慣例有不符。

首先是時間。大凡意圖借紀功碑銘垂名後世者,其歷史意識當驅使作者註記下立功之時點或期間。檢諸石刻資料大抵可證此說無誤。

其次則主事者官職爵號,或者還多出主事者之郡望。當事人既不願名堙滅而不稱,刻石紀功,本質就帶有炫耀心態。

有官位爵號者當然希望表現此時此地之身分,甚至表述自己的郡望,矜家門而榮故里。「刻石紀功」本身就與謙虛相矛盾。張益德既求留名千古,寧復含蓄若是?

換言之,若真爲漢末張飛欲刻石紀功,至少該有的內容大約如下:

(惟)(漢)建安二十年(十二月),徵虜將軍領巴西太守新亭侯(涿郡)張飛……

以可見的漢、魏、晉紀功碑銘作對比,即便有所殘缺,仍可曰幾皆作是例。而「立馬銘」中,凡此類內容全缺,更僅刻石不滿二十五字,又無韻無偶,張益德也太寒酸了吧?

論者或曰:那是因爲張飛僅用矛尖臨時揮灑而已。設若張益德果真膂力過人又內功深厚,“丈八蛇矛”更是神兵器,擊刺外兼可雕鑿,則多刻幾字,想必不妨。又何苦惜字如金儉吝若是?以矛代筆,怕只能當傳說,未可較真。

真僞勿論,兩件首見於楊慎作品內所謂張飛工書的證」,已可見楊慎意圖塑造的張飛,是個有勇略又兼具雅興的人物了。

張飛是個文人?畫家?甚至美男子?別再信這種謠言了

張飛


2、張飛能畫說

再次擴充張飛才藝,文獻可見就是明天啓間(1621 - 1627)出版的卓爾昌(浙江仁和人)之《畫髓玄詮》了。

《畫髓玄詮》祖本爲元朝夏元彥所著之《圖繪寶鑑》,卓爾昌據正德本或嘉靖本《圖繪寶鑑》改編重刻,改題作《畫髓玄詮》,另輯入關羽、張飛等傳說能畫者。後世稱張飛能畫,多引此書,惟爲避清聖祖御諱而改稱《畫髓元詮》。

然而卓爾昌書訛誤甚多,好篡易《圖繪寶鑑》內容,改後竟至幾不成文,而擅改韓昂序言,亦致吳麒之與韓昂二人言論混而難分。

要言之,《畫髓玄詮》並非一嚴謹之學術著作,很可能只是書賈圖利花招。如此書籍而以之充證據,不亦危乎?

卓爾昌以前之重要書畫著錄皆不見張飛,已如前述。雖「張飛能畫說」亦晚明創造之僞說,然而自此張飛才藝除翰墨外更增丹青,他已不只儒將,更近乎文人雅士了。

後人震於楊慎之博雅聰明,又因爲由楊慎開始散播,愈多作品引用「張飛工書說」甚至不考出處,造成一種「張飛工書說」乃古已有之的假象。經梳理後,易知其實不然。

五、層累變形:完全文雅化之張飛

受楊慎稱述張飛「刁斗銘」等作品的影響,張飛能文說開始發酵。

謝肇淛《文海披沙》中〈武人能詩〉條,雖只認爲樊噲、張飛、高敖曹等視同於文人是「武夫健卒」而以「宿根」能詩能文,且「能文」標準放得很寬:樊噲一番慷慨直陳也可以算「能文」。然而若對他該段斷章取義,加上所謂張飛「刁斗銘」,給人感覺彷佛張飛也同時兼能詩文,則張飛不只是稍具雅趣之儒將,更已稱得上詞章家了。

果然,張飛確實開始往這方面變形。除了有學養能通文外,甚至家世、相貌在部分人筆下都漸漸儒雅化。

(一)家世與教養:「富豪」、「本業儒」、「大學問者」

張飛是否出身富家,史料未載。此說實出自《三國志平話》,爲《三國演義》所繼受。

《三國志平話》雖稱張飛「家豪大富」,並未引申其出自書香之家。相反,卻是個衝動直接,好戰好酒,每每與各軍師唱反調,「煞麁」之武將。

然而後來乃有所謂張飛「本業儒」、「大學問者」說,文獻可見者有張光祖(1602 – 1680)撰於康熙三年之〈乃文辨〉。

該文徑將張飛比做張良,認爲絳灌之流皆不之及!然而該文虛構張飛早年本修儒業。

稍有歷史感即知,所謂「侯平日將有事於科名」,誤將兩漢察舉徵辟當作隋唐後科舉,其僞毋庸多言。更毋論全篇內容混史料、《三國演義》及其他雜說爲一談,極欠嚴謹。

至於其推論「非具大作用、大學問者,詎能智勇兼到」云云,更未免太酸腐氣。

果真非大學問者不能有大作爲,將置泗上亭長英雄劉邦於何地?

遑論漢末三國已有之黃蓋、王平、丁奉,後世名將沈慶之、麥鐵杖、郭崇韜、楊業、荊罕儒、胡大海、額勒登保、鮑超等,皆爲兼智勇之名將而不必爲所謂「大學問者」。

當然,就算是名將,張光祖顯然還是看不起「木強敦厚,不好文學」卻「可屬大事」爲漢朝立大功的絳侯周勃,只願把張飛比作留侯張良,亂捧張家同宗,立論過於主觀!

到網絡時代,更有人直接宣稱張飛能詩能文,穿鑿過甚!果真張飛詩文俱佳,後世辛苦輯佚諸家如嚴可均、逯欽立等不應一無所獲。

縱然鍾嶸、蕭統、徐陵、郭茂倩等人皆欠缺眼光,未曾評點收錄張飛作品,豈《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類書亦不願爲張飛保留一鱗半爪乃至片言隻語稍稱其能詩文?

恐怕事實只是:張飛並無這方面的專才,至少無特出之處而無文獻或聲名可傳世,並非所謂「儒將」。

也許讀者會懷疑,說不定後來人有獨得之祕,他們重新發掘了張飛的真實形象。王觀堂先生不就重視「二重證據法」,認爲古物資料與文獻應並列齊觀?

「二重證據法」固應重視,但辨僞功夫實不可少。尤其明朝人僞造風氣興盛,治學作風亦不嚴謹,所遺資料應仔細檢視。已如前述,種種用以支持張飛能書能畫乃至本爲文人之論據,全數欠缺堅實基礎,禁不起考驗。

張飛是個文人?畫家?甚至美男子?別再信這種謠言了

關羽


(二)形貌:由「美秀多髯」至「無須美男子」

繼氣質改變後,張飛連形貌也再受到重構。此即所謂「張飛美男子」說。

最初楊慎雖欲將張飛儒雅化,似猶未在張飛形貌上大做文章。關於張飛的形貌,爬梳原始史料,全無可資徵引者。

有之也已是晚唐李商隱(c. 813 – 858)〈驕兒詩〉中所謂「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句了。

李商隱該句解釋稍有紛歧,唯無論此「胡」字如何解釋,至少其與口吃同屬被謔笑之樣態當無誤。

當然,李商隱所處時代距漢末三國已相當遙遠,不可以之爲據亦屬實。

然而被謔笑的「張飛胡」的確可能是後來「莽張飛」樣貌的先聲。

其後劇作家、小說家底下,「黑臉」、「豹頭環眼,燕頷虎鬚」之說,紛紛出籠,或許正是依着「莽張飛」形象作的想象。

至晚明,董斯張(1587 –1628)《廣博物志*卷四十六*鳥獸第一*獸上》卻有如下記載:

張飛有馬號「玉追」,時歌曰:「人中有張飛,馬中有玉追」。《寰宇記》

萬曆間有此記載者不只一家。然此記載一樣可疑。可疑處且勿論,此記載雖未討論張飛本身形貌,卻似乎在張飛的「配備」上開了俊秀化的先聲:

本來元雜劇中給張飛配備的坐騎是匹黑馬,時或稱作「烏騅」,此處改「烏騅」作「玉追」,似已將其坐騎改雅字。

而歌謠中「人中有張飛」句,似兼贊張飛的神態與形貌,雖不甚具體,已予人想象空間。

其後李綠園(1707 –1790)小說《歧路燈》,則聲稱張飛是「美秀多髯」,秀氣化的同時,形象與關羽稍重迭。如此改造或與李綠園之士大夫心態有關。

時至今日,竟更有所謂「張飛美男子說」問世,欲徹底將張飛形貌變造成俊秀之生扮!

此說大要,謂張飛兩個女兒先後嫁給劉禪,必屬美貌,從而張飛本人相貌定當不差;更佐之以「傳說」「唐代工匠爲紀念『五虎上將』張飛」所雕塑之「慈眉善目」「臉上竟沒有一根鬍鬚」之不知名、未確認之人頭石像,稱「該石像的發現,使人們對張飛的真實面容不得不重新加以考證」。

關於此說,沈伯俊先生早已提出有力批駁。即:

一、張飛外貌出身,史無明文;

二、古人選後重德不重色,政治因素大於外貌因素,劉禪又不以好色聞,甚至董允公開不允許劉禪「廣後宮」;

三、縱然假設張飛兩位女兒外型出衆,也不能推得張飛必爲美男子,父母與子女間遺傳關係十分複雜。

沈先生所說已可充分釋疑。根本重點,即原始史料未載張飛相貌如何:既不像諸葛亮那樣有句「容貌甚偉」又不像關羽那樣被稱爲「美鬚髯」。

《三國志》裏周瑜好歹被稱爲「長壯有姿貌」;而陳壽未載荀彧外貌,裴松之便爲之抱不平而以史料補充其姿容;甚至如趙雲至少有《雲別傳》說他「姿顏雄偉」;被司馬家整肅之何晏而有《世說》不忘其「美姿儀,面至白」。

其餘原始史料中述及漢末三國羣英之容貌者猶不少,而獨缺「雄壯威猛」之張飛。第一手史料既未描繪張飛姿容,後人何由而得推論張飛爲「美男子」?

凡此種種,俱屬對張飛層累附加之雜說。或即專爲反對《三國演義》而來:爲翻案而翻案。

其實硬把張飛說成清秀飄逸的「美男子」,實在也只是種想象力貧乏。難道粗獷就不能有型?甚或難道不能是「驅幹雖小腹中寬」?

無論如何,史料失載。創作者當然可以自由想象,然而非得以此作翻案文章,分出此是彼非,就不免可笑了。

六、結語

本文之作,但爲探索歷史現象,尋學術之真,無意唐突古人。

筆者自知才疏學淺,略陳鄙見,只望能做古人之諍臣。相信王弇州、陳晦伯等前賢若有知,縱未必認可筆者之結論,當亦贊同筆者之出發點。

寫在最後:喜歡三國和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公衆號「三國故事」,有些很精彩,有些很逗比,感興趣的可以訂閱一發,多謝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