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綠林道顯赫一時的“馮老大”,最終成了“張小個子”的屬下

張小個子對兒子“小六子”說:什麼是江湖?江湖就是人情世故。聽完,小六子一臉懵逼。

張小個子搖了搖頭,嘆了口氣:“小六子,你終會懂得這句話。”說完,張小個子出了院門。夕陽正好,他彷彿看到了二十年前的自己,也彷彿看到了那個“意氣風發”的馮老大。

馮老大去京城有一段時間了,張小個子知道,馮老大已經“折了”,張小個子又搖了一下頭,再次嘆息:“三哥,你終究還是放不下自己的身段,何必呢?”

張小個子和馮老大的第一次相逢

曾經在綠林道顯赫一時的“馮老大”,最終成了“張小個子”的屬下

瀋陽帥府

張小個子有名有姓,他大名叫張作霖,字雨亭,小名叫“老疙瘩”。

1892年前後,張小個子在圖河堡鎮大車店當雜役。在一個下午,夕陽西下之時,一個英武挺拔,器宇不凡的年輕人來到大車店住店。張小個子眯着眼,看陽光照出這人“滿臉的生動”,不禁想起了那句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因爲欣賞,所以殷勤。張作霖忙前忙後,只爲了照顧好自己負責的這個主顧。十來歲的小子,給客人帶來了不錯的印象:人機靈,有眼色。但,來人沒有多說話,第二天一早就匆匆走了。

之後的歲月,英武的年輕人又來了兩次,張小個子終於和他熟悉了。既然熟悉了,話就說開了。看到張作霖的機靈,此人大氣地介紹了自己,當聽到“馮麟閣”三個字時,張作霖差點暈倒,天哪,這不就是遼河兩岸最厲害的“綠林好漢”之一嗎?17歲出道,殺富濟貧,替天行道,行俠仗義,名滿江湖。

張作霖有點懵,馮麟閣笑個不停:“對綠林的事感興趣嗎?”張作霖使勁地點了點頭。於是,馮麟閣開始講述那一方江湖中的恩怨情仇,講述“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講述懲奸除惡的壯舉......

每每聽到馮麟閣講述那些“江湖事”,談論那些“綠林情”時,張作霖都很激動,感覺熱血沸騰。此時,張作霖暗暗發誓,以後一定要當馮麟閣那樣的江湖好漢。

這個階段,馮麟閣是“馮老大”,而張作霖只是“張小個子”。

我要做一個“馮老大”那樣的漢子

曾經在綠林道顯赫一時的“馮老大”,最終成了“張小個子”的屬下

日子不好過,幹些雜活,做做獸醫,都掙不了大錢,娶媳婦都是問題。張作霖每每夜深人靜之時總是問自己:我的人生就這樣過嗎?不,我要做一個馮老大那樣的漢子。

但想到母親,想到自己僅僅只有十七八歲,張作霖又猶豫了。就這樣,又晃了一年多,在1894年,張作霖當了兵,和“馮老大”走了兩條完全相反的道路。

在軍隊裏,張作霖很賣力,不久就升職了,是個哨長,這個官位有多大呢?相當於排長一個級別。趁着正在風頭上,張作霖回家娶了心儀不已的姑娘趙春桂。可惜,官沒當多長時間,部隊移防了,要撤回關內。張作霖家有老孃,還有嬌妻,於是就回了家。

家中的日子,真心不好過,沒有收入了,口袋空得要命。全家人還要生活,怎麼辦?張作霖的腦海中閃過“英武挺拔”的漢子,那是馮老大。於是下了一個決定:去投奔馮老大。家中人有些擔心,但拗不過張作霖的牛脾氣。

張作霖找到了馮麟閣,看着那個僅僅比自己大九歲的漢子,有着說不出得灑脫,張作霖羨慕極了。他想,給馮老大做一個侍衛,能緊緊跟在馮老大身邊他就知足了,那樣他可以學很多的本領。

但是,他還沒說自己的具體要求,馮老大就指着身邊一個壯漢說道:“你先去跟董大虎一段時間!”張作霖低下頭說道:“好吧!”縱然心裏有千萬個不願意,但馮老大那堅決的命令,自己怎麼能不執行呢?

要做馮老大那樣的大哥,只能另闢奇徑

曾經在綠林道顯赫一時的“馮老大”,最終成了“張小個子”的屬下

張大帥曾經的馬車

跟着董大虎的那段日子,並不像馮麟閣曾經描述的那樣行俠仗義,也不像自己想像中的江湖。說是劫富濟貧,但更多的是在打家劫舍;說是替天行道,可很多時候在魚肉百姓。

張作霖知道,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這個江湖也不是自己想像中的江湖,他要尋找屬於自己的江湖。

張作霖走了,回家了。當然,沒忘了給馮麟閣打個招呼,他希望只有“董大虎們是那樣”,他希望自己的馮大哥還是那個義薄雲天的漢子。

回到了家,發現形勢已經大變,由於甲午戰爭後,地方政府管理混亂,使得地方上犯罪情況增多,殺人防火,此起彼伏。當過兵的張作霖,看到有些地方開始建立了“護村隊”,於是在岳父的幫助下,自己也成立了“護莊大隊”,當時叫“保險隊”。

保險隊提供安全保障,富戶們、村民們繳納一部分錢。由於敬職敬業,而且“工作業績”突出,讓村莊受益很多,安全事情發生很少,村民們很高興。於是又有鄰村要求他們提供保護。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張作霖的保險隊竟然做大了。多的時候,竟然能保護二十多個村莊,成了一方豪強。

保險隊是做大了,但張作霖要求很嚴格,要求大家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

就這樣,張作霖的團隊不是最大,但聲譽非常好,在遼河兩岸,成了一股清流。

日俄戰爭來臨,張作霖迅速崛起

曾經在綠林道顯赫一時的“馮老大”,最終成了“張小個子”的屬下

隨着自己的隊伍不斷壯大,張作霖的自信心越來越強,他發現自己離馮老大“越來越近”,雖不能超越,然而也是相差不大。

有些時候,當我們事業不斷成功時,我們的自信就會大大增強。無疑張小個子的自信在增加,整個人在蛻變。

由於朝廷在東北的兵少,所以朝廷有了把“地方勢力”拉到“國家隊序列”的意思。於是,張作霖搖身一變,成爲了吃官糧的人。

日俄戰爭來了,在張作霖看來,這是國家的恥辱,別人要打架,跑自己家來,這算什麼事?但無可奈何,政府羸弱不堪,只能這樣。

可是,只是靜靜地看着“兩個大佬”打架,感覺有些不對勁。有一天,張作霖想通了,其實,自己可以發點小財的。於是張作霖先是給俄國人提供一些幫助,賺點外快。但是錢不好掙,日本人不好打。而馮麟閣那邊,在堅定地配合日本人,打俄國佬。

在馮麟閣的建議下,張作霖換了方向,也開始幫日本人對付俄國佬。最後,日本人贏了,俄國人輸了。馮麟閣和張作霖都獲得了不少的利益。

這時候,馮麟閣開始仔細打量張作霖,這“張小個子”可以啊,個子不大,能量不小。

此時的馮老大,還是馮老大,但張作霖的個子彷彿高了很多。

八兄弟結拜,張作霖和馮老大開始平起平坐

曾經在綠林道顯赫一時的“馮老大”,最終成了“張小個子”的屬下

張作霖話劇

事情的發展,就是這麼奇妙,不經意間,你會發現,身邊的小樹會竄高一截。馮麟閣不經意間,張作霖已經壯大了。

1906年,1907年,鑑於地方勢力的強悍,清政府準備把地方武裝勢力的頭,予以重用。於是,馮麟閣、張作霖都成爲了巡防營的統領,這算上道了。

在張作霖崛起的十多年裏,東北大地上,各方豪傑,吵吵嚷嚷,你來我往,最終有8位比較厲害的留了下來。於是8人在1907年義結金蘭。

這八人是:大哥馬龍潭,二哥吳俊升,三哥馮麟閣,四哥湯玉麟,五哥張景惠,六哥孫烈臣,老七張作霖,八弟張作相。

曾經不可一世的馮麟閣仔細一瞅,發現一個事情,張小個子和自己已經是平起平坐了,想起那個大車店的張小個子,馮麟閣苦笑不已,人生真的是充滿了變數。

張小個子做了“大哥們的大哥”

曾經在綠林道顯赫一時的“馮老大”,最終成了“張小個子”的屬下

1912年民國建立,袁世凱看到張作霖和馮麟閣的勢力了得,於是分別任命張作霖和馮麟閣爲第二十七師師長、第二十八師師長。在馮麟閣看來,兄弟們就這樣平起平坐下去了,這事能接受。

但是,事情卻不斷髮生着變化。

1916年,張作霖被“北京政府”任命爲奉天督軍兼省長,這一下子炸了鍋了。因爲張作霖成爲了“大哥們的大哥。”

馮麟閣感覺接受不了,想想子曾經是名揚遼河兩岸的馮老大,怎麼能居於張小個子之下呢?此時,和張作霖鬧了彆扭的湯二虎,也隨即和張作霖鬧掰了。馮麟閣開始思考,如何扳回來一局。機會終於來了,這個機會就是“張勳復辟”。在馮麟閣看來,如果張勳復辟成功,他的人生會發生極大地變化,他的職位遠不是一個督軍能比擬的。

就這樣,馮麟閣和湯玉麟爲了“曲線救國”,把賭注押到了“張勳復辟”上,失敗可以預見。1917年張勳復辟失敗後,馮德麟被當局抓了起來,湯玉麟逃了回來。

看到自己成爲了“大哥們的大哥”,張作霖是高興的。但想到馮大哥曾經意氣風發的樣子,張作霖很感慨,然後撥通了段祺瑞的電話.......

不久,馮麟閣出來了。兩人的見面很安靜,只是互相看着。

張作霖隨即說道:江湖,就是人情世故。馮大哥,謝謝你對我曾經的照顧。

馮麟閣擺了一下手,輕輕說道:“我還是我,你卻早已不是你,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結果。”接下來,兩雙手重新握到了一起.........

江湖數十年,遼河依舊,但大哥們卻都已成爲了張作霖的小弟。正應了那句古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變了的是人,沒有變的是那條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