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廣東省蒙古族居民超30萬,其中散居在廣州、深圳等地的蒙古族近佔70%.本地蒙古族後裔主要分佈在龍川縣、興寧市、惠州市、惠東縣、陽江市,共有三支:

一爲廣東龍川佗城沙氏蒙古族後裔。 據記載:廣東省龍川縣沙氏爲元朝人達魯花赤阿里沙之後裔。

廣東省的蒙古族爲什麼那麼多

沙氏故居

達魯花赤是元朝各級行政長官(蒙人)的官名,阿里沙是蒙古的一個氏族名。元順帝王正二十年(1360年),阿里沙從今江蘇江寧縣調粵爲循州刺史(治所在今龍川佗城),元亡後滯留循州,卜居善慶廂。從二世始改稱沙氏,阿里沙入粵至今已六百餘年。據《興寧縣誌》記載阿里沙公後裔---四世沙景宏曾經在作過水口司牧(司牧是官名)爲興寧沙氏之族。其後裔已完全漢化。龍川沙氏主要居住於佗城鎮內, 田排村,靈江村,佳派等地有3000餘人.

二爲廣東陽江的蒙古族後裔,分佈在常德桃源縣、湖南張家界桑植縣、傳爲早期蒙古駐軍留防後裔,具體如何考證、是否與廣東陽江沙氏有淵源,均不清楚。按廣東省陽江市沙姓族譜記載:祖先沙不丁的墓在陽江。

元朝太尉沙不丁,蒙古人,原本做過太尉同,平章事,後在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0年)在抗擊明軍中,病死於恩平境內,他留下四個兒子,兩個在陽江,一個在福建,一個在北方(具體不明),(其北方是否爲湖南桑植,不得知)他兒子祖福,將沙不丁葬在原陽江新洲鎮那篤雞冠嶺背南坑處,此山稱"文星居海外,貴子出他鄉"。


廣東省的蒙古族爲什麼那麼多


沙不丁墓是陽江四大名墓之一,歷史悠久,從元末明處至今,是唯一完好保存下來的兩個中的一個,山也是陽江的四大名山,今年清明有兩百多人拜祭,其中很多是從各地趕過來的.其族譜,共十六個字:道德恆傳,光開世業,文才廣進,大啓鴻基.

又按:《陽江志》/《陽江志》(民國14年版)記載,沙不丁,蒙古人,元末官德慶路達魯花赤(注)。官至太尉,同平章事,統領部隊駐在廣東。明洪武三年(1370)在抗擊明軍中,病死恩平境內。其子祖福,將沙不丁葬在陽江縣新洲鎮那篤雞冠嶺背南坑處。清道光年間,該墳地被異姓侵葬,經官府查究後才移葬於沙帽山。

廣東省的蒙古族爲什麼那麼多

三爲佛山市蒙古族後裔。順德陳村鎮羅亨村,一個村的人都是蒙古族,都姓雲,雲姓是典型的蒙古姓。羅亨村是一個花卉村,遠近聞名。雲家人現在是種花人,但祖上可了不得,曾經出將入相,當過廣東省的主要領導。雲氏先祖叫雲海,這個雲海與廣東沒有什麼關係。二氏祖叫雲從龍。這個雲從龍是宋代末年的進士,元滅宋,蒙古人當家,這雲從龍便發達起來,先是當了行中書省參知政事,這是在中央工作。後來外放,到廣東道當了提刑按察使,廣東宣撫使,據說官聲不錯,元朝中央政府認爲他政績彪炳,功在南疆,死了以後被皇上追封爲正一品官,奉皇上諭旨,厚葬於廣州市白雲山。由於有了雲從龍墓,墓後的山就被後人叫成雲家山。

現在順德雲氏蒙古族鄉親,有分居海南省文昌縣的,還有南走海外,定居新加坡、泰國的。元亡明興,留居廣東的蒙古人定不止順德雲氏一支,不過歲月流逝,血脈交融,不少已經化爲漢族,識別不出來了。

廣東省的蒙古族爲什麼那麼多

生活在廣東的蒙古族同胞雖然遠離草原幾百年,但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觀念一直在延續,2015年深圳那達慕、2017年11月26日舉辦的首屆全球海上那達慕等活動有力地推進了草原文化與城市文化的完美結合。青海蒙古族祝賀你們!


廣東省的蒙古族爲什麼那麼多


廣東省的蒙古族爲什麼那麼多


廣東省內蒙古商會和惠州內蒙古商會於11月25日至26日在惠州濱海舉辦首屆海上那達慕大會,以此架設蒙粵兩地文化交流的橋樑,而這也將是全球首次將那達慕大會從草原搬到海上舉行,不僅讓讓所有人大過眼癮,也讓生活在惠州乃至廣東的蒙古族同胞,得以一解鄉愁。


廣東省的蒙古族爲什麼那麼多


廣東省的蒙古族爲什麼那麼多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那達慕”蒙語的意思是娛樂或遊戲,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是人們爲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廣東省的蒙古族爲什麼那麼多


廣東省的蒙古族爲什麼那麼多


記者在發佈會現場瞭解,在廣東,蒙古族居民超30萬,本次海上那達慕大會將邀請來自內蒙古自治區和廣東省及惠州市的80餘名選手參加海上那達慕競技,預計可吸引到場觀衆達千餘人。

作爲首屆海上那達慕大會舉辦地,記者在惠東東部灣看到,已有穿着民族服裝的蒙古族朋友陸續聚集在此。活動還未開始,他們就在主場地內進行了熱身,同時,還有惠州內蒙古商會的企業在現場展出蒙古族特色服飾、美術以及當地特產,從奶製品到美酒,從服裝到紀念品,應有盡有。


廣東省的蒙古族爲什麼那麼多


廣東省的蒙古族爲什麼那麼多


最讓人熱血沸騰的,則是那達慕大會的“傳統項目”——被稱爲“男兒三項”的博克(摔跤)、射箭和馬術,每一項比賽都充滿了趣味和懸念,最有趣的是,項目將在海灘和海上游艇舉行。

惠州內蒙古商會會長哈斯塔娜介紹,大會還特別安排了觀衆的互動環節,現場觀衆和嘉賓可通過報名參與多個項目比拼,很多遠離家鄉多年的蒙古族朋友,都渴望一展身手。


廣東省的蒙古族爲什麼那麼多


主辦者希望通過將原汁原味的“那達慕”搬到惠州,搬到海上,使在南粵打拼的蒙古族朋友增強凝聚力,同時也讓蒙古族的風情、文化在廣東和惠州得以推廣。


廣東省的蒙古族爲什麼那麼多


廣東省的蒙古族爲什麼那麼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