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

我們老家是河北省承德,並沒有太多的習俗,基本和千家萬戶一樣。首先在春節前幾天,必須要去給祖先上墳。這個是必須的,如果不是離家太遠等特殊原因是必須要去的,我們這裡相信去給老祖宗上墳會給來年帶來好運氣,祖先才會保佑。

然後就是準備過年,買年貨了。雞鴨魚肉都收拾乾淨準備好,準備做最重要的年夜飯。等到了三十那天早餐,第一件事就是貼春聯,辭舊迎新嘛!然後家裡會蒸一鍋饅頭,給家裡的神仙上供,給天地上供。我覺得這是最有風土人情的風俗了!

然後一大家子人做好飯菜後就開始吃年夜飯了!我們這裡必須吃餃子,然後必須有魚,也是討一個彩頭,年年有餘。然後大家就是喝著小茶,一起看春晚了!

第二天初一早晨要早早的起床,然後去親戚家挨家挨戶的拜年,那才叫熱鬧呢!一大家子組成一個隊伍,誰家人多就說明誰家的人丁興旺。

拜年結束了基本就熱鬧勁就過了,然後剩下的幾天就是在自己家吃吃喝喝打打麻將,然後就準備返程了!


謝謝邀請,我家是山西朔州的。

記憶中的春節到現在的春節,說一樣又不一樣,有些習俗還在。

先說一樣的就是前期人們打掃衛生了,各家都在忙著加工過年的食材,比如炸各種肉食,還要做白面花膜,還要買各種水果,乾果,買對聯。

不一樣的是,每一年街面上的變化都不一樣,小時候的地攤,再以後的小商店,再到商場,再到專賣,而且街面一年比一年乾淨,但是車一年比一年多!小的時候滿街跑,現在小車滿街跑!

再說春節那天,人們忙著貼對聯,掛燈籠,掛小旗,現在生活好了,孩子們大多不出去玩,不是手機就是電腦,大人們忙著備團圓飯,包餃子。有時包的餃子里會放一枚洗乾淨的硬幣,代表著運氣。到了半下午傍黑點的時候,家裡男人,拿著香和符,紙錢去燒紙點香接祖宗,回到家給供上,當然少不了供品,這就是代表著一起過年。在晚飯時,還要給供點我們吃的飯菜,還有的敬一杯酒。(一直供到十五,餐餐供)

然後,人們邊吃飯,邊看春晚,最近幾年又增加了搶紅包。待到12點時,出去發旺火,在旺火最旺的時候再敬裱。孩子們就開始放花,點鞭炮,這個活動完了後就是孩子們拜年了。這是孩子們最開心的環節了。

剩下的活動就是要麼熬年,要麼睡覺!還有年三十,十二點以後,地下不準掉水滴。

初一,初二。拜年。各家各戶去半門,喝杯糖水,嘮嘮家常。

初二,我們這裡還要去接喜神。去老丈人家吃飯,傳統是初二請女婿。

初三,初四以竄門或娛樂為主了,

初五,我們這裡也有破五這麼一說,不出初五,不出遠門。最近幾年也不講究了,大多因為工作,有的初三就坐上了回單位的列車。

在初十一,十二,的時侯會有村子,鄉鎮的拜年小隊伍。

在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五才是最熱鬧的幾天,白天看熱鬧,晚上看燈,有幾年還有煙火晚會,就是放煙花!

在十五那天,我們都要圍著縣裡最大的旺火正轉三圈,反轉三圈,祈求來年事事順利。然後回去吃圓宵。家裡的人還要把祖宗那再供一次,上香叩頭燒紙送走!

這就是我們這裡的春節和正月!


你好!謝謝悟空邀請。

首先,介紹一下,本人北京郊區。在我的老家過年是這樣的,三十上午是去祖墳上墳,放鞭炮,給祖宗拜年。下午就開始準備晚上的年夜飯了,年夜飯非常豐盛,雞鴨魚肉都用,我家通常是我的本家在一起吃年夜飯,一大家一人,有老有小,非常熱鬧。晚上是看春晚。我們這裡三十是一晚不關燈不關門的,隨時都能去左鄰右舍聊天,因為一年了,只有這個時候最清閑,可以放開了聊,聯絡一下感情。聊聊工作,聊聊生活,聊聊以前有趣的事。到了初一早上放了鞭炮,先給家裡的父母長輩拜年,然後就開始吃餃子了。吃完餃子開始初一的大拜年,要把村裡的朋友鄰居都拜一遍。初二就是回娘家的回娘家,可以去稍遠的親戚家拜年了。初三還是繼續拜年,稍遠的朋友家拜年。初四基本上就拜的出不多了,還有什麼朋友親戚沒拜年的就初四趕緊不上吧。到了初五就是破五了,可以掃掃院子,可以幹些小活兒了,破五破五就是這意思。初六七的就準備著上班。

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烙餅攤雞蛋。破五也是吃餃子。過了初五年就過的出不多了。

你家是怎麼過年的呀?


我們老家過春節很簡單,沒有太大的講究,首先在三十日的下午,我們每家每戶,大人小孩都要去給我們的祖宗拜個年,這個時候熱鬧非凡,人擠人海,你去我來,墓地上鞭炮聲不斷。拜好年回家,準備年夜飯,這頓年夜飯,定要吃上魚,老;們說年年有餘,還要吃餛飩,說是家裡錢年年堆起三來的意思,然後看春節聯歡會,守歲到十二點鐘,新的一天開始了,每家每戶鞭炮煙:花聲衝出雲霄,一道道火光劃破天空,照亮大地,可真熱鬧,春節第一頓飯就是湯糰酒湯,然後吃青菜炒樹茹,老人們說吃了這道菜,掙錢自顧自,吃好飯,大家開始坐立不安,大人小孩開始行動,老人聚在一起嘮叨家常,中年人聚在一起,三缺一,配好隊搓麻將,小孩子崩崩跳跳,搭上自己的小夥伴,開始他們的寒假生活,我的家鄉過年就怎麼簡單,謝謝悟空邀請我回答


我老家廣西的,我們這過新年比平時熱鬧多了。年三十這天,中午就開始為年夜飯做些準備了,殺雞,扣肉,這不能少,總之搞得很豐盛,畢竟年夜飯嘛,煮飯多煮些,給剩一些,代表年年有剩的意思。小孩早早就洗好澡,穿上新衣服了,高高興興等著大吃一餐,畢竟農村平時沒那麼多菜的。年夜飯過後,小孩看下電視就睡了,初一起早些,跟家人一個個拜年,領紅包,是小孩的連做夢都想著的事。大人空閑時

貼對聯,走鄰居家聊聊天,吹吹牛,等到凌晨,準時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到來。我們這,初一這天,就是去玩的,去鎮上,有很多節目表演,大人小孩都去看看熱鬧的。初二就是回娘家的日子,打下的日子,就看自己安排來走親戚了。


謝邀。鞭炮齊鳴迎佳節。我的家鄉過節,和其他省市沒有太大的區列別。除夕開始,迎著晨曦貼對聯,貼福字,中午回父母家吃團圓飯,滿滿一桌子菜,葷的素的十六種菜肴,樣樣具全,好熱鬧,吃過團圓飯,開始娛樂,男士們,撲克,麻將玩起來。女士們開始準備肉餡包餃子,吃餃子看春晚,家人在一起,從古論今,聊聊天,其樂融融,不知不覺,除夕夜到了,家家戶戶放鞭炮,鞭炮齊鳴,五顏六色的煙花,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風景這邊獨好。年初一,早早起床,準備迎接親朋好友的拜年,一聲聲吉祥的問候,影印著他(她)們的真摯與溫暖,年初二,回娘家的回娘家,走走串串,一直到初五,走親訪友,盡情的玩樂,歡天喜地過大年,初六這天,玩累了,休息,養精蓄銳,迎接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這就是家鄉的節日味道,久久難忘。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