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賣女兒不收錢的

(此圖不是我表姐婚宴,她沒那麼高規格)

早上接到一位老表姐的電話,她可真老了,老孃給我看照片,一個非常純粹的老太太。上一次見她,大概三十多年前,她的婚禮。我不愛走親戚,自那後也沒去過親戚家。但她的婚禮我不得不去,她被耽誤得太晚了,近三十歲才成親。我時讀初中,其實是爲了維護自己的信念去的,我願意所有無私奉獻的人,有個好回報。

表姐耽誤,是因爲表哥執意當兵,在雲南邊防部隊去了幾年。舅舅老了,舅媽一身病,還有幾個表弟妹還小,表姐只能留家幹活。那幾年,舅舅到縣城趕集,都到我家吃箇中午飯。有人說起哪家賣女兒的事,他就低頭。我媽也不說話。

表哥被複員回來後,沒兩個月,有人給“講”了一個。年紀有點大,表姐沒意見。舅舅來縣城採辦,叮囑我一定要去,我答應了。到他家十公里,擺了六桌,吃了一通,打包回家。

那是1980年代末,廣西農村生活條件一般,舅家幾乎盡力拿出最好的菜了。吃着飯,接親的來了,表姐照樣哭了一下,被接走了。親戚安慰舅舅,好了,把她賣出去了。

其實賣我表姐沒賺錢,除了收我表姐夫家兩個豬頭幾條豬肉加些麪條糖餅,沒收其他任何。我所有的表姐出嫁,都沒收過夫家一分錢;所有的表哥娶妻,也沒付給孃家一分錢。本地說賣女兒,可能承傳有中原文化納吉納采付聘禮之意,但在民生哀哀之時,最大的心願是給女兒找個好出路。

到我小表姐出嫁時,生活條件又好了些。小表姐夫是個愛玩鬧的人,據說婚禮時請了臺十六毫米的放映機,以蚊帳爲幕布,循環放《地道戰》。他在南流江打魚爲生,因我體弱,連着幾年,隔天送點塘角魚或田雞來,我媽一概熬粥逼我吃下。至今我也很少吃魚。

至今我還記得大表姐出嫁宴席的菜單:扣肉,炒雞,芙蓉肉(和衆所周知的酥肉一樣)燉粉絲,煎豆腐,紅燒魚,還有幾樣素菜。我和大表哥也一直沒有來往,深知他當兵並沒保家衛國的宏願,謀個出路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