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只看自己想看的。

我覺得自己在她身上找到了某些相似之處。貫徹孤高,貫徹自己的正義,絕不哀嘆不為人理解,也放棄了去理解。那種完美的超人性是我沒有掌握,而她確實擁有的東西。

我……不想了解更多。

我見到的雪之下雪乃。總是美麗,誠實,動輒直言不諱。無所依靠卻依然屹立不倒。那身姿,如同幽冷的青藍色火焰一樣魅力,虛幻到令人悲傷的身姿。

對這樣的雪之下雪乃。

我一定,是憧憬的。

——《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第五卷⑦那麼,比企谷八幡呢?

好的句子有兩種,一種是本身就寫得非常好,可以脫離語境地看,可以單獨拿出來作為傳世的名句,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不少;另一種則是本身是非常普通的句子,到處都在用,然而一旦結合了作品,其效果就變得無比強烈——甚至因為其本身的平淡無奇而更顯得強烈。相比起來,前一種名句更像是下象棋的時候,把自己的棋子換成了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那個通過修改把自己除了將以外的全部棋換成車然後狂虐電腦的視頻,大概就會是這種感覺。對於後一種,與其說作者是寫出了一個好句子,不如說他是找到了一個放句子的好位置,這就好像下圍棋,每一顆棋子都是一樣的,只需要落在好的位置。不好說兩者誰更出色,因為本來就沒什麼好比較的,不過,就我個人而言,我的確更欣賞第二種。

名句,本來出現在哪裡、是什麼句子都有可能,但就輕小說來講,考慮到大多數作家水平遠不如傳統文學的作家,以及輕小說描寫核心是角色,輕小說名句高發地必然是角色尤其是主角的語言和心理活動。在這樣的地方寫一個好句子,可以把角色過去的經歷都串起來,並把他推向一個更好的階段,是穩賺不賠的好買賣。

我今天要寫的佳句後一種,並且是主角的心理活動。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最喜歡的輕小說是《春物》,在《春物》裡面最喜歡的人物是比企谷八幡。我最喜歡的一卷是第五卷,因為這一卷把八幡細膩而矛盾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全卷的精華也正是那一整章的心理描寫,而核心正是這一句:「我……不想了解更多。」

這句話實際上是一句情話,一句和通常心理相反的情話,一句專屬於陰暗而深思者的情話。人和人之間,不管他們相處有多麼融洽,不管已經相處了多麼久,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的了解。這與個人意願無關,這是人類的生理條件和認知能力所決定的,要是人類哪天機械飛升變成了電子生命體,那說不定可以做到,反正現在不行。

然而,不能全部了解並不代表著不能理解,部分和整體是有著聯繫的,了解的部分足夠多,就可以拼湊、推斷出一個整體的形象。實際上科學就是這麼發展的,在驗證一個理論的時候,設計一些情況來驗證就足以證明理論的正確性,不需要驗證全部情況——也不可能,因為有無數種情況。

正常人的思維便是如此,認識了一個人,了解到了他的一部分,優點、缺點、特點,根據這些來判斷那人是否值得交往,若值得,那就自然繼續深入了解。當然,這套方法不見得有多麼可靠,不然就沒那麼多反目成仇形同陌路的故事了。但問題就在於,也沒有啥更好的方法,無非就是更謹慎一點,要多了解一些部分再做判斷,沒啥本質區別。

這裡就必須要提到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反轉基因者的觀點了:「現有試驗不能保證轉基因食品百分百安全,現在食用不出問題,不等於幾十年後也不出問題。」他們說得對,他們說得非常對,然而問題就在於在這種邏輯下,我們沒有辦法確認任何食品的百分百安全。人類已經有一萬四千年歷史的食用大米歷史了,但是,之前的一萬四千年吃了沒有問題,不等於以後吃了也沒有問題。要得到絕對的保證,那就什麼不能吃了,我倒是可以絕對保證人什麼都不吃一定會餓死。

我們的主角比企谷八幡的思路就類似於這樣,當然,並不完全是一回事。在精神層面上,人際交往顯然並不如同吃飯那樣緊迫,做個「孤零零」不會死人,不僅不會死,甚至並不見得會有多麼難受。儘管他在和雪乃相處中非常快樂,儘管他充分地感受到了雪乃的優點,儘管他非常地欣賞雪乃,但是他還是會想:「這不等於以後也沒有問題。」他了解到的雪乃越好,他就越不想了解,因為她已經是如此得好,好到邊際效用遞減無比明顯,好到無窮加有限還是無窮,好到無論能了解到她多少新的優點,都比不過那形象坍塌的損失。所以,見好就收吧。

既然不想了解,那要怎麼辦呢?繼續保持交流卻不增進關係,不增加了解么?然而,關係和了解本應該隨著相處不斷增進,這樣保持距離本身就是一種對關係的破壞。所以根本不存在這種可能,讓一切保持在完美而靜滯的狀態。所以,有時候不要想那麼多,搞得好像你真的有選擇一樣。

研究人員做實驗得到了一組很漂亮的數據,他馬上說:「我不想了解更多。」然後就把這組數據拿出來作為證據。有這樣的心態當然是因為心虛,知道自己不能再做出來好的結果。我們也可以說八幡在心虛,然而很不幸而又理所當然的是他的懷疑是對的。真正的雪乃,如果真的有一個「真正」的雪乃;用更準確地話說應該是,被八幡了解得更多的雪乃,確實不會符合他的心意和幻想。所以,從他最初的動機出發,倒也不能說他真的想錯了什麼,只不過是徒勞罷了。

我們還需要注意到的是他的這段心理描寫並不出現在更多了解之前,而是出現在他已經得到了更多了解之後,知道雪乃撒謊之後。這並非是一種後知後覺,而是一種哀嘆。即便明白不了解更好,卻無法避免,因此而受傷,對雪乃失望,更對自己失望。

心情糟透了。

那我呢?我要怎麼樣呢?且不說人際關係問題,作為一個情商怪獸,我毫不擔心我的人際關係問題,因為我對此不抱任何信心和期望,所以絕對不會失望。我要說的是春物。

我很喜歡春物,無論是初來乍到、開門見山的第一卷,平穩發展、漸入佳境的二三四卷,表面平靜、充滿深情的第五卷,達到高潮、近乎完美的第六卷,山雨欲來、急轉直下的七八卷,直面內心、渴求真物的第九卷,糾纏不清、疑惑憂慮的十十一十二卷,我全部都很喜歡。然而,接下來也是嗎?渡航的水平還在嗎?會砸了春物的招牌嗎?結局真的可以守得雲開見月明嗎?我不知道,我……不想了解更多。也許世間的神作都像紅樓夢那樣最好,神龍見首不見尾,所有人都能將自己最好的想像接續其後。

只不過,就如同八幡最終也更多地了解了雪乃一樣,無論如何,最後我還是要看的吧。


本文作者是被學業搞得焦頭爛額,而且沒有人肯幫忙做編輯的蘿蔔,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她已經被埋掉並且發芽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